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合作小组 推进学生阅读

时间:2022-04-28 10:32:03

巧用合作小组 推进学生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重点阐述了对“小组合作阅读”的一点思考。在分析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素质发展和教学实际需要,提出了组建不同类型的合作小组的方法,以切实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学生;合作小组;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而在平时的阅读指导中,我们却常常为这样的现象苦恼:有的孩子读起书来津津有味,有的却始终兴致不高。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合作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育实践中,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尝试把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阅读者的阅读经验,带动后者的阅读兴趣,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在组建课外阅读的合作小组时,教师应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和心理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一般来说,可以从同质和异质两个角度来考虑分组。同质小组是将阅读水平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并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异质小组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一组,共同阅读、交流,发表见解。根据情况,灵活利用好这两种学习小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一、异质小组以优带差,调动落后者的阅读积极性

我们平时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和小组之间的交互方式,使学生容易养成被动听课的习惯。对于后进生而言,更是丧失了很多练习的机会。而在异质小组中,这样的情况就得到了改观。基础好的、兴趣浓的学生可以感染和带动其他同学,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另外,也能使基础差、兴趣低的学生得到激励和帮助,形成了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格局,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这种学习形式特别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受益。

在阅读指导课上,我经常将处于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编为一组,明确组员分工,由组长协调,最后由组内最要帮助的一名学生作为小组代表,汇报阅读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每组的优等生都是主动承担起阅读的指导工作,而组内的阅读落后生,原本是很难提起兴趣的,但在这样的小组中,他成了“主角”,成了中心发言人。因为担任着本组的汇报工作,又有全组成员的帮助,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阅读兴趣自然也提高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炼,这些落后生的阅读水平也一步一步慢慢得到了提高。

二、同质小组合作竞争,实现阅读的多样化

《学记》中亦有言:“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倡导的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同质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形式。

优秀的学生在同质小组中能很好地发挥出潜能。学生在这样的同质小组中因为兴趣相投、水平相当,讨论起来热闹非凡,发表看法也是各抒己见,经过思维的碰撞和相互的启发,往往能有很多精彩的生成。中等生的阅读能力比较接近,他们在阅读课上往往会更多地选择互相帮助的方式,来形成比较全面的意见。对于后进生而言,少了优等生的指导,少了对别人的依赖,就给了自己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保持一点不缺少的自尊。同质小组正是因为适应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有效地弥补了异质小组学习的不足。

以我在班内开展的阅读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为例。优等生组成的合作小组在阅读交流课上能围绕“爱”和“痛苦”这两个关键词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还能抓住文中精彩的描写进行点评。在组员都畅所欲言后,派代表将整理好的发言面向全班交流。同质小组学习在这里实现了强强联手的效应,使组内的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他们的阅读体会往往精彩纷呈。

而中等生合作小组,朗读精彩片段、谈感受、排演小组朗诵、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是他们在读书交流汇报会上常用的形式。虽然不如优等生的小组呈现的交流那么精彩,但学生也能将自己的阅读体会融入其中。

对阅读情况比较落后的学生组成的小组,可以更多地开展竞赛的形式,从鼓励学生坚持读完一本书开始。由于组内都是水平相当的学生,这样的竞赛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种比赛无形中就是一种督促,一种激励,也能提供他们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愿意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巧妙结合混编小组,提高阅读的整体水准

当然,上面提到的同质和异质这两种小组合作的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混合编组,课堂有时会更加精彩,学生的收获也更大。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阅读的一点思考。我相信,巧妙组建不同类型的课外合作阅读小组,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彼此激励,一定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谈美术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下一篇:加热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