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时间:2022-04-26 03:38:41

对公共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摘 要:公共投资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影响范围广,建设项目后评价法可分析公共投资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政府宏观投资管理的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后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公共投资项目;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

公共投资项目,也称为公共工程或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包括国家出资、融资以及使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用事业项目。公共投资项目是维护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支撑城乡健康运行的命脉,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投入使用2~3年后,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决策、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工作及其变化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旨在从投资建设项目中吸取经验教训, 以便在以后的建设中能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1]。

1.目前公共投资项目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发展公共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有了一些进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与世界其他国家和组织机构相比,公共投资项目后评价基本是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即使是定量评价也以静态评价居多,动态的、人为影响因素考虑较少。总之,公共投资项目后评价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资料难以收集

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从立项到设计、建设、竣工验收和生产运营全过程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因此需要了解项目全过程情况,而一个项目从立项到正式生产运营,少则一年,多则几年,若平时不注意资料的收集保管,后评价时资料收集就较困难。

(2)评价体系不完善

公共投资项目后评价在我国只在交通、农业、林业、电力、卫生等部门实施,而对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没有进行。即使进行了投资项目后评价的部门,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评价机构,亦没有专门的后评价人员。评价内容和方法尚不统一、完善,各部门各自为政,且主要集中于投资项目的项目决策和工程技术财务效益方面,而对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可持续性评价涉及较少。

(3)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滞后

尽管一些设计部门、研究部门及学术团体正在致力于一些项目的后评价研究工作,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现实可行的评价方法,更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需要科研部门、设计部门、投资评估公司、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及企业组织有关专家共同进行研究,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投资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为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项目后评价是一个全过程的评价,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后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必须要能从不同角度系统地反映评价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堆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分析过程,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实用性 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层次清晰、指标精炼、方法简捷,使之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同时,选取的评价指标要有可操作性,指标含义明确易于被理解,指标量化所需资料收集方便,能够用现有方法和模型求解。

(2)动态性 由于公共投资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在项目实施与运营过程中,项目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逐年变化的。因此,在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区域经济评价时,要坚持动态性原则,即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3)系统性 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全面反映项目的综合情况,各指标之间还必须具有有机的联系,保证每个具体的指标都要与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总目标或者上一级目标一致和相关联。另外,充分考虑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避免设置的指标之间相互重复,产生冲突。

(4)可持续性 项目可持续性是指项目既能满足现在需要、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设置评价指标时,还应考虑到项目今后的发展趋势,从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投资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盘考虑,设置完整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3.公共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后评价一般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环境效益评价、可持续后评价等方面加以分析。不同类型项目后评价应选用不同的重点评价指标,但不必将所有指标因素都考虑进去,只需选择一些主要的、最能反映某种效用的指标即可。

(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基本上与项目前评价(可行性研究)一致。所不同的是:后评价指示所测算的内容具有真实性,是在大量已发生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汇总分析得出的。常用的指标有工程造价指标、盈利指标、效率指标以及对影响盈利指标的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

(2)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项目实施后对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及所作的贡献,包括3个层次:一是与国家的关系,包括政局、国防、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导向等;二是与劳动者的关系,包括劳动者文化与科技素质、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就业率、职业变化等;三是与公众的关系,如对人民生活安定与安全的影响等。常用的指标有项目开发总价值、项目开发净价值以及对项目配套设施、交通、防火、防震、安全性等的评价。

(3)环境效益评价指标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公共投资项目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丰富性和永续性;对环境系统的影响,如大气的污染情况、水污染情况、水土流失、森林、湖泊、动植物保护等。

(4)可持续后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项目可持续评价主要评价该公共项目所处区域的未来经济发展、政府的支持力度、政策法规及宏观调控、资源调配、当地管理体制及部门协作情况、配套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是否对该项目今后在使用和收益方面具有可持续性的影响。

4.以评价就业效果为例说明后评价指标的应用

我国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因此评价项目的就业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公共投资项目的建设产生的就业机会,包括项目建设期的就业机会和项目运营期的直接就业机会和间接就业机会。就业效果可设计总就业效果、直接就业效果、间接就业效果等指标来进行分析。

计算公式为:

(1)单位投资就业效果=项目新增就业人数(包括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项目总投资 (人/万元)

(2)单位投资直接就业效果=项目新增直接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 (人/万元)

(3)单位投资间接就业效果=项目新增间接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 (人/万元)

结束语

科学的后评价指标体系是公共投资后评价工作质量与权威性的重要保证。美国公共投资后评价中,对立项决策评估、效益评估、影响评估、持续性评估均有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我国宜遵照上述原则,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的特点,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建立一套科学、简便、实用的后评价指标体系,使后评价具有同期可比较、同质有标准、同区域可参照的特点,从而保证后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刘晓君.工程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李凤凌.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探讨[J].中国工程咨询,2008,98(10):27-29

[3] 许定坤.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J].广东建材,2010,5:222-224

[4] 郭秀英.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产生极其发展现状[J].化学工业,2008,26(2):36-39

[5] 谢喜丽.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96(7):8-9

上一篇:专家篇:每个爸妈都能成就“富”小孩 下一篇:浅谈施工企业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