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06-11 09:45:29

浅议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诸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黄山奇松》时,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文内容的特点,启迪学生的美感,帮助学生去发现美;与此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比较扎实的语言训练。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

要启发学生感知美,就必须利用审美对象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在教学刚开始时,我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介绍“黄山奇松”的动态教学课件,再让学生看课文的插图,还配上音乐,为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美丽的景色,特别是“黄山奇松”的美,并要求学生在听读完课文以后,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一边听我朗读课文,一边欣赏着眼前秀丽的“黄山奇松”图,小脸上无不显露出欣喜的神情。听完我的朗读后,他们小手纷纷高举,争先恐后地描绘自己所看到的图画。

二、启发学生想象美

我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领略“黄山奇松”更加美妙的景色。第一,由句引发想象。我采用启发、点拨的方式。例如:在学生读了“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后,我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想象:“除了山顶上,陡崖边,黄山还有哪儿有奇松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地方有黄山奇松。有的说:“在上山的石阶旁有奇松。”有的说:“有黄山奇石的夹缝中有奇松。”等等。第二,由词引发想象。比如文中描写迎客松的姿态时,写它“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我就抓住“热情地欢迎”这一组词让学生进行想象并小组讨论:“迎客松会怎样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可能会说些什么欢迎词呢?”学生们经过读文、想象、讨论,积极发言。有的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有的说:“它们会说:‘欢迎你们到黄山来游览观光。’”有的说:“它们可能会说:‘很高兴你们能来黄山游玩,希望你们能在黄山玩得开心。’”还有的说:“它们还有可能会说:‘很高兴认识你们,愿美丽的黄山景色给你们带来快乐。’”在学生阅读了文中描写送客松的语句:“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后,我进一步抓住“依依不舍地告别”引导学生想象:“送客松跟游人说了哪些告别的话?”学生通过想象描述,仿佛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送客松形象。第三,由课文内容引发想象。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黄山奇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我就抓住这一内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黄山奇松还有哪些独特的姿态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一下。”学生经过想象讨论,说出了“有的形如卧龙”、“有的貌似青牛”等丰富的语句。

三、帮助学生体验情感美

只有亲身体验文章的情感美,才会有真实的情感表现。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我让学生抓住“情有独钟”一词,在体会它的含义后,通过试读、小组读、比读、评价读等方式,体会人们的情感,读出人们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同时课文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时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人们对黄山奇松独特的情感。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松树,美美地读,尽可能地读出喜爱之情,并仔细地想一想:喜欢它的什么?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组织进行小组讨论,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重点语句,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再如:我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再次播放了“黄山奇松”的动态教学课件,并提出问题:“欣赏了这段录像,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要求学生经过思考后带着感情说一说。结果许多学生都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感受,而且情感极为丰富。

四、指导学生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能够创造美。《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了黄山的美丽风光,看到了黄山奇松的美丽姿态,同时仿佛听到了黄山奇松温馨、热情的语言,体会了文章的情感美。我设计问题:“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饱览了神奇秀美的黄山奇松,现在,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们说出了各种想法,有的说:“我想到黄山去看看黄山的奇松。”有的说:“我想把我想象到的黄山奇松画下来。”……我又进一步指导:“我们现在能做的是什么?”学生们更积极了:“可以画黄山奇松!”“可以写我想象到的黄山奇松。”于是,我布置学生课后做一项作业:可以画一幅描绘黄山奇松的画,也可以写一篇关于黄山奇松的文章。不久,在学生交来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和一篇篇描写优美的文章。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处处都存在的,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或多或少含有美的因素,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重视审美教育,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启迪学生的美感,帮助学生去发现美,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

上一篇:有效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谨防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假象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