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4-26 06:47:11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研究

摘要:学习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有效学习主要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正确地把握教育目标,吃透教育内容去创造性地利用,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合理利用教学载体等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教师在活动中应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并用心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

关键词:感受过程 习得规律 发展智慧

一、重视指导学生自学,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持之以恒,切实落实到教的具体环节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因,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断增强自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法指导的培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自学能力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

1.发挥课本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教师应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此能力的培养应注重有序性和目的性。为提高阅读的目的性,让学生先阅读相关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好习惯,并帮助学生圈出跟问题相关的关键词,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锁定知识要点。

2.适时点拨诱导,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有独立思维的能力。

3.创造活动条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能更高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科学设计题目,有效巩固和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以改进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已被广大教师的实践证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学生学习新教材但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时,教师可设计一组铺垫性的练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新概念、新法则(或公式)后,为了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也可设计练习来促进迁移与保持。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说明作业的目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作业的积极性。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要作记录,一方面为以后教学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归纳以备评讲。批改要认真并在作业本上留下批改记录。好的予以表扬,错的在错的地方加以批示,应要求学生订正。对太潦草的作业也要指出,帮助学生养成整洁、认真书写的习惯。

作业的批改方式可多样化,有条件的可以全批全改,也可抽样或分组轮流批,必要时可以面批,即当着学生的面批改。总之,恰当合理的作业批改不仅能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和谐、高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表演”,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系统、全面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应认真地解读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反省,通过实践的历练,可以追求更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罗星凯.探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2]金城梁.学数学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3]刘京莉.小学数学教学论[D].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3(8).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学法 下一篇:后进生如何进行高三英语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