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化大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5 06:55:28

交通文化大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强调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为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交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对于交通行业树立共同目标、弘扬行业精神、强化团队意识,满通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交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交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交通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促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

党的*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交通行业作为一个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交通文化的战略定位要从市场中服务文化、管理中的服务文化和企业中的服务文化来思考,认识到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倡导并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是现代交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党的*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由于多种原因,现阶段*交通文化发展的总全水平还不高,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交通文化体制机制与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交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交通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还不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推动交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交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交通先进文化成为交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

(二)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增强交通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在行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对交通行业来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提高交通文化的综合实力,把交通行业文化“矿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可以激发交通行业的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促使交通文化软实力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交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通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进一步建立起与*交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形成推动交通发展的精神价值和力量,激发交通人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切实推动*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交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围绕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将交通文化建设纳入交通发展的整体规划,初步完成了交通征稽文化研究报告、文化专著、文化手册、形象识别系统四个成果,基本建立起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交通文化体系,进一步增强交通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但制约交通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交通文化发展水平并不乐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新的观念引领交通文化的发展,以新的理念推动交通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以新的方式促进交通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和交通文化产业加快成长,以新的载体促进交通文化平台更加多样和交通文化形象充分彰显,把交通文化创新贯穿于文化强交的全过程,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弊端,使交通文化的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使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优秀的精神产品,使交通文化及其产业在推动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使交通文化成为促进交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委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交通文化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交通文化建设高潮迭起,欣欣向荣,为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抢抓机遇,掀起交通文化建设新高潮。首先,是国家和*文化发展战略为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央和省委制定了关于文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为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政策依据;其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动力支持。富裕起来的人们全面发展的自觉性增强,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求知求美求乐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多样。人们对内容生动健康、形式新颖多样、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文化产品的强烈需求,为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第三,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环境支持。目前,全省高速公路“人字骨架、九横九环”基本成型,“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全面建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了公路。大运高速公路被省政府和交通部联合命名为“千里文明高速路”,*交通跨入了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行列。全省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为交通文化在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第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和发展为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技术支持。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都得到广泛运用,不仅改变了文化艺术的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还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为加快形成文化创造力、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正视挑战,积极破解交通文化建设的难题。虽然,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极好地机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一是观念认识存在误区。个别人对交通文化的理解尚存在许多片面狭隘的观念。认为“文化是虚的,只有经济才是实的”,没有充分认识到交通文化在行业竞争力中的突出作用;认为发展文化主要靠投入,没有钱办不了文化;认为交通发展还比较滞后,应该先发展交通后发展文化。这些错误的文化观念对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造成了一定阻力。二是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有一套与交通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交通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交通文化产业投入严重不足,交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文化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阻碍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瓶颈。三是政策措施不够到位。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相对而言,与交通文化相关的法规建设也比较薄弱,交通文化的管理还主要依靠政策号召和行政措施,交通文化政策法规的“缺位”是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四是交通文化人才严重短缺。人才是事业之本,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力。目前,交通文化人才储备和培养明显滞后,交通文化管理与经营人才的短缺与交通文化蓬勃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日益凸显。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三、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路和对策

(一)要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树立新的交通文化发展理念上下功夫。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不断破除不便时宜的观念和意识,与时俱进地确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具体地说,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重视打造交通文化精品,更加重视把精品推向大众,努力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要确立文化统筹发展的理念,注重社会文化与行业文化发展的统筹,注重区域与区域文化发展的统筹,注重行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的统筹,实现交通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确立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的理念。深入推进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创新活力,健全交通文化体系,依法加强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先进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二)要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遵循交通文化建设的规律上下功夫。规律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势,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交通文化建设自身的客观规律。首先,交通文化的发展是以渐进的积累的方式进行的。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和熏陶才能实现。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防止和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从党和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国特色社会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交通的现实出发,扎扎实实地推进。其次,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积累的反映。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自觉投身交通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紧跟实践发展的步伐,敏锐把握时代潮流,不断从交通实践中汲取灵感与动力,使交通文化发展更符合当代中国的实际,符合*交通建设的实际。再次,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要符合社会先进文化的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推动交通改革发展放在首位,实现交通文化效益最大化。

(三)要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提高交通文化自主创新的能力上下功夫。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着力提高交通文化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交通文化发展活力,提高创造力和竞争力。首先,要继续深入推进交通文化体制改革。通过体制改革这一制度性框架和规则性平台,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进而推动交通文化观念、内容、形式和技术的全面进步。其次,要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名产权的文化品牌。近年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大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太旧精神”,创育了“与时俱进、讲求科学、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大运精神”,塑造了颇具特色的“和”文化与“路”文化。要继续发挥品牌的带动辐射作用,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文化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再次,要积极推动交通文化与现代高科技融合,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积极运用电子、网络传输、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交通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推进交通文化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大容量数字化交通文化资源库,积极拓展交通文化科技项目,学习借鉴行业内外最新的文化成果和管理经验,大幅度提高交通文化产业科技水平,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四)要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提高交通文化服务的能力上下功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方针,不断开创“文明和谐行业人人共建、文明和谐成果社会共享”的新局面。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农村公路、文明农村客运班车的活动;关注关爱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参加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帮困助学、扶弱助残等各种捐助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当地的文明和谐城市、文明和谐村镇、文明和谐社区等创建活动,使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覆盖全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发展的全过程;开展联企帮困送温暖活动,在每年重大节日进行慰问,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困难职工心中,树立交通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五)要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提高文化管理的能力上下功夫。要积极探索、努力形成既符合先进文化发展要求,又符合文化发展规律,有效引导精神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文化管理新体制。要加强和改进交通文化领域宏观管理,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健全完善党委领导、单位管理、个人自律、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要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交通文化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协调机制,提出交通文化经营、考核分配的具体办法,确保交通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积极探索依法参与管理交通文化事业,特别是直接参与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为创新交通文化管理模式拓开广阔空间。

(六)要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营造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上下功夫。要按照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优化交通文化繁荣发展的环境。要提高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视,认真抓好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要加强交通文化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用新的办法、新的举措推进交通文化建设。要注重完善政策保障,完善支持交通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不断优化创业环境。要建立与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造就一大批在行业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拔尖人才,一大批掌握交通文化生产力的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干部职工在推进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使交通文化建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交通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设立不同能别和类型的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得以充分展示,创造成果得以承认,创造贡献得到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交通文化建设,让交通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交通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交通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推动交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上一篇:语文作业观新课程改革论文 下一篇:成语活动做法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