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脏支架上份“保险”

时间:2022-04-27 04:28:54

给心脏支架上份“保险”

根据卫生部质量控制中心的统计,我国心脏支架用量正迅猛增长,从2008年的18万个猛增到2009年的24万个,预测20lO年很可能突破30万个。很多人觉得,放了支架犹如给心脏上了一份保险。其实,支架也有寿命,也需要呵护。中国个人心脏学会委员、上海市冠心病瓣膜病介入诊治学组组长沈卫峰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刘兆平副主任医师为您开出一份“支架保单”,让您的心脏平安、健康地工作。

三种情况可放支架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支架的确是能让心脏重获新生的一种好手段。但该不该放,什么时候放,放什么样的,都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情况量体裁衣。第一,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类人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特别是药物控制不满意的,或者负荷试验提示有大面积的心肌缺血,就需要进一步做冠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达70%以上,或血管狭窄达50%以上、但心肌缺血症状明显的,可以接受支架置入。第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大多数都需要放支架,但可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负荷试验之后再决定,一旦发现大面积心肌缺血,就可以选择放支架。第三,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梗,特别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在发病12小时以内,最好在6小时以内紧急置入支架。对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或抢救后仍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的,也应该尽早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

术后一年都要随诊

不少患者认为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而且用了价钱贵、质量好的进口支架,就等于让心脏进了保险箱,一辈子也不用担心了。其实,支架进口与否并不重要,不论支架怎么改进,解决的只是一段血管的问题,并没有“断根”。所以,即使投了“保”,但术后维护做不好,保险也可能随时失效,因此定期投保才能保证最大收益。出院后患者需要定期回医院复诊,到术后随访门诊处或负责您手术的医生处,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医生可以根据动脉是否通畅,决定是否调整药物用量与种类,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另外,手术后如果感觉到又出现类似术前的一些症状,不要忽视,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

出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是随诊的关键时间点。此外,超过40岁的患者,应坚持每年检测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肺部x线、心电图。

三类药坚决不能少

支架手术仅仅解决了一小段血管的问题,如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仍然存在,仍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就如同被淤泥阻塞的河道,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需要在支架术后坚持长期服药。

“坚决不能少”的三类药,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植入体内的支架确实能保障在一段时间内这段血管不再狭窄,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血管内皮有轻微损伤,损伤的内皮会沿着支架重新长起来。此时,血小板又开始帮倒忙,一大群血小板堆集在一起,在损伤的地方又形成血栓,可能再次堵塞血管。所以要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患者应尽早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通常需要持续使用至少12个月,以有效防止缺血事件发生。随着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晚期血栓形成的报道增多,可以考虑延长服用氯吡格雷超过12个月。他汀类是降脂药,对患冠心病的病人而言,其作用不只在于降脂,更重要的是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下决心戒掉姻、盐、懒

绝对戒烟。吸烟会加速血小板凝集,引起心肌缺血,导致支架植入部位内膜再狭窄。一项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心脏支架手术后30~50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复发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因此心脏支架手术后,强烈建议冠心病患者戒烟。

适量运动。发病后2~3个月,患者可以开始适当运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前一定要征求医生意见,确定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相对安全的形式是散步,其他锻炼项目还有太极拳、健身操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改变饮食习惯。记住饮食“四忌”:一忌多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油、动物内脏等;二忌含糖食物;三忌高盐食物,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造成体内水钠潴留,促使血压升高;四忌饮食过多过饱,暴饮暴食。

让脆弱的心不再“返修”

心脏支架没有绝对的“使用期”或“寿命”,有的支架会伴随人的后半辈子,但有些支架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支架附近损伤的血管内皮可能诱发血小板堆积,再次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另一方面,置入支架后保养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患者是否需要“返修”――再次放置支架或做心脏搭桥手术等。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不注意术后保养,复发率是10%,高脂血症患者则会达到20%,甚至30%。

支架术后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提示支架作用失效。首先是再发心绞痛,大多表现为活动后出现胸部不适感或者胸痛,最可能的原因是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其次是再发心肌梗死,通常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或者较严重的胸痛,可能的原因是支架内血栓形成。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摘自《生命时报》)

上一篇:我爱你,但想分开睡等 下一篇:晚期肿瘤患者砸钱换命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