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管理机制

时间:2022-04-27 05:21:47

浅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管理机制

【摘 要】保障房是政府为城镇低收入、中低收入、外来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提供的为解决其基本住房需求,提高其居住水平的住房。保障房体现公平,为那些急需住房的人提供基本的居住环境,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及退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住房困难群体

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该文件指出我国要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以及社会化,并且要加快住房建设步伐,改善居民们的住房条件,标志着说住房改革的全面实施。1998年是住房改革的深化阶段,我国之前实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下发,这则通知决定全面停止实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并正式确立了以经适房为主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如今,我国住房价格一路飙升城镇低收入、中低收入者却被高房价压得苦不堪言。保障性住房就是我国动员政府及社会力量为解决这些住房困难群体的基本住房问题的政策性住房,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体现,因此要想实现公平分配尤其要加强保障房准入与退出关机机制的监管。

一、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现状

(一)审核机制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地区保障性住房的审查是由社区居委会、街道部门、房管部门、民政局等相关组织和部门共同审核来完成的。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个人住房信息档案系统,包括收入、家庭财产等信息很难查透彻,申请人瞒报、谎报也是屡见不鲜。个人信息“动态“核实缺失将直接导致保障性住房公平公正的失效。此外,个别工作人员也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不合符条件的人纳入合格之列,而真正符合条件的人则被拒之门外。审核机制形同虚设。

(二)法律保障的缺失。2008年起草的《住房保障法》至今还未出台,这部法律为的是提高弄虚作假申请人骗购骗租的违法成本,保障各类保障房公平合理的分配。目前,我国只出台过各种保障房条例,虽然对涉及骗购骗租弄虚作假的行为明确表示进行罚款多地区也表示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保障房,但是总体来看违规成本低才会导致这样弄虚作假的行为频频出现。保障房小区内出现豪车已经不是新闻,将保障房无故空置甚至转租他人以谋求利润也不是新鲜事。

(三)缺乏退出后的“软性着陆”。当收入、财产超过标准时,按照相关规定居住保障房的家庭应当立即退出保障房。因为目前需要保障房的家庭数以千计,但是保障房数量有限,之所以那么做也是为了能让正处在申请轮候阶段需要住房帮助的家庭得到住房保障。但是有些申购或租住家庭的收入或财产只比标准偏高了一点,他们仍然没有经济能力立刻去市场上购买高额的新房,承担高额的租金。在短时间内“强行驱逐”仍然会使他们生活面临同样甚至更大的困境。

(四)个人信息缺乏动态监管。目前我国基本还未建立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对于这些承租购买保障房家庭的隐形收入资产也很难核实,并且对已经入住的家庭缺乏定期的复核不严,导致不符合标准的家庭频频入住,准入和退出管理失效,损害了保障房的公平原则。

二、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的完善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是保证保障性住房公平运行的坚实保障,法律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与执行力,也能够使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执行起来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一些发达国家美国出台了《住房法》、《国民住宅法》等,新加坡颁布了《建屋居住法》、《建屋与发展法令》等,我国香港地区若发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但会被取消申请资格还可能会背负刑事责任,而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却至今还迟迟未出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将保障房的准入标准、申请住房的等级、流转退出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并且对于骗购骗租的行为都有明确和严格的处罚标准。因此,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来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的进行,提高违规操作、入住保障房行为的违法成本。

(二)建立健全个人住房信息及收入信息共享,及时动态追踪。要尽快建立健全个人住房信息及家庭收入信息相关部门间的共享,实现求各部门对保障性住房审核力度的加大。建议各地政府协调公安、住房保障中心、民政局、税务部门等大件信息平台,完整展示保障房申请家庭的各项信息,使得查询、审批、监督等环节能够清楚明了,实现层层审查严格。但是收入难免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对这些保障房居住家庭的收入、财产信息及保障房使用状况等进行动态监管,建议定期重新核实各项信息,并派人及时上门抽查各家庭保障房的使用情况,如有超出标准或违规使用保障房的情况出现,责令其限期改正或退出。

(三)进一步明确退出条件。保障性住房的退出为的是让后续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进来,因此明确退出条件和范围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性住房的退出需要有明确的条件,不能凭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结合客观情况模棱两可地来判断居住家庭该不该退出保障房。建议将保障房退出的条件客观并全面的制定出来,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章可循。此外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例如日本规定当收入超过标准时,连续居住达到三年以上就要进行累进制收取租金,如果五年以上仍然不退出的就必须买下该住房。

(四)制定政策,实现保障房退出的“软性着陆”。当原先保障房居住家庭收入稍有改善就要在短时间内强制退出保障房是不太人性化的,因此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缓解这样的问题。例如上海市,就给予收入或财产超过要求的家庭一年的时间,前半年的时间还是照常享受各项补贴,后半年就减少到原有补贴的50%。又或是政府可以给予这些家庭优惠的低息贷款,并且与银行协调放宽贷款条件,优先让这些家庭选购经济适用房等中低价位的住房,帮助这些家庭度过难关。

参考文献

[1] 魏丽艳.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的准入退出机制研究[J].东南学术,2012,5.

[2] 冯元栋.保障性住房制度:理论、问题及优化路径[J].经济论坛,2013,9.

作者简介:施勤(1988- ),汉族,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社会建设。

上一篇: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探析 下一篇:如何使得人本思想渗透到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