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

时间:2022-04-25 11:24:55

浅议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风险既是一种制度性风险,它由转轨时期特有的双重制经济结构所决定;同时又有一般的市场风险和金融市场发展初期的传统风险。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经营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经济转轨过程中诸多矛盾交叉碰撞的综合反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但是基于我国经济转轨的特殊背景,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风险既是一种制度性风险,它由转轨时期特有的双重制经济结构所决定;同时又有一般的市场风险和金融市场发展初期的传统风险。具体如下:

一、制度变迁的深层影响

就银行活动的范围和对象来看,银行风险与经济增长方式、财政体制、企业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紧密相关。这些体制是否健全、合理,对银行风险影响很大。

1、粗放型经济增长战略和僵化的财政体制造成财政银行关系扭曲;

2、市场融资机制的发展滞后与不健全,扩大了银行信用风险;

3、社会保障制度不合理使银行风险无法转移;

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规范造成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失。

二、企业制度与行为的负面效应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单位,与商业银行具有密切的信用往来关系,银行提供的信贷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而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它的主要客户是企业,因此企业制度是否完善、行为规范与否和经营状况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使用好坏和效益高低。

1、国有企业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银行风险的根本原因;

2、国有企业的低效益和高负债是形成银行风险的直接原因;

3、国有企业重组与破产中的“假改革,真逃债”是银行风险扩大的重要原因;

4、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道德风险滋生的温床。

三、商业银行体制残缺

1、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2、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1)激励机制残缺:内部激励与责任不对称的问题,客观上导致员工不愿意承担与其收益不相称的责任、甚至逆向选择。

(2)约束机制残缺:银行信贷职能大部分集中于信贷部门,决策程序仍是传统的“信贷员――信贷科(处)长――行长”,缺乏相互的监督与制衡,没有实现真正的审贷分离。同时,总行对分、支行行长的评价主要考核各存款规模和利润指标,尤其是存款增长指标所占权重最大,分支行决策者出于自身考虑,被迫要在职位效用与经济风险的可替换区间做出最优选择,注重完成考核指标而忽视风险积聚,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计成本、不顾风险、粗放型扩张现象长期普遍存在的内在动因之一。

(3)风险缓冲机制残缺;

(4)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疏漏。

四、政府行政职能越位

主要通过中央政府对信用活动的直接参与和地方政府对银行信贷活动的干预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中央政府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影响;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干预。

五、中央银行及监管制度的缺陷

1、中央银行独立性不足:

(1)中央银行相对于中央政府的独立性不足;

(2)中央银行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不足。

1999年,人民银行大区分行成立后,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预虽然被基本杜绝,但是间接干预依然变相存在,如通过拯救濒临破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从人民银行争取再贷款等。

2、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落后。

(1)现场检查存在重大缺陷,效能低下;

(2)非现场检查还不完善,尚未形成非现场监督体系。

六、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1、法律规范不健全;

2、法律执行不力;

3、社会法律意识不强,信用观念淡漠。

七、宏观经济形势和新的汇率机制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1、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银行风险。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宏观调控任务艰巨,银行的风险加剧。

2、人民币汇率新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新的安排后,意味着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过去扩大,变动频率加快。与此前相比,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将更加显性化、日常化,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面临的外汇风险同时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部外汇风险敞口头寸(既包括银行账户,又包括交易账户)较大,银行面临的币种错配风险较高。此外,如果不做相对特殊的安排,我国部分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资本会因人民币升值而缩水。

(2)银行客户的外汇风险上升,会增加银行受损的可能性。汇率波动的频率提高后,银行客户面临的外汇风险会增加。直接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会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盈亏起伏。升值会导致其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以及盈利减少,影响企业的偿贷能力,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增加。

(3)、外汇衍生产品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增加。银行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而进行远期、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时,银行能否准确进行定价,能否有效对冲和管理风险,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的盈利能力,甚至是生存能力。目前,国内不同银行一年期远期结售汇报价(中间价)差异竟然达到了200个基本点,表明不同银行的定价机制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市场效率有待提高。

上一篇:浅谈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下一篇:蜜蜂转地饲养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