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4-26 09:10:04

浅析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推行工程监理制已有 17 年的历史,逐步成熟。但仍然存在监理范围和工程师定位不准、工程监理的权利责任错位、工程监理取费太低、监理企业规模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社会评价褒贬不一。面对此形势,监理行业应抓住《建筑法》修改的契机完善监理法规标准体系,抓住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的契机开拓项目管理业务。监理企业应抓好队伍建设、抓好制度建设、抓好企业改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发展 作用 趋势

1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工程建设活动也逐进市场化。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从198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了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制度,全国各地及国务院各部门都成立了专业质量监督部门和各级质量检测机构,代表政府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由依靠施工单位自身管理向第三方认证和企业内部保证相结合转变。这种转变使我国工程建设监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开放的不断扩大,“三资”工程建设项目在我国逐步增多,加之国际金融机构向我国贷款的工程建设项目都要求实行招标投标制、承包发包合同制和建设监理制,使得国外专业化、社会化的监理公司、咨询公司、管理公司的专家们开始出现在我国“三资”工程和国际贷款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中。

2 建设工程监理对工程建设的作用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实行,使得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走上了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提高了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就介入监理,大大提高了投资的经济效益,工程监理企业参与决策阶段的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项目投资决策失误,而且可以促使项目投资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符合市场需求。

2・2 规范了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的建设行为

社会化、专业化的工程监理企业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的建设行为进行约束,改变了过去政府对工程建设既要抓宏观监督、又要抓微观监督的不合理局面。工程监理企业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建设工程合同对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的建设行为实施监督管理。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规范各承建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建设行为的发生。

2・3 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了具有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外,还具有适用、耐久、安全、可靠、经济、与环境协调等特定内涵,因此,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尤为重要。同时,工程质量又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隐蔽性、终检的局限性、评价方法的特殊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不能仅仅满足于承建单位的自身管理和政府的宏观监督。

2・4 提高了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就建设单位而言,希望在满足建设工程预定功能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建设投资额最少。对国家、社会公众而言,应实现建设工程本身的投资效益与环境、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之后,工程监理企业不仅能协助建设单位实现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还能大大提高我国全社会的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 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监理在我国已经试行和推广20多年了,它在建设工程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建设工程监理的健康发展,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法规的覆盖面还存在死角,部分条文还需细化

我国关于工程建设、工程监理的法津法规充分体现了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但从市场运行、发展的角度看,与监理相关的法制建设还比较薄弱,如:监理企业信用管理,能否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档案,细化信用管理办法,如何使监理企业在一定规则下进行服务竞争、技术竞争、费用竞争等。

3・2 部分监理人员素质低,缺乏高素质的监理人员

监理人员素质低,不仅表现在监理工程师人员的数量少上,还反映在监理人员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上,现场实践经验及协调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欠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取得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上岗证的部分人员不在岗,而是挂证挂牌现象普遍; (2)注册监理工程师一人管理多个项目,担任多个项目总监,个别地市一人甚至担任数十个项目总监,没有起到工程总监的作用,负工程总监之责任; (3)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专业知识差; (4)监理市场无序竞争,过度压价,监理费过低,带来监理人员工资普通偏低,企业留不住高素质综合型监理人才。

3・3 监理范围窄,任务不足

监理范围过窄使监理市场上出现了“僧多粥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度压价,无序竞争的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表现为: (1)一些建设领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注重部门利益,肥水不流外人田; (2)部分监理单位为获得项目违法挂靠,越级监理,越项监理。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完善法规体系,健全监督机制

虽然我国已颁布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逐步建立和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轨道。

4・2 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工程监理企业结构

工程监理企业应当通过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业政策引导,工程监理企业在工程监理行业逐步建立起综合监理企业与专业性监理企业相结合、大中小型监理企业相结合的合理的企业结构。

5 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

5・1 建设工程监理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虽然我国目前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工程监理的条款不少,尤其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对施工阶段的监理行为进行了规范。但是,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方面。而且监理企业合同管理意识不强,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现象屡有发生。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的水平还较低,监理行为也较不规范,远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5・2 由单纯的施工监理向全方位、全过程监理发展

建设工程监理是工程监理企业向建设单位提供项目管理服务的,因此,在建设程序的各阶段都可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提供管理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以施工阶段的监理为主,并且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监理和工期控制,对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起到的作用有限。

5・3 工程监理企业结构向多层次发展

按工作内容分,逐渐建立起承担全过程、全方位监理任务的综合性监理企业与能承担某一专业监理任务的监理企业相结合的企业结构。按工作阶段分,建立起能承担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理的大型监理企业与能承担某一阶段工程监理任务的中型监理企业和只提供旁站监理劳务的小型监理企业相结合的企业结构。从而使各类监理企业都能有适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6结束语

我国逐渐向国际市场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建设工程,同时,我国的企业也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然而,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不熟悉国际惯例,执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要想在与国际上同类企业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向国际化发展,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经验,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监理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上一篇:满堂支架现浇连续箱梁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论从建筑施工现场抓好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