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时间:2022-04-25 09:05:20

试论大学生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摘要:作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高等院校担负着重大历史责任。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传统思想的束缚,当前的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加快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结合环境科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进行了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改试验,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锻炼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评价

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也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1-3],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原则、方法与路径[3,4]。我们在吸收中外教育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面向就业、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基础研究的环境科学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

1.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创新型教师的引导示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性思维,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引导示范。如果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作例行公事,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就没有工作热情,就无法完成创新教育的任务,所以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国外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5]。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环境科学领域的教师首先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我党有关创新教育的理念,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勇敢尝试,努力走出一条创新教育实践的新路。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创新思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则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人其中,进行发现、探索与创新。而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则认为,人的兴趣具有主动性、多方面性和统一性,必须在和谐、平衡的兴趣中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在强烈的兴趣指引下产生创造[6]。

大学生固然属于成人,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但是,如果教师忽略学生作为有情感有思想的教育对象,仅把他们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贮罐的教学一定是失败的教学。在环境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全面阅读教材,从中挑选出至少一个章节的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由学生干部负责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把选同一章内容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讨论本章和各节的重难点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对具体问题作深入分析和研究。经过教师的指导,做成PPT在课堂上讲授、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上台讲授的机会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这不仅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途径,而且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教学形式,有些老师的教学运用教学投影仪,精心准备PPT,但时间一长,学生新鲜感一过,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就会低落下去了。这符合心理学规律,美酒佳肴固然受人喜爱,如果每餐都是一样的海参鲍鱼,几顿下来,食者不但不会食欲大振,而且还会望而生腻。再好的教学形式,如果太模式化,没有变化,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本身都没有创新,如何培养得出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例如,气候学讲到气候的变化,全球变暖已成共识,但2008年春节前南方的冰冻灾害,如何解释?把这个问题拿到课堂上展开谈论,或是让学生课堂外,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报告,其效果是照本宣科远远不可比拟的。

3.加强实践锻炼,开辟创新途径

宋代词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终知凡事需躬行。实践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主要环节,知识与技能结合的最佳工具。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无法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上都讲到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的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能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而使植物形成矮粗的形态,也是支配细胞分化的最重要的光线,还影响植物的向光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试验田进行对比试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通过试验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这种实践环节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4.改进评价方式,实现创新成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考试为最主要形式,以分数作为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如果说这种评价对中小学生还有许多积极意义的话,对大学生的培养绝对是弊大于利。这种评价体系下,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听课,不学习,更妄谈思考创新了。大量的时间都用去上网聊天,打游戏,把最珍贵的时光虚掷于无所事事中。而到了考试时间,要么熬几个通宵,要么准备作弊小抄,以蒙混过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如何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导学生进行以实践为中心环节、以知识运用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创新实践。根据调研和实践的总结,我们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讲演、报告、尖锐的质疑、新颖观点的提出、条理性的回答与辩论、参与各种研究小组的情况、试验过程中的新结果新发现、社会活动的参与、实践报告的编写以及情况等都列入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从目前看,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其结果有待进一步考察验证。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和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倦地探索和创新过程和成果。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国内外人才培养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7]。著名的创造学家韦斯伯格说:“实质上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而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模式则需要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志强,贺立军,魏进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中国教育导刊,2007,13:18-19]

[2]刘小红,温辉.,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7,7:60-61]

[3]代玉启,张翼,大学生成长、创新的主要障碍,人才开发,2007,7:34-35.]

[4]李龙强,高校创新教育的定位、导向及路径选择,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1-22.

[[5]常建坤.创新教育:高校教改的核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4).]

[6]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l996.342.

[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下一篇:探讨高校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