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土壤养分变化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2-04-26 01:23:03

滦平土壤养分变化分析与建议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自1982年土壤普查以来至2007年25年来的农田土壤测定数据来对本县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做一简要分析,希望能给当地农业生产和和农田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关键词】滦平;土壤养分;变化;分析;建议

土壤养分是植物赖以生存及生长发育的主要养分来源,了解当地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现将部分土壤养分调查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土壤养分调查结果

1.1 时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见表1、表2、表3、表4、表5)

2 评价

2.1 总体评价

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缓慢变化及累积的结果,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递延,土壤养分无论是总体上还是不同土种均呈现递增状态,说明我县土壤肥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土壤环境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1)土壤养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缓慢上升和加速上升两种态势,1982~1993年历经11年有机质上升0.81%、全氮上升11.79%、碱解氮上升13.71%、有效磷上升14.58%、有效钾上升12.2%,平均每年上升速率为有机质为0.07%、全氮1.07%、碱解氮1.25%、有效磷1.33%、有效钾1.11%,土壤肥力呈缓慢上升状态(见表1)。1982~2007历经25年有机质上升39.95%、全氮上升47.26%、有效磷上升59.38%、有效钾上升18.33%,平均每年上升的速率为有机质1.59%、全氮1.89%、有效磷2.38%、有效钾0.73%,25年土壤养分平均上升速率高于前11年的平均上升速率,说明93年以后的14年较前11年土壤养分快速上升期(见表2、表3、表4、表5)。

(2)种植玉米、水稻等经济效益低的作物产区土壤养分变化小,种植经济效益高的蔬菜产区土壤养分增长迅速。从表4、表5可以看出,常年种植玉米和水稻的土壤养分有变化,但变化的幅度不大,而同一地力的土壤改种蔬菜5年以后土壤养分都有明显的增长。

3 原因分析

土壤肥力变化明显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3.1 时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从表1到表5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均有提高,由于每年种植作物时都要向土地施入不同数量的氮磷钾等化学元素,滦平土壤属富钾区,施入氮肥后,因氮钾具有协同效应,促进了钾的有效化,磷肥易于被土壤固定,所以氮磷钾等化学元素施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利用后盈余部分在土壤中积累,长期累积的结果使得土壤各种养份含量提高(见表1、表2)。

3.2 种植结构和施肥水平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农民对土地的投入意向主要取决于经济效益,种植结构不同、施肥水平也不同,由于不同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需求不同,对土壤中不同元素的吸收、利用、转化、固定的数量和形式各有不同,种植不同种作物投入的营养物质数量和品种也有不同,施入的营养被作物利用后在土壤中产生的盈余亦不同,所以受不同的种植结构和施肥方法及施肥水平影响,土壤养分累积结果造成土壤养分在数量上的差异(见表1、表3、表5)。

种植玉米和水稻的土壤,配方施肥推荐的施肥量是玉米目标产量500~700kg/667,667施用氮(N)9.5~13.5kg,磷(P2O5)5~7.5kg;水稻目标产量500~700kg/667,667施氮(N)10~15kg,磷(P2O5)0~4.5kg,钾(K2O)0~5 kg。由于玉米和水稻经济效益较低,农民不愿意对土地有过多的投入,不考虑培肥地力问题,施肥仅以满足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获得预期的产量为原则,不施有机肥,播种时施入少量氮磷复合肥,根据作物长势中间追1~2次氮肥,水稻不施有机肥,全部以施用化肥为主,杂粮不施肥或施用少量化肥,施肥水平常低于推荐施肥量,秸秆还田主要以根茬为主,还田的比例很小,有机肥投入相对较少,所以玉米,水稻等对土地养分指标的提高贡献相对较小,也是土壤肥力处于缓慢上升状态的原因之一(表1)。

种植蔬菜,配方施肥推荐的施肥量,是在667施优质有机肥6000kg的基础之上,再补充施入相应数量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肥料,因蔬菜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品种,农民舍得大量投入,能完全按照技术要求去做,在施肥方式上全部采用配方施肥,达到了有机肥、氮、磷、钾、微肥配合施用,肥料的投入水平相对较高,原来种植玉米或水稻的田块改种蔬菜5年以后,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现明显增加,所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加大,被培肥的土地面积随着增多,滦平土壤养分含量到2007年得到迅速提高与蔬菜种植和施肥密切相关。

3.3 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90年代以前,我县农业以玉米、水稻和杂粮为主要种植作物,蔬菜种植面积比例不足3%。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属于低投入低产出阶段,对土地养分指标的提高贡献相对较小,所以土壤肥力处于缓慢上升状态(表1);90年代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各种农业新技术不断应用,如增加蔬菜种植比例2007年达到24%,推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以高产、优质、高效为原则,以用地养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为目标,综合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施专用肥等(见表3、表5),故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蔬菜对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做出较大贡献。

推广应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配方施肥、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示范推广机播免耕、喷灌、滴灌、微灌的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的农业技术,所有措施都围绕着保护农田、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利用土地、遵循用地养地的原则,每种技术措施的应用对土壤养分的提高都有贡献,因而促进了滦平土壤养分整体水平的提升。

4 建议

综上可以看出,经过20几年的变迁,滦平土壤主要养分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总体是增加的,说明到目前为止,滦平的土地地力是呈上升状态的,滦平是我们的家园,土地是承载我们赖以生存的库,我们的责任是保证库存的增长,使其不被破坏并能达到良性发展,为此特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供参考

(1)以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走生态、有机、立体、循环、高科技农业发展之路。滦平处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位于滦潮河的上游,是天津和北京重要水源供给地,保证滦平的土地和水不受污染是首要因素,不仅要养地让土地肥沃,更要保证土地的清洁,因此滦平的土壤培肥必须采用配方施肥,达到有机肥、氮、磷、钾、微肥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的施用比例,改进传统配方施肥模式,要探索智能施肥系统,走生态、有机、立体、循环、高科技农业发展之路。

(2)实现经济总体规划目标,不忘农田保护,打造“绿色、生态”滦平。四个规划区要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有效利用区域内土地资源,“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打造“生态”滦平。东部矿业规划区内重点应是防止水土流失、尾矿渣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对农田、河流、地下水的污染;北部新兴产业示范区,重点应是培植采用清洁能源、无污染,工业三废少的新兴产业;南部文化旅游区应以实现局部小区域生态丰富,山青、水秀、地肥,生态环境优美为原则,农林协作,发展多层次、立体景观农业,作物选择和布局上要多考虑用地养地的协调问题;西部农业区结合农牧业发展规划,以生态平衡,农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用地养地为原则,达到土地利用最大化,蔬菜、粮食、生猪、肉鸡、肉鸭的生产走科技、有机、生态、立体综合生产的园区化发展道路,拉长农牧业产品的生产链条,积极推广园区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模式。

(3)充分利用秸秆与动物粪便的资源优势,探索或引进先进的秸秆与动物粪便微生物发酵技术,解决秸秆和动物粪便污染问题,在拓展生物有机肥的肥源,提高有机肥的质量上多加考量。

(4)推广高产作物品种必须与测土配方施肥配合应用,防止掠夺式生产,耗竭地力。

(5)防止面源污染。在用地养地的基础上,强化清洁生产,防止动物粪便和工业三废对土地造成污染。

上一篇:新形式下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下一篇:秸秆青贮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