试论公共安全问题

时间:2022-04-28 01:20:55

试论公共安全问题

摘要: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安全管理部门应应针对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采取有效的措施,健全健全我国公共安全的管理机制,确保我国公共安全管理见到实效,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公共安全;不足;挑战;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公共安全,与民众生命息息相关,也关系着到人心的安宁。在社会转型期,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着新的压力,公共安全事件是各种社会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应从源头治理,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确保社会治安平稳、有序。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问题管理为导向,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动协作机制,强化源头管理,落实治本措施,努力预防和减少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1.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不足

公共安全管理相对落后。现代社会基本由三类组织构成:公共部门、企业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这三者能否各司其职,对现代经济有直接的影响。我国一些公共领域也像企业一样按财富最大化原则管理,加大了市场缺陷,这是公共安全问题频发的深刻原因。环境责任缺失,我国目前仍处于一种赶超式的压力型体制状态,经济增长的压力非常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无论是从地方公共利益出发,还是从个人政治前途着想,都会优先考虑经济利益而不是环境利益。因为,经济利益比环境利益更直接、也更为明显。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其效果通常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显示出来,而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又是不确定的,相对较短,在这种情况下,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利益无疑成为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因此,在以经济目标实现为主导的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之间的环境责任考核制在一定程度上便流于形式。这直接导致环境恶化,公共安全问题频发。治理能力不足,公共安全问题对政府能力提出考验。公共安全问题发生时,由于公众的恐慌心理,人们往往对政府的能力产生怀疑。这就需要政府在危机时刻具有例外管理的特征,具备高超的危机处理能力,对危机事件迅速作出反应,在关键时刻能够化解危机。公共安全问题在制造了不幸的同时蕴藏着发展契机。衡量能力缺陷的程度并实施干预,通过提升能力建设,可以保证社会机制的健康,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较低,地方协作精神欠缺,因此,在处理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时还应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政府应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以应对各种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2.公共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

首先,应对不确定性成为全球公共安全的共同课题,如“9·11”事件后,美国对整个公共安全处理机制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其目的之一就是应对不确定性。其次,在数字传播时代公共安全的影响特别明显。在数字传播时代,公共安全问题发生后,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容易在社会心理层面产生恐慌和不安全感。一旦公共安全问题发生,如果信息公开缺失,人们往往会认为是天灾与人祸共同造成的恶果。在信息公开方面,中国目前存在着问题:一些政府部门对上、对下都不能迅速反映情况和披露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不仅表现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有时也表现在下级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极可能因为上级政府不能及时掌握下级政府全面而真实的信息,而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发生公共安全问题时,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瞒报情况。社会公众监督不够。最后,科技的负面作用加大了风险。在现代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干扰影响日益加大,各种潜在的和现实的灾害风险对人类的威胁正变得日益复杂和难以预料;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均明显。德国学者贝克指出:现代社会的风险包括经济的、生态的、技术的、化学的、生物的和温室效应等环境危机。这些风险与自然风险明显不同,它们是现代化的产物,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灾害风险管理方式,再也无法有效应对人类面临的日益复杂的自然灾害风险。要有效地减轻和控制灾害风险就必须采用更加综合、多学科的方式来应对。

3.健全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对措施

针对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借鉴他国的先进管理办法和管理经验,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我国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而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健全公共安全管理相关法律。公共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公共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确立公共安全管理的合法性。最新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国务院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国家总体预案的,为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及应急机制的建立起到了规范性作用。但它仍然属于行政法规,因此建立相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共安全法律势在必行。其次,建立快速有效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包括协调机制、指挥机制与分级响应机制。良好的协调机制可以解决在应急反应中的分工问题,而且可以在不同级别的组织之间建立协作关系,以便在应急反应资源不足时及时申请获得上一级部门提供的援助。指挥机制通过覆盖范围广泛、报警方式多样的应急联动中心获得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专家委员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救灾方案、处置办法、损失评估和事后恢复提供的建议进行决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业务范围,具体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指挥和处置等管理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要遵循适度反应原则。对事件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反应迟缓、第一救援力量不能满足应急需要可能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但是,对突发事件估计过重、反应过度,一方面会占用大量的应急资源,影响到对其他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大范围的恐慌心理,并在恐慌心理的作用下采取过激的非理,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应急响应也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最后,重视对民众的危机意识进行培训。尤其重视对于直接进行公共安全管理部门的培训,应更加严格。建立分层次的培训基地和机构,培训内容应实用、针对性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理能力。另外,还应重视对民众进行公共安全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民众的危机意识和防灾意识,在防灾教育方面应适当的投入经费,从而提高公民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事后管理还体现在对紧急事务的管理,保护公共健康、恢复重要的政府服务、为工商界和个人提供紧急支持。公共安全事前的预防不仅可以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提高政府和个人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损失以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4.结束语

公共安全管理应注重实效,不应把利益放在首位,应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根据目前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在公共安全方面出现问题。

上一篇:浅谈燃气管道置换 下一篇:冲击压实机的应用工作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