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尺测时间

时间:2022-04-27 04:35:38

直尺测时间

前两天参加市里的一个同课异构观摩课,现场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刚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当时有两个老师都讲了这一节,他们的设计分别如下:

第一位是男教师,他手拿一个漂亮的书签,要求与他配合演示的学生在他放书签的一瞬间,用手去抓这个书签,谁抓到这个书签就把它作为奖品奖励给他.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都举手踊跃参与,最终这个书签被一位反应比较快的男生得到了,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位男生反应机敏,进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怎样设计?完成这个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那些?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小组讨论很快写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进行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师找了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并让学生自己讲解用到的物理知识及注意事项,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演示完毕,老师从背后拿出一把直尺,同样做了这个实验,在学生抓住的一瞬间,不用计算便直接说出了学生的反应时间,这时大部分学生都很惊奇:老师的计算能力真强,不到一秒钟便能计算出答案.但是,也有极少数的学生观察到不是老师反应快,而是时间被标在了直尺上.老师这时揭开了谜底,这不是一把普通的直尺,这是一把反应时间的测量尺,时间可以从直尺上直接读出.学生此时感到十分的纳闷:直尺上怎么能读时间呢?这时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进一步诱导,直尺上的时间标度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这样做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由于原理并不是太难,学生很快便得出了结论,老师及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了表扬,并由此展开,举例说明了反应时间,在体育、军事、交通等多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第二位是一位女老师,她直接给了学生实验所需的器材,学生设计实验测反应时间,并找学生进行演示,最后,学生也“顺利”完成了实验,老师进行了及时的表扬和点评,并拓展举例,顺利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

但就是这两节看似普通又十分“相像”的课却引发了我的思考.

思考一对比两位老师的设计,很明显第一位老师的整体设计及教学效果要好一些,主要体现在:

(1)第一位老师首先由抓住下落的漂亮书签作为奖品的实例引入教学,这看似简单,但是这个普通的实验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参与其中,学生的思维都被吸引到了实验上,这样有趣的课堂,学生肯定不会走神,效率也非常高.其次,通过这次小的实验,实际上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指明了方向,降低了学生在探索过程可能遇到的台阶,为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由于前面小实验的铺垫,学生进行后边的实验更具有目的性,教师的指导也更容易进行,从而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而第二位老师没有这样做,她给了学生一堆实验器材,无目的的、盲目的伪探究,使探究活动仅仅流于形式.

(3)学生演示,得出结论后,老师并没有只停留在课本知识H=12gt2的简单应用上,而是对它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不用算,怎么直接得出反应时间?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下落的高度H和所用时间t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只要在相应的H处标识相应的时间t即可.但这看似简单的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却是学生思维跳跃的一大步,这就如同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是人类发展史的一大步一样,它在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我们在市场上买东西需要先用秤称出质量,再乘以单价计算价钱,现在我们用电子秤,只要输入单价便可得出价钱,在超市里只需打一下条形码便可知道价钱等,这些变化为我们节省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起着多大的推动作用!

(4)第一位男老师的设计促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以下的过程:对实验感到好奇,继而想积极参与,参与其中感到非常兴奋,促使学生想弄清原理,教师引导使学生释疑,看似柳暗花明.峰回路转,教师继而引导更深一步探索继续设疑,引发学生的进步思索,最终老师讲解原理,学生最终豁然开朗.在整节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高潮迭起,必然会产生灵感的火花,创新的思维.反观第二位女教师的设计,平铺直叙、目的性不强,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思考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比第一位教师的设计,我深感自己当时备课没有做到知识的兼顾:高二在讲解《电表的改装》这节课时,学生对于电流表可以测电压感到十分的困惑,甚至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对于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由同一个灵敏电流计改装而成感到疑惑.今天这位教师的案例给我一个很好的启示,使我豁然开朗:

H=12gt2,知道H便可以求t,二者一一对应,只要在H相应刻度处标上相应的时间t,那么一把普通的刻度尺就变成了反应时间测量尺.

I=U/R,I知道便可以求U,二者一一对应,只要在I相应刻度处标上相应的电压U,那么一个普通的灵敏电流计就变成了电压表了.

这样一对比,其实电表改装的原理便变得十分简单了,对比自己以前的教学,我在讲解“测量反应时间”这节课,我的做法跟第二位教师差不多,蜻蜓点水,只是指导学生学会表面的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在深入一步,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没有给学生以相似实例的分析,所以导致学生在接触“电表改装”这节课时,由于思维的跨越过大从而出现理解不到位(当然也有学生对于初中教师所灌输的:电流表只能测电流,电压表只能测电压的概念根深蒂固有关).但试想当时我如果能像第一位老师那样再深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反应时间尺的含义,那么对于“电表改装”的教学,学生的理解会更容易一些,学生的困惑也会更少一些.

结束语:素质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新课改也正在阔步前进,作为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者,紧迫的形式要求我们更应潜下心来踏踏实实研究教育规律,总结实战经验,不断从课堂教学中汲取营养,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搭建发展的阶梯.

上一篇:建构开普勒运动模型来解题 下一篇: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中学生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