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打赢建医院

时间:2022-04-27 11:54:34

聚焦打赢建医院

第175医院以“能打仗的医院”而蜚声军内外。

记者在175医院大开眼界:35分钟,一座数字化野战医院便呈现眼前;医疗方舱内,设备齐全,连心脑外科等复杂手术都不在话下;在智能模拟训练中心,一群医生围着一个橡皮仿真人正在实施脾脏大出血急救,一招一式,仿佛在抢救一个生命垂危的大活人……这是该院聚焦打赢信息化战争抓建设的一个个精彩剪影。

建设紧贴战场

“任命,副院长余海为卫生营营长;任命,政治处主任杨洪良为卫生营教导员……”医院党委每年都要在卫生营人员、预案调整后组织这样的仪式。“仪式也是一种教育,提醒全院官兵除了开处方、动手术治病救人外,我们始终是一支打仗的队伍。”医院党委书记、政委李开垠说。

医院是个敞开的军营,官兵很容易“忘忧忘战”。医院党委给官兵强化“谋打赢”意识,并紧贴战场抓建设。

70%的战创伤与骨科有关,于是,175医院将骨科扩建为骨科医院,成为军区批准的首家“院中院”。短短4年时间,骨科医院就取得军地科技进步奖19项、发明专利14项,去年医疗毛收入突破了2亿元。有人提议,再给骨科增加100床位,突破3亿元一点没问题。

医院党委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腾出床位和资金,重点发展战场救治急需的神经外科等科室建设。他们给神经外科添置数千万元设备,配备了床边治疗设备。如今,神经外科已经成为军区新的专科中心。

“亮点再亮,也补不了战场保障的薄弱环节,补短的事必须先抓、紧抓,哪怕不产生经济效益也要上!”医院党委在统筹建设的谋篇布局上,让经济效益服从军事效益。

近年来,烧伤的伤员越来越少,烧伤整形科的经济效益一般。但从前年起,医院却投入人员、床位和资金建起了“皮库”,储存了一批战场急救需求量很大的异体皮,没有效益不说,每年光维持经费就需要投入200多万元。

谋打赢,就要以战场为牵引。院党委的建设思路始终围着战场转。

断肢再植手术,是战场救护的重要内容,需要骨科、血液、神经等多学科协作,但耗时长、利润低,相关科室提出不再开展此类手术。骨科副主任林斌介绍说:“接一根断指,要在显微镜下工作30分钟到1小时,手术费用是2070元,但剖腹产一下就是好几千,经济效益比断肢再植高多了,不过,医院反而把妇产科和儿科合并成了妇儿科,并大力发展与仗伤联系紧密的烧伤科、断肢手术等,因为我们建设的是能打仗的医院。”近年来,医院在断肢再植手术上又取得新的突破,全国患者纷纷慕名前来。

去年,一位妇产科民营医院的老总专门赶到175医院,洽谈合作事宜,保证医院拿年纯收益1000万元以上。但医院领导很礼貌地说了声:“谢谢,请你另攀高枝吧。”老板没有放弃,表示收益分成还有谈判的空间。医院领导直截了当:“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更重要的事就是谋打赢。医院党委按瞄准战场打赢争第一的标准统领建设,思路清晰,目标具体。经过反复论证,他们出台了《医院三年建设发展规划》,描绘出建设能打仗医院三步走的“路线图”:第一步,建成一流的卫勤信息化训练中心,培养梯次合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二步,立足战场实施人才学科“攀登工程”和“助推计划”,靠科技创新提升保障力;第三步,对全院在用信息系统进行融合链接、更新升级,打造首支“数字化卫生营”。

训练紧贴打仗

在卫勤训练中心,记者看到医护人员在紧张地训练着:有缝线的,有注射的,有给橡皮人做人工呼吸的……大家皆聚精会神,俨然面对的是真正的病人。每一项操作,都有测试仪检测训练人员的操作是否得当,并计算正确率。每周二到周五下午,3到4个科室的初中级医务人员都要参加这样的训练,考试不合格的还要补训,难怪谁也不敢马虎。

练在平时,用在战时。175医院按“能打仗”的标准抓训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去年以总评优秀的成绩被评为全军首批“后勤训练一级单位”;全院98%的医护人员参加过重大军事演练,人人胜任战场救治任务。

训练抓得实,练就了众多护士“微光条件下静脉穿刺”的绝活。划亮一根火柴,到火柴熄灭前的四五秒内,她们就能迅速找准静脉,一针见血,这是为了应对“战场”突然断电的紧急情况。

看到野战医疗方舱里齐全的设备,记者忍不住问这问那,心想着那些呼吸机、麻醉剂、移动CT机等莫不是应景的参观“节目”。心脑外科主任易云峰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笑笑说:“方舱可不是展览品,我们20多个科室都定期来做手术,而且医院动员拉重病号做,方舱内的手术环境和医院里是一样的。”不过,动员第一个重病号来方舱手术可不是易事。易云峰记得他在方舱内做的第一例手术是一个食管癌病人,60多岁,漳州本地人,家属看了方舱环境,依然有些悬心:虽然设备一样,但效果能和手术室一样吗?所幸,病人术后恢复很好。此后,易云峰还在方舱内做过心脏、贲门癌等大型手术。“大手术都没问题,普通的更不用说了。”如今,在方舱内手术已成为训练的必修课。

参观完方舱,记者看到一堆高高的铁疙瘩在训练场上摇摆着,其上的一张病床前,四个年轻医生正拿着钳子、镊子给“病人”手术。原来,这是175医院专门研制出“三维数控野战救护训练平台”,可模拟海上5至9级风浪时颠簸的船体。因为“未来作战救治可能会是海上或空中。保障能力只有全空域覆盖,才能实现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通过这个训练,能有效提高颠簸状态下医护人员诊疗操作的速度、准度和精度。

在训练上,175医院像作战部队一样高标准。基础训练抓“达标”、专业训练抓“精准”、联合训练抓“对接”、要素训练抓“集成”,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变。

科研紧贴战斗力

围绕战伤救治链搞科研、出成果,是军队医院的职责所在。175医院党委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战伤救治科研攻关上求突破。近3年来,医院70%的科研立项直接来源于战场,80%的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战斗力;他们每年都投入500万元以上的资金,作为“军”字打头的科研课题专项经费;增设“青年苗圃基金”,鼓励年轻医护人员积极走向演练场找课题。

林斌在深入部队巡诊时发现,官兵们在高强度训练条件下很容易发生颈椎损伤问题。这是战时救治的一大难题。在医院党委的支持下,林斌带领课题组深入部队调研,跟踪采集高强度训练下2000多组数据,综合分析致伤发病原因。回医院后,他又对900多个复杂损伤病例进行反复研究。最终,林斌率先应用“椎弓钉固定治疗颈椎损伤”这一创新疗法,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目前,该成果已被军内外3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

在科研方面,医院倡导:只要是战时用得上的,就抓紧干,哪怕没有科研立项、评奖和上级经费支持。

数字化卫生营建设,是这家医院2008年自行开展的研究课题。因技术力量薄弱,工作进展很慢。医院领导听取汇报时当即要求:“这项课题研究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加紧推进!”

课题组拿到“尚方宝剑”后,对各个模块的建设要求和自身力量进行了认真分析,自己能干的抓紧干,能借力的合作干,干不了的直接提需求“外包”给科研院所干。一年后,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全部完成,两年后,战地调试完毕,三年后,课题组顺利结题,目前已通过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初评。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175医院共有46项军事医学项目在军区和总部立项。其中, 6个“军”字打头的研究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或医疗成果二等奖,发表SCI论文17篇,战伤救治效率成倍提高。

瞄准打仗建医院,建强医院能打仗。175医院作为唯一一所应急机动作战军队医院,在谋打赢的征程上步履铿锵。

上一篇:军中卫讯 第10期 下一篇:感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