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假象及对策

时间:2022-04-27 09:22:38

谨防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假象及对策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使得很多语文教师把大量时间都放在阅读教学的训练上,但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方式方法却很少有人去探究,下面我就自主阅读的假象对策来谈谈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假象一:“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于是课堂上举手如林,对答如流,学习气氛空前高涨。教师管它叫“自主学习的新课堂”。

对策:“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这些提问现象,从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只会从内容上着手回答,却很少有从表达上进行深究。比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对文章做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做景点式的局域感知。“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学生也往往是应命而提,只会提些字、词内容理解上的问题。我们提倡主体性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说学生可以成为“自由人”;我们要求把课上得轻松自然,并不等于说胸无教学目标和重点,或忽视学生的智力培养。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对此往往是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予以肯定,缺乏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对所提问题或者被动一一回答,或者让它们束之高阁。“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吗?”只是成为课堂教学中向人展示的一张标签而已。

崔峦先生曾经指出:“使人人都能够从头到尾地读上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前面所说的那种表面上畅所欲言的课堂场面,未必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这种形式上的从容过场,只能造成说者含糊,听者着急,教师还要花费颇多的时间去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问题,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

假象二:“你喜欢读哪一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教师颇为满意。这已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对策:“你喜欢读哪一段?”此举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文本到人本的提升,是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和对学生个体生命的高度关注。然而,并列结构的文章也好,按序记叙的文章也罢,文体有别,结构有异,如果都冠以这句流行语,我认为是不妥的。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不能全凭好恶,有时需要一定的强制和艰苦努力。试想,学生对那些“不喜欢”的不去阅读,又如何读懂读好全文。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为何大多数学生都偏爱选择高声朗读?其实,他们别无选择。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放声朗读历来都是“用喜欢的方式读”的代名词,成了阅读思维定势。他们不会默读,更不知浏览是一种什么阅读方式,以至于有的学生在考试时还会不由自主地出声读卷。而部分学生的放声朗读也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读得很投入”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子,摇头晃脑。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情感活动,并不是单纯地“看”、附和地“读”,因为阅读需要经历四个层次,即“发现―辨认―认同―再认”。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学生往往会选择放声朗读,因为默读、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种高心智的活动往往会让学生在选择时避难就易,长此以往,学生的默读、浏览能力就会日渐萎缩。再如,现在课堂上的“个别朗读”现象甚为流行,当然,它具有照顾学生朗读个性、朗读水平、朗读速度等长处,但一味地进行个别朗读,往往会造成“一人读,众人听”的尴尬局面。虽然老师也布置了听的任务,但相当部分的学生感觉自己与朗读关系不大。个别朗读的时间越长,多数学生读书的实践就越少;被动听的学生越多,单位时间内的朗读效率就越低。

假象三:“你真棒!”“好聪明!”不绝于耳,也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好是坏,教师总能“把掌声送给学生”,安静的课堂因为有了这些掌声而活跃异常。

对策:“教师的肯定鼓励,无疑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教师的热情并非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呢?因为这种表面上的“积极主动”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发展的需要,实质上不是自主的学习,而是教师“牵引”的结果。

当学生的回答并不是很精彩时,有的教师却说:“你真棒!”“好聪明!”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证学生自主参与下一个教学环节。难道学生的心灵果真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吗?即使部分学生如此,那么,这般“呵护”,也只会使其心灵更娇更脆。更何况虚假的评判反馈给学生是错误的信息,其他学生领悟到的可能是老师“黑白不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答对了,或者答得很精彩,我们当然要激励他们,而且是从心底发出的真诚的激励。问题在于,当学生答错的时候,我们是否在指出他们的错误的同时也真诚地激励他们呢?

反思“自主阅读”教改实验中的这些假自主现象,我们不仅欣喜地看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探索中逐步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而且深深地感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扎根课堂,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的努力不能是邯郸学步。教师应遵循以下五条“戒律”:(1)凡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不讲;(2)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不教;(3)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就不“操心”;(4)学生自己能做的,就不“代劳”;(5)凡学生自己能说的,就“免开尊口”。

上一篇:浅议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下一篇:文本细读: 提高阅读对话能力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