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上加强地方中职学生普通话的应用能力

时间:2022-04-27 04:53:56

如何在语文课上加强地方中职学生普通话的应用能力

摘要: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马上面临的是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如果学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但会使沟通容易许多,又因普通话字正腔圆、音色优美,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容易被单位认可。推普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语文课上必须强调和注意的教学内容。想让自己的学生说好普通话,语文课上就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多记、多写、多练。因为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而记和练又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加强中职学生普通话应用

在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的技工学校,语文课的开设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而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马上面临的是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如果学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但会使沟通容易许多,又因普通话字正腔圆、音色优美,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容易被单位认可。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上加强地方中职学生普通话的应用能力,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一个话题。

一、本地中职学生普通话的现状分析

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从登上讲台的那一天,我就开始思索: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让学生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后来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加强学生普通话的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很多学生在语文课上阅读或是回答问题,都是用自己的方言表述。经我提示用普通话读课文后,只有个别同学能按要求用普通话阅读,但发音不标准;有的同学直接回答自己不会说普通话;有的同学很害羞根本不敢张口说。

河南属于北方方言区,北方话在全国使用人口最多,虽然各省、市、县语音有差异,但是总体上都能听得懂。我们学校的学生是来自本市8县2区的孩子,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是听着电视、广播等节目长大的一代人。平时在听老师讲课时,学生都能接受在课堂上听普通话,可是真正让自己讲的时候,学生却显得很拘谨。因为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亲戚、朋友都是说方言的,从小的这种语音环境也导致孩子针对普通话形成了“听着容易,说起来难”的现状。

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学校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的社会交往。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推广普及普通话,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技工学校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具体方法

推普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语文课上必须强调和注意的教学内容。当然学说普通话需要氛围,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环境,老师讲普通话,校内广播讲普通话,平时的校内活动师生也都使用普通话,关键是让同学们课下也自觉说普通话。因此我在语文课上就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多记、多写、多练,因为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而记和练又是必不可少的。

(一)用耳――听

1、听老师分析豫南方音

河南话属于北方方言区,有着较好的说普通话的基础,大多数字的读音都好掌握,关键是对于普遍存在的发音问题要给学生强调,如:①平翘舌音不分:普通话声母中有一组舌尖前音z、c、s,还有一组舌尖后音zh、ch、sh。这两组声母所组成的音节在普通话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豫南方言中往往只有舌尖前音z、c、s,缺少舌尖后音zh、ch、sh,或把两组混淆使用。②h、f不分:把“红旗”(hóng qí)读成“逢旗”(féng qí),把“喜欢”(xǐ huān)读成“喜番”(xǐ fān)。③n、l不分:把“大娘”(dà niáng)读成“大梁”(dà liáng),把“恼怒”(nǎo nù)读成“老路”(lǎo lù)。

这三种问题在豫南地区表现极为明显。因此,我把容易读错的词语都收集出来,打印成资料,方便学生加以强化训练。

2、听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平时课下我会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对应的朗诵录音,等到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再播放给学生听。语文课的阅读课文这个环节,我是让听和读交替进行的。经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能跟随着录音专注的阅读文字部分,而且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普通话语音的优美动听之处,形成良好的语境以便后面开口说的时候咬字发音更为准确。

(二)用嘴――读

针对如何能让学生放开喉咙用普通话阅读文章,教给他们一些朗读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加上前期听了老师讲的发音细节,再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在张嘴之前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学生的这个心理关算是过去了。

我们也知道在朗读中常常因为停顿不当,重音处理不妥,语调的抑扬不对,而造成语意模糊或混乱,因此我先会让他们学会抒发感情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1、停顿和连接:停顿时间的长短,显示了文章句子之间和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段>层>句;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分号>顿号。但根据作品有时也冲破这种固定格式,凡是在语意上需要顿歇,而在意思连贯的地方就要连接。2、重音:是指朗读或说话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重音可以解决句子段落中的主次问题,使言语目的明确,重点突出。3、语气:是句子所蕴含的特定的感彩和分量。只有语气准确、贴切,停连的位置和时间才会有生命的活力,重音才会更凝聚地表意传神。

学生了解了朗读技巧之后,我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实施安排如下一些朗读机会:

1、朗读

遇到课文对于读的好的同学,我会在点名册上给他的平时成绩加分。对于读的有误的同学,我会把有误的地方给他及时纠正,并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读好的。

2、讨论

为了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地营造了“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每次课上我会提问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要求学生去作答。

3、活动

在学期中,语文教研室举行教学活动,这就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好时机。我会结合本学期教学内容,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

(三)用心――记

不管学习什么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普通话除了听老师讲方法外,还应该让他们明白只有多听多读才能记得更加牢固。当然,技工学校的学生对学习语言本来兴趣就不大,虽然多次强调让他们自觉去复习,多读多记多练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我就和各班主任老师商议安排了一些活动,让大家共同参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生只要有心去思考,去学习,去练习,相信说好普通话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端正态度这一点很重要。

(四)用手――写

课文中遇到有难读的字,都及时把拼音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到词语并标上注音。在平时上课时,我会强调让学生把自己读不准的字找出来,记在笔记本上,再让他们利用自习时间查字典标注字词正确读音。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拿不准的字词再次加深印象,又可以方便以后的复习。多读多见几次后,陌生的字词也就成了熟悉的了,今后再遇到的时候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读出来。

另外,语文习题册上也有部分辨析字音的题。对于语文习题册,我的要求是每讲一课,让学生按照相应的课文完成一次作业。基础知识部分中的辨析字音的习题,就要求他们把错误的字音进行修改,在旁边标注上正确的读音。这样题见的多了,写的多了,学生对于字词读音的判断就更加的准确无误了。

(五)用功――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有所突破,就必须做到勤学苦练。普通话的学习就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只要学生肯花时间和精力,掌握技巧后再反复去读去练,久而久之大家定能说出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平时我会建议学生做一个练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每天坚持朗读课文和复习字词。同一宿舍的同学可以互相检查字词的发音是否准确,互相给对方提一些好的建议。到一个单元结束时,我会给学习好的同学平时成绩加分,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总之,在语文课上加强地方高职学生普通话的应用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学生通力配合,才能有所收获。

上一篇:《建筑物供电》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下一篇: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