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领,培养作文能力

时间:2022-04-25 06:06:36

有效引领,培养作文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日常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领,才能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一、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张中行语:“所谓作文,不过是把自己构思、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巧妙难为无米之饮。假如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无从谈论文章内容的构思与组织。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作文材料。

1.生活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帮助学生积累生活,是学生作文之溪长流不竭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社会、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社会的能力。这里的观察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是惊鸿一瞥或走马观花,而是要长时间细致入微地观察,对所观察的对象投入情感。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最本质的特点,才能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挖掘出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领略别人所忽略的精髓。

学生懂得观察后,还要教会他们把观察到的东西记下来。“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一点一滴的生活需要一点一滴的感悟积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会学生写日记,培养他们写日记的好习惯,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

2.背诵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是一种储蓄式的积累,就像蜜蜂采集花粉,虽一时一点一滴,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也会成为大学问。通过精读背诵,不断消化,吸收大量的词汇聚于脑中,会得到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鲁迅、巴金等名家行文时之所以能挥洒自如,就是因为他们在精读、背诵方面下了苦功。因此,我们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选择优秀文章,让学生多吟读、品味、内化,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片段,指导学生背诵,指导摘录课文、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

二、兴趣是习作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向上地去对待作文,才有可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对文章多看多精思,熟读成诵,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进而对文章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沟通与作者的感情,引发大量的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陶冶;引导学生品读感性文章,掀起情感的涟漪,从而读出自己,读出生活,读出历史,读出社会,读出理想;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关注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挖掘身边平常生活中蕴藏着的不平常的因子,让学生懂得,作文不是要堆砌华丽的词藻,不是要搜求或编造重大的或离奇的事件,作文不过用笔来说话,用明白流畅的语言写出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

“改与写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叶老的话道出了批改作文的真谛。

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首先得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教师要给学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修改自己作文的意义。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加以点拨、指导、激励,使学生能成功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改作文的积极性。

学生有了自改作文的积极性后,教师应做好铺路架桥工作,让学生确实掌握修改作文的技能。可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重点批改有代表性的习作,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习作或当堂朗读,或抄在黑板上或借助投影器原文投影,然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修改。修改过程要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词句该怎么修改,并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边批改、边说明,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懂得修改的方法后,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自改前,教师要对全班的作文进行简要的总评和提示,让学生明确修改的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针对性地修改。自改时,要让学生各自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修改。任何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教师应让学生一文多次修改,反复进行“深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展,认识的提高,就会发现自己原来修改过的作文的不妥之处,能再为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雕琢、润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老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再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如认为别人的作文写得好,可找出好的地方适时加以摘录、诵读、内化后再修改自己的文章。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上一篇:中国医药研发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 下一篇:焕发课堂活力 开发生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