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时间:2022-04-28 03:53:43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摘 要: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响等是音乐这一听觉艺术所呈现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节奏在音响中起到了脉膊作用,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模仿练习;节奏朗读;创造性思维;韵律活动;卡片辅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46-01

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响等是音乐这一听觉艺术所呈现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节奏在音响中起到了脉膊作用,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

新的课程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探索任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就是让学生跟着老师一遍遍用手打节拍,显得枯燥且乏味。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怎么改变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学习方式呢? 我试着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使学生将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地学习,这样做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下面笔者就自己音乐教学中的几种节奏训练方法来谈谈怎样使节奏训练课“活”起来,让学生觉得:节奏也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

一、节奏模仿练习

节奏来自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节奏。人的行走、动物的叫声及自然界发出的声音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总之,在地球上、宇宙间无处不存在音响,有音响就有节奏。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特别是低年段的小学生,更应该用形象、生动、有趣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直观地掌握节奏。

例如:老母鸡下蛋后 2/4???×× × |? ××? ×||

咯咯 哒,咯咯 哒,

小水滴的声音 2/4??? ×× ?××||

滴嗒 滴嗒

马蹄声 2/4? ×××× ? ××××?||

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海水的声音 2/4 ×--︳×--||

唰--︳唰-- ||

借助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声音,先让学生仔细听,辨认出声音。随后,让他们根据这些声音给出相应的节奏类型来,教师随后在幻灯上展现出相应的节奏,这样,学生们就一目了然,很容易地把节奏类型记下来了。

二、融儿歌、童谣于节奏朗读练习中

针对孩子们喜欢儿歌、童谣的特点,教师选取了孩子熟悉喜爱的儿歌、童谣,进行节奏朗读教学,这种方式受到孩子的喜爱。

三、节奏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教学中,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运用音乐活动来激发、扶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四、韵律活动中感知节奏

节奏训练中,律动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用身体做律动,双手和双脚配以节奏训练,编一些最简单的节奏型让他们用口说。如教学《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通过简单的节奏类型“××”让学生用拍手、跺脚、拍胸等形式来表现。这样,灵活地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学生在有趣的律动中掌握了节奏。

五、归纳节奏类型穿插教学

针对中高年段的节奏教学,教师先不急于让学生直接接触训练节奏的谱例,先请学生自由发言,举出最常见的几种简单的节奏类型,并让学生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如:× ×、×·×?、× ××等等,然后就黑板上几种常见的节奏类型,拍出二至四小节让学生一起模仿,这就要求学生不单单会击拍节奏,还须仔细听,认真记,使学生上课必须专心听。

接着,教师请几位学生就黑板上的节奏型设计一小段节奏,让同学们模仿。教师再对这些学生设计的节奏给予评价、鼓励和纠正。这样,学生参与积极、热烈,学习中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创造。然后再让学生接触课本的节奏谱例。这样的教学,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学习中多了一份创作的意识,增强了节奏感,轻松愉快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我体会到:课堂中只要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课堂,音乐课堂就“活”起来了,枯燥无味的节奏训练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很容易地掌握所教授的各种节奏类型。

以上介绍的五种节奏练习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可以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我感到:节奏训练教学只要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动”起来,“活”起来,学生就能在“乐”与“动”的活动中,愉快地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上一篇:中职生物课程改革的实效性研究 下一篇:职业院校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