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生无菌技术标准不统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4-28 03:58:52

中职护生无菌技术标准不统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无菌技术是护生在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是各专业实践操作课中常用的基础操作。在近几年的授课过程中,发现90%的在校护生在不同专业实践操作课上无菌技术操作手法各不相同、标准不一。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护生无菌操作原因分析对策无菌技术是中职护生在校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门护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中。每名护生必须熟练掌握无菌技术原则和操作,然而大部分学生不能将规范的无菌技术操作灵活运用到临床内、外、妇、儿等实验课中,只是机械地模仿各科教师的带教手法进行练习。

一、无菌操作单板的原因分析

1.护生自身的因素

(1)生源质量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中考的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文化知识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的情况。入校后延续以往生活习惯,加之离家住校,家长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自由放任、玩多学少,造成学习吃力,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专业素质能力较低。

(2)无菌技术操作直观认识不够

无菌技术是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基础专业教师在讲授无菌技术时往往重点强调概念、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等理论层面,初学的护生由于缺少临床见习和实习的经验,对无菌技术的认识仅停留在字面上,无法领悟无菌技术操作的具体手法、要领及注意事项。

(3)学习态度不端正,主动性不强

在带教老师具体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时,不认真听讲;对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置若罔闻。分组练习时,教师给予个别同学指导纠正,无法兼顾所有人员,部分护生不认真进行模拟练习,不明白的地方不主动请教,敷衍了事走过场,没有注重带教老师手法讲解上的细节。

2.带教老师的因素

(1)各学科教师间缺乏有效沟通

各专业课教师甚至同一专业课的不同教师之间对规范的无菌操作技术缺乏统一认识,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对无菌操作也缺少统一规范,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根据个人的理解和教学经验为护生进行讲解示范,细节和侧重各不相同,导致初学的护生产生疑惑,觉得各专业课的操作之间存在差别,因而对无菌技术操作的规范统一产生理解偏差。

(2)教学习惯的影响

在实验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专业课老师为使学生较快熟悉掌握整体操作流程,往往人为简化操作流程,演示方法单一,讲解不具体,使学生思维僵化,操作随意,导致护生在临床实践中步骤不规范,手法不正规。

(3)示教人员的不足

示教人员的不足,也会给学生造成错觉,分不清各种角色扮演。如外科铺无菌手术巾的操作,需要四个角色的扮演,分别是巡回护士、手术护士(也称刷手护士和器械护士)、第一助手医生和第二助手医生,其中手术护士和第二助手医生应刷手穿手术衣,第一助手医生只刷手不穿手术衣,巡回护士既不刷手也不穿手术衣,我们通常只有两名示教老师,一人演示多种叫色,无法模拟真实手术场景,达不到手术过程对无菌操作的要求标准,导致部分护生对角色定位不准,职责分工不明确,无法建立正确的无菌观念。

3.教学环境的因素

教学环境的因素给护生的无菌操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教室操作场地局限,实验物品不充足,人员多,分组少,实验课时有限,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次数少,操作技术得不到进一步巩固。

二、中职护生无菌操作手法不规范的对策

1.调整课程设置,规范教材使用

针对不同学历和培养方向的学生合理统筹安排理论教材,规范教学计划,基础与共同科目尽量安排同步,对不同班次带课老师的教学计划和讲授内容统一规划,这样便于带课老师也可以集中精力对所带课程进行统筹安排,不重复备课,保证同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不出现分歧和偏差,也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互相间有探讨和借鉴。

2.注重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医学专业课教师的操作规范性和多变性

带课教师缺乏统一规范的无菌操作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虽然有的专业知识较强,但在具体实验操作授课上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和规范专业带课教师的无菌操作教学实践,统一培训,以提高无菌操作有关的基础理论、操作流程、示教手法的规范化水平,使医学专业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业务技能,以便在操作手法的讲授方面具有严格的标准、规范的步骤。

3.强化护生对无菌操作的认识,探索合适的学习方法

无菌操作的授课对象是刚入校不久的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小、基础差,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不强。强化无菌操作观念,首先要灌输无菌操作的知识和重要性。初学基础课时,要让护生打牢理论基础,增强无菌操作观念,结合实例突出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要在实际操作练习时,时刻强调无菌操作的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操作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录像、多媒体、图片、讨论等形式来加深护生对无菌操作的认识和理解。

探索合适的训练方法,使每名护生都能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灵活掌握无菌操作。练习时,合理分组,每组推荐一名责任心强、操作规范灵活的护生任组长,一个护生在练习时,其他护生认真观察,发现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手法及时指出,让护生在自主、协作的环境下主动学习提高。同时,带教教师加强巡视,发现学生没发现的错误,指导纠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4.指导无菌操作的应变性,补充师资力量

无菌操作的手法因带教老师的不同或多或少存在区别,会给部分不擅长变通的护生带来困惑,这就要求带教教师要掌握多种技能,在示教操作时一一地向护生讲明讲透。比如,穿手术衣时戴无菌手套的方法,有的带教老师习惯外带法(把双手露出袖口后戴无菌手套的方法),有的带教老师喜欢内戴法(两只手在袖口内戴无菌手套的方法),就要向护生讲明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戴手套,都必须以不污染为原则。并经常强调大家在学习无菌操作的手法时,要灵活掌握无菌操作原则,不要刻意地模仿不同带教老师的操作手法,而要根据自己的习惯、自己的手法灵活应用每一种无菌操作。

言传不如身教,在上操作课时,根据实验课模拟环境要求分配示教人员,每个角色扮演者要清晰地展示自己的职责分工,才能使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清楚地意识到各个角色的要求和作用。

5.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

针对学生人数多,实验场地小,无菌物品的缺乏及课时安排有限,护生实地练习机会少等不利因素,笔者认为,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基础投资,改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实验室开放使用时间,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技术练习,同时安排老师现场进行指导。

无菌操作是临床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的操作技术,培养护生无菌观念至关重要。笔者对护生无菌操作理解与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地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可行性强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生的无菌意识和技能,为每个护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岳维华.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R].山东中职骨干教师科研培训.

上一篇:谈幼儿舞蹈的创编 下一篇:有机化学实验数字化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