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润绿写作沃野

时间:2022-04-26 03:43:57

和风细雨,润绿写作沃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表演和展现自我的机会。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我在学生的作文教学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浅见,即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好“设计―讨论、构思―评价”这三个环节。下面,笔者结合平时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预设,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老师”。笔者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对作文才能不会产生厌倦感,才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教师在上作文课之前要做好课前设计。如新课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要求学生自己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课前,我预先布置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或邻居家的小动物、花草树木……到了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宣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讲述自己在家中观察到的动物、植物。学生自由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枯燥的事变成了快乐的事。然后,我让学生思考发言的内容,构思自己的作文。学生经过思索,一篇篇异彩纷呈的作文脱颖而出。如马燕燕的《字典公公家的争吵》一文,通过比较的写作手法突出各个标点符号的作用,从而让人们明白了团结的道理;孙希尧写的《麻雀、黄鹂与狐狸》一文,通过描写麻雀与黄鹂互相比美却被狐狸欺骗的事情,突出麻雀和黄鹂的争强好胜、盲目以及狐狸的狡猾,从反面教育人们不能只顾眼前的一切,而忽视周围的危机。可见,课前教师精心的预设是促成学生写作的关键,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发挥与此是密不可分的。

二、舒展话题之“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性

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思路就打开了,接下来,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参与到预设的写作交流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的写作灵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在交流、讨论的活动中让写作的欲望更加强烈,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构思、选材、组织语言。经过以上写作之前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写出奇特而精致的美文。如新课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写景的作文。大部分学生一看,认为题目单调了。这时,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同学们,在假期里你和好朋友最喜欢去什么地方玩?那个地方去过几次?都有什么好玩的?都在玩些什么啊?”话音一落,学生就“玩”的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到小河边去玩,有的学生说到有草的地方去玩,有的学生说在树林里玩,有的学生说去公园玩……学生对玩的地方明确了,写作思路也就拓宽了。然后,我告诉学生:“常去一个地方玩是因为这个地方的景色吸引了你们。”最后,学生针对在玩中最吸引自己的景色进行了构思,组织了语言,一篇篇优美的作文诞生了,学生也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此次习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讨论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主体地位,为写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激励策略,让学生享受作文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做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给予夸奖并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如我们班的周新宇每次习作总能抓住习作的要求,但往往每次作文都写得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在于说的时候头头是道,下笔时却总是无话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是鼓励他从写一句话、两句话开始,逐渐增加,渐渐就连句成段、连段成篇了。不久,他的作文就从初具雏形到井井有条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再是提笔不知写什么了。换一种眼光看学生的作文就能让学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激励性评语是学生写作的不竭之源,是作文作文教学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作文的动力源泉之所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欣赏学生的灵性,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如我们班的谭羽芯平时语文基础很薄弱,写出的作文甚至有些言不达意,但她在作文上却很下工夫。有一次,作文题目是《我熟悉的一个人》,她写得虽然很简单,但写出了人物的外貌和简单的性格特点,于是我就在她的作文评语中写道:“老师通过你的描写仿佛看到了你那调皮可爱的弟弟,老师知道这是你用心的结果,希望你能再接再厉,让老师看到你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此后,谭羽芯对写作文不再那么畏惧了,也渐渐能把作文写得流畅、通顺了。

总之,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作文教学,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放大学生的生活外延,引导学生求新、寻趣、构思、组合作文,这才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捷径。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 下一篇:让加考题不再“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