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效的听课活动

时间:2022-04-26 01:47:40

如何开展有效的听课活动

摘要: 听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水平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课,教师能不断反思教学,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听课并非简单地用耳朵听,而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一次享受,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目前,在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对听课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很多误区,使听课流于形式。本文分析了这些误区表现的形式,并针对这些误区,探讨了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听课活动。

关键词: 有效听课 重要性 误区 开展活动

一、听课的重要性

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闪光点,并能及时把别人的闪光点转化为自己闪光点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人,这是古代诸多哲人一致同意的观点。的确,教师将别人的闪光点转化为自己闪光点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听课。通过听课,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水平与能力;也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听课非简单地用耳朵听,而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走进他人的课堂,学习他人的智慧,因此,听课更是一次充满着学术气息的享受。

二、听课的误区

尽管听课如此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在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对听课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着很多误区,使听课流于形式。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课目的不明确

部分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统一要求教师听课,并且明文规定了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听课节数。许多教师因为平日里教学、管理工作繁忙,再加上自身存在的惰性,视听课为任务,对听课却缺乏端正的动机,应付了事,敷衍塞责。听课时虽然人来到了听课教室,却人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备课,批改作业,把开课教室当成了自己的第二办公室;有的无所事事,注意力涣散,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收获。

2.只听不记

部分教师听课时只是用耳朵听,却很少做记录。或是在学校要求检查听课记录的情况下,在快要下课时匆匆记下黑板上的部分板书。听课是教师汲取他人闪光之处的重要手段,而听课记录恰恰能够呈现学习的内容。它是教师通过听课活动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课后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讨论和反思的重要依据。因此,听课时,教师不仅应该做记录,还应该记得科学,得当。

3.只听不察

部分教师在听课时过分注重用耳朵听,却忽视了用眼睛观察,这样的听课只能发挥一部分的作用。因为听只能注意到教师授课的内容,授课的方法,语言的表达,等等,却注意不到学生的反应,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对知识点的掌握,完成练习的情况,课堂的整体氛围,等等。因此,只听不察,就无法把握课堂的全貌。

4.只听不评

部分教师在听完了课,做好了听课记录之后,就感觉任务已经完成了。其实,要想使听课真正发挥其作用,听课之后的反思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反思与评价,听课人才能及时发现授课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加以消化,吸收,或改进。只听课,不思考,不评价,或是套用一些模糊、闪烁其词的评价语言,无法使听课内容内化,所以不能达到有效听课的目的。

5.听课范围狭窄

部分教师听课只听同学科课程,对其他学科很少问津;或是只听同类班级的课,对其他班级不感兴趣;或是只听新课,不听练习课或复习课。其实各科知识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为了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修养,教师应广泛听课,不让自己的听课范围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不断拓宽听课领域,才会取得学术与教学的双丰收。

三、如何开展有效听课

针对上述听课误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听课真正发挥作用呢?科学听课,必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听

听当然是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关键是,听课时到底应该注意什么?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听课时教师一定要认真把握的:

1)授课人如何处理教材

听授课人如何理解教材内容,如何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如何选择练习,如何开发课外学习材料,等等。

2)授课人的语言表达

听授课人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新课导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提问,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过渡,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讲解,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分析,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启发,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评价学生,等等。

3)授课人如何驾驭课堂

听授课人如何组织复习,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延伸,等等。

在完成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聆听之后,听课人一定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听课过程。听课人应及时总结授课人存在的闪光及不足之处,并结合教学实践,吸收优点,改进不足,并注意多与其他教师交流,丰富自己的思想体验。其实,任何一位教师的课,总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听课人应明确听课过程中自己的身份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和参与者,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听课。

2.察

观察和听一样,在听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听课的教师明白自己在课堂上应该观察什么。

1)上课之前,观察教材内容,教师的课堂准备情况,学生的年龄,人数,课前状态,以及课前预习情况。

2)上课时,主要观察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交互,教师的讲解,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的状态、反应;教材的处理,等等。

3.记

听课记录是教师通过听课活动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课后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讨论和反思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听课过程中不仅需要记,更需要记得对,记得巧。部分教师认为听课只需要记录完整的上课步骤即可,其实,科学、有效的听课记录,应该包含更多内容。

1)授课人的闪光点

每位教师,即便是初次走上讲台,尚未毕业的实习教师,授课过程也许并不十全十美,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可供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正如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课人听课时应端正态度,本着向他人学习的目的,努力发现授课教师存在的闪光之处。例如,一个好的教学活动,一次巧妙的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甚至是一句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记下闪光之处,有助于听课人进一步深入思考,对比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授课人存在的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授课教师学识再渊博,经验再丰富,准备再充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疏漏之处。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千差万别,更加大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出现矛盾的可能。听课人听课时培养批判的态度,找到授课教师表现不够理想的地方并记录下来,对比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争取自己不出现此类的问题。

3)听课人智慧的火花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人有时会因授课人某种活动的设计、某个问题的处理而突然产生教学的灵感。出现灵感时应抓紧把它记录下来,以免之后因时间长久而遗忘。也许听课人只需要记录短短几个字,但往往就是这几个字,会使听课人终身受益。

总之,听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水平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课,教师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听课并非简单地用耳朵听,而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一次享受,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应端正听课的态度,掌握听课的技巧,听、察、记三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听课的作用,达到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杨晓微.教育学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玉萍.一份特别教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生活中的力学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