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创新实践

时间:2022-04-25 01:04:49

匠心独运,创新实践

摘 要:中学劳技课是素质教育的优秀产物,亦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手动和参与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用极具创意和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其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策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议题。以“《六通诸葛锁的制作》教学”为例,探究了中学劳技课的创新之道。

关键词:《六通诸葛锁的制作》;中学劳技;实践创新

一、《六通诸葛锁的制作》教案描述

首先,从三维课标的角度来说,《六通诸葛锁的制作》这一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国独特的榫卯工,知道六通诸葛锁的制作流程;能看懂三通孔明锁的技术图样,并能根据技术图样在木条俯视面上起锯锯割;能正确使用锯条、凿子、平锉等工具对木条进行锯割、凿削加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通过学生对木料的锯割、凿削、打磨的加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木工艺加工的兴趣,体验木工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对木工艺加工的规范操作意识和安全意识;感受中国榫卯工艺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其次,从课时安排的角度来说,《六通诸葛锁的制作》一共分为四个课时,其中第一课时负责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的木艺技术――榫卯工艺,同时引导学生对六通诸葛锁的形成整体认识;第二课时负责讲解、示范锯条、凿子、平锉等工具的使用,并指导学生进行第一根诸葛锁的加工制作;第三课时复习锯条、凿子、平锉等工具的使用,并指导学生进行第2根、第3根诸葛锁的加工制作;第四课时指导学生进行第4根、第5根诸葛锁的加工制作,并组装成形。

再次,从教学程序设计的角度来说,每一堂课都包括这样完整的几个部分,即温故知新(回顾上一课所学知识,比如请同学们回答各种工具的使用要点等)、精讲示范(以六通诸葛锁开槽的具体操作步骤为例,为学生示范包括锯割、开凿、锉削、打磨和校正等技能)、手动实践、展示评价以及课堂小结等。

二、《六通诸葛锁的制作》教学思考

根据上文中所罗列的一套完整的《六通诸葛锁的制作》教案,笔者认为劳技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活跃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展开:

1.微课导入,激发兴趣

很多劳技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工艺制作为主的,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常常会采取引领回忆的方式,让学生从记忆当中挖掘所要制作的作品的具体物象。可以说这个环节是保障一堂课能够顺利进行、让学生萌发兴趣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相对于精美作品的具体展示,更加有效的,或者说更能刺激学生感官的就是多媒体元素的导入。

比如,教师在导入六通诸葛锁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能够反映我国木艺发展和伟大木艺作品的视频,由视频过渡到课堂教学。当学生在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当中感受中华民族古老智慧,感受先贤古人的奇思妙想时,其本身的兴趣也会在无形之中被激发,这对于课堂后续教学内容的讲解将会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2.问题情境,实践探究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将教学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予以呈现,然后让小组在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的同时,间接达到求解和学习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六通诸葛锁的制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着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六通诸葛锁是否有什么来历?

(2)六通诸葛锁是依靠什么原理来进行工作的?

(3)六通诸葛锁制作的关键点在哪里?

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会在聆听的过程中自主抓住信息中的关键点,而教师也能在无形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在劳技这种充满开放意味的课堂上,很多问题的答案并非是绝对的,这就需要教师对那些大胆假设、有别于常规的答案和想法不能加以排斥与否定,而应给予肯定和支持,同时教师也可以列举出很多“伟大的发明始于奇怪的想象”这样的名人事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敢于想象。

3.多元评价,全面提高

当学生在劳技课上完成作品时,自然要进入非常重要的评价环节,笔者认为要想以学生的发展为重要指向,那么评价的关键点就不能局限于作品本身,而应将整个作品的设计、制作到最后的完成全部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举例来说,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来进行评价:

步骤正确,即学生是否可以按照教师的指导,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平整美观,即对作品最终呈现效果的评价。

互助合作,即需要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品时,学生彼此之间是否能够做到相互配合、友好协作。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评价和互助评价,这也是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培养学生客观审视、正确评价他人能力的方法。

总而言之,劳技课不但是一门技术课,更是一门充满艺术性思维的课程。学生只有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反思和历练,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术,真正发掘课程潜在的价值和趣味。而身为该门学科的教育工作人员,必须以多元的视角、创新的理念,对传统授课过程进行革新,真正意义上让劳技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丽艳.试探初中劳技课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99):169.

[2]董滨棱.立足实践,提高劳技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3(24):112-113.

上一篇:谈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 下一篇:基于风险偏好的消防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