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4-27 04:32:06

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殊群体,首当其冲受到很大冲击,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传统精神失落等一系列问题。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全球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已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传统的价值观念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年轻、活跃,求新、善变,易于接受各种新思想。因此,当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时,大学生首当其冲、深受影响,出现传统精神的失落、价值观念的扭曲、社会信任的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一、全球化的概念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原有的封闭界限被打破,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社会化过程。全球化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对于它的界说存在着很多的说法,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经济过程,已为各国学者认可。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生产、资本、科技、金融的网络一体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专家认为,对全球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动态角度看,全球化是指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以来,经过几百年的改革和发展直到今天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被纳入到全球化的市场中,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过程;从静态角度看,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影响、日益融合的一种状态和趋势。由此可见,全球化不仅指经济的全球化,而且还包括思想文化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

二、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全球化过程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消极因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活跃,易于接受各种新思想、新事物。因此,当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时,大学生首先受到浪潮的洗礼和冲击。虽然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观念转变了,但是也出现了传统精神失落、价值观念扭曲、道德情感冷漠、社会信仰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一)传统精神的失落。全球化打破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界限,各种交流、互动加强,西方文化及产品随之大量进入我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造成多元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西方国家的电影、书刊、音像作品以新奇、好玩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大学生对此感觉新鲜、刺激,逐渐接受、模仿,其注意力和视线从传统文化转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关注日益淡漠。哈韩、哈日、哈美现象不断出现,崇洋思想严重。有些人非美国大片不看,电视剧只看日、韩剧,衣服只穿外国名牌,说话必夹杂英文。我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精神被逐渐抛弃。长此以往,使得部分大学生精神越来越空虚,传统精神日渐失落。

(二)价值观扭曲。价值观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认识。随着全球化的冲击、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生活上,青年学生开始热衷于肯德基、可口可乐等西方饮食;娱乐方面,去KTV、追星、看韩剧、玩网络游戏;思想方面,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认为凡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东西都是优秀的、先进的,我们的东西太老土、太落后,一无是处。凡此种种,导致相当一部分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变化,甚至扭曲。追求享乐,强调自我,唯利是图,为我所用,是非善恶辨别能力降低,社会意识、集体观念丧失。

(三)道德情感冷漠。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先富带动后富,运用市场经济调节,分配手段多样化。尤其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人们占有的财富越来越不均等。人们普遍认为当下的社会是物欲横流的社会,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不看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只看他占有多少财富。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出现偏差,仇富重利思想非常普遍。很多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对自己的出身和家庭背景感到不满,对富裕的人群产生怨恨甚而引发仇富心态。也有不少学生考虑问题时着眼于经济利益,重利轻义思想严重,导致青年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当今社会,全球化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更加普及,网络的运用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更便捷。但是,网络也导致人们现实的面对面的交流减少,情感日渐冷淡。还有一些学生在网游里可以自由地打打杀杀,没有道德没有法律的约束,久而久之,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道德情感日趋冷淡、道德败坏、人性丧失。“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事件”等都是大学生道德情感迷失、冷漠的体现。

(四)社会信任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一直意欲颠覆。全球化背景下,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渗透,使西方国家的各种不良思想涌入我国。一方面,大力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向我国输入各种思潮,提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另一方面,他们大肆攻击、贬低、丑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歪曲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人权、民主等问题横加指责。青年学生涉世未深,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识别能力不强,再加上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等,使部分学生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对政府出现信任危机。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兴力量,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全球化背景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陈宁香.论全球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反思[J].西安电子科技,2005.

[2] 杨保健.论全球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J].改革与开发,2010(12).

[3] 董文芳.全球化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2012(5).

上一篇:论高校学生权利与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下一篇:创新独立学院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