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写作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4-27 08:13:18

浅议高中语文写作素养的培养

摘 要:写作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只要从培养高中生写作兴趣入手,在加强训练、抓好评改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会对高中生写作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 写作 素养 培养

“写作素养”是指包括写作情感、写作动机、写作技能、写作习惯、写作思维等在内的写作各方面素质的修养。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把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集中在阅读和写作训练上,没有把新课标对写作素养的各方面要求有机融合起来,收效并不明显。如何才能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养,笔者从激发兴趣、强化训练、抓好评改三个环节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1.抓住时机,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成功感是人们渴望获得的情感之一。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写作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的作文“闪光点”,及时给予中肯的肯定,对他们的作文切忌吹毛求疵,苛刻要求。例如,我任教的高一学生扎西顿珠在一次作文中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尽管这个学生的观点有些牵强,但我在批语中还是写上了“推陈出新,有新意”的评语,鼓励学生向求新求异的方向发展。

2.鼓励学生到从身边的生活中去挖掘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中生作文之所以提笔发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素材枯竭。若提笔作文总感到腹中空空,纵有生花妙笔也难以写成好文章。教师应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素材,发现美。入学军训、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乃至阅读一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要领,提醒学生注意捕捉那精彩的瞬间,写出记叙性的片断作文――《激情瞬间》,也可让学生感悟事件的意义,写出诸如《运动会――班级凝聚力的启示》等议论性文章。

3.语文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作文中去。若教师敢于并乐于同学生一道作文,形成一种百舸争流、师生同作的局面,这种氛围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文写完后,师生若可以互相比较、品评,更能激发出学生写好作文的激情。我常常在作文课上先给学生作必要的写作指导,然后当众宣布:“今天,我同大家一道作文。”学生听后无不兴趣倍增,很想看看教师写作文与学生有何不一样。在这样一种其乐融融的作文氛围中,学生的写作激情全面迸发,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确实如此。

二、写作训练是手段

1.有序的同步训练与题型训练相统一。我们不仅要依据单元作文要求进行有序的同步训练,还要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训练,选择易于打开学生思路、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去写。训练时还要注意题型训练,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选题作文”这五种中考常见作文题型训练到位。这样,学生在提升写作素养的同时,也能提高应试作文能力,确保学生在中考中轻松应对,取得佳绩。

2.课堂作文的训练和应需作文的训练相结合。限时课堂作文能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训练写作思维,有效地遏制抄袭现象,但也会抑制学生写作思路的扩展,甚至会出现“为情造文现象”。应需作文是生活作文,包括通知、申请书等日常应用文和日记、口头作文、随笔等等,易于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这也是学生写课堂、考场作文的好素材。“我手写我心,写就写出真实情感来”,这样的文章才是耐读的佳作。

三、抓好改评是关键

1.注意评讲方法。就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修改后的习作和老师的评语,使学生加深对自己作文优缺点的认识。首先,对字、词、句的评注和修改,像文中最主要的词语、最精彩的语言,教师可采用一套较固定的修改符,学生见符号就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其次,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去读修改后的字、词、句和调整后的篇章,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

2.注意评改形式。评改形式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作文讲评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老师讲解、评析;二是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同评;三是学生进行自评。要把三种形式与高中作文教学有效结合,综合运用,防止讲评形式单一化,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疲倦心理。

3.注意评改后的反馈。在习作评改后,教师可以拿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点评有代表性文章及优秀评语。对习作中及评改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以平等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改进,让他们体验被尊重的感觉以及独立动手或协同解决问题之后的感悟。长期坚持评改反馈,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就不断提高。学生在重视别人习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不断思考着自身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素养。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加强训练,抓好评改,就会更富成效地培养好学生的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作者单位:昆明陆军学院文化教研室

上一篇:如何上好物理实验课之我见 下一篇: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