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时间:2022-04-26 12:54:15

摘 要: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重知先重行”的教诲说明,不仅要注重学习、借鉴专家、名教师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在学生作业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自主合作和自主探究。

关键词:知行合一;作业设计;自主实践;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知行合一”这一理论最早是明代教育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但是他强调“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这显然不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所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更正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认为“知识由行动中得来”,人的完整认知(学习)是一个“行―知―行”的系统过程。

遵循陶先生“行是知之始”“重知先重行”的教诲,我们不仅要注重学习、借鉴专家、名教师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的精髓,从而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飞跃。

课堂上教师再多的讲授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尝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语文课外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课外作业的设计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一、变机械读写为自主实践

语文无处不在,而课本其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说教材只是范例,因而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让学生有广阔的全局观念,在作业设计中则完全可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生活、到课外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现在的课外作业“动手”太多,“实践”太少,其实课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比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作文能力应从小加以培养。虽说课本上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利用自主晨会让学生讲述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布置学生把课文中的故事、校园中的活动或者新鲜事讲给父母听,这些作业都给了学生一次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另外,我还结合季节和节日,布置学生情境写话。如中秋节,让学生跟父母一起去赏月,并把这件事记叙下来;金秋十月,让学生放风筝,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再把活动的过程写下来。这一类情境型作文最受学生欢迎,而且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充满真情实感。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得知识,锻炼能力。

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外练习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常布置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如今,孩子们喜欢看电视、上网,这是不争的事实,家长们却为此感到头痛,常常向教师抱怨这个问题。我认为禁止不是办法,何不利用这个资源,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行动起来自主学到知识呢?于是,我迎合孩子们的心理,积极加以引导,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一些电视节目的特点,建议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可以看看《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百家讲坛》等节目,寒暑假则适当介绍看些由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水浒传》《西游记》或经典动画片等。有了教师的旨意,孩子们能认认真真地执行,从中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然,看了电视,只能说完成了作业的一半任务,另一半,是平时上课的交流反馈。课文《乡下孩子》中有一句话:“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想象:能编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孩子自然能与平时的电视、书本上看到过的故事相联系,课堂上就能侃侃而谈,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另外,在《乡下孩子》一文中还有两段需要孩子们进行仿写的段落,通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课文的写作方法,但是城市中的孩子,要他们理解乡下孩子平时的活动特性并仿写,实在是有些难,这就好比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布置孩子们行动起来,回家上网查看,同时要求家长配合,正确引导孩子的上网习惯,让他们既能知道网络的好处,又不会沉溺于网络游戏。这样能养成孩子自主实践的好习惯。

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教与学生自己的自主实践,让孩子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适当地布置有选择地看电视、上网,不但能学到知识、经验,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精神、分析、判断、评价等多种能力,真正实践陶先生的“知行合一”。

二、变“填鸭式”为自主探究

当今时代要求教师上课不再是“填鸭式”的,不再是按照“讲授――接受”的模式上课,要把学生从被动完成转变成主动参与。因为“行不是知之成”,而是“知之始”。我们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情景,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

世间万物不停地运动着,绝对孤立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设计作业时,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特征的事物,让他们想象它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可赋予生命,可激发他们的想象任意驰骋。例如,冬季会飘雪,这时就应该抓住这一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下雪的情形,再引导学生,看那一片片小雪花,从天上飘下像什么?飘到屋顶上、小树上、草地上……你又看到了什么景象?然后连起来说一说。由于与大自然的接触,学生的思维会特别活跃,各有见解。这样,他们在写话、表达中的表现也会出色许多。

经常与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走进花丛,追赶蝴蝶,聆听雨声,和树谈心……经常进行这种作业练习,为学生的习作开辟了想象的空间,教给了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进行个性化语言表达,使想象的翅膀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自由伸展,学生易于接受,有话可说,乐于说,乐于写。

三、变教师分组为自主合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可以体现在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苏教版第二册第七单元有一幅文字画,于是我安排了一次由学生自由画画说说写写的绘画日记,学生自己分组动手作图,然后讨论画中的景色,最后交流,学生乐在其中,大大提高了绘画日记的热情与自信心。他们分别在天空、树林、小河里添了自己喜欢的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再用水彩笔一涂颜色,呵,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的学生在下面不禁赞叹:“大自然真美啊!”这时我抓住他们的兴奋点,说:“孩子们,其实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比你的这幅画还要美,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的笔去描绘这些美景吧!”话音刚落,学生就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之旅。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了组内同伴的帮助,学生的灵感一个接一个迸发出来,他们的作品越来越精彩,我知道,他们一定是沉浸在了无比奇特的想象之中。果然由他们自由想象后交流的写话五彩缤纷、生动活泼,很富有创造性。

总之,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遵循“知行合一,手脑并进”的教育原理。“知行合一”,不仅是要求学生必须“确实地按照所知在行动,知行并进”,而且要求教师全面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鼓励学生手脑并进、自主探究、大胆试验,通过实践获得有效的知识和真正的能力。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教会学生“知行合一”,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展学生对语文的体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具有效性、创造性的作业。

上一篇:努力构建和谐高效的个性化课堂 下一篇: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