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短论 第6期

时间:2022-04-25 07:41:50

谢国忠:中国低估了当前的通胀率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类型主要来自对房地产投机溢出所引发的需求,而这种投机是被债务资助的。这种间接的模式意味着债务的增加将比GDP的增长更快。在一个常态的环境中,在“工资―价格螺旋上升”的模型作用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引起商品价格的增长,商品生产者会寻找更多的钱,因为他们预期生产成本会上升。而在现在的非常态环境中,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房地产业的投机刺激需求以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商品价格将上升,因为经济体自身会产生比预期更多的商品需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生产领域中商品成本的不断升高来刺激消费,将变得非常困难。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处在类似当前商品周期的情况时,通货膨胀4%是最合适的。但是,我们仅仅看到了1%的通货膨胀。如果我们用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比较对照的参照物,在同样的情况下,这一地区的通货膨胀比率应该是8%~10%,但是我们仅仅看到了官方3%的数据,我们自己估计也只有5%。中国低估了当前的通胀比率。(摘自2004年5月10日《证券日报》)

陈志武:中国应该提升软实力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指出,涉及国家和政府在海外的形象分为两大类:一是硬实力,如军事、经济实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一部分是软实力,是指对你的印象、价值取向等,有关普世价值是否认同。中国要和平崛起,产品在美国很廉价,但美国老百姓并不领这个情。陈志武认为这与中国的软实力有关。他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取决于其在海外的公关,美国政府可以大谈自由民主人权,中国政府只讲爱好和平,而更多时候又强调中国特色。“你要融入国际市场,就不能讲与别人有多么的不同,这样越走越远,而应该讲核心的普世价值。”陈志武认为,“中国应该从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着手,在现有的具普世价值的问题上找切入点。”陈志武强调,在美国选举前,中国要成为自由贸易理念的推动者。美国社会中,尤其是中产阶段,大多数相信自由贸易,他们是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如果可以让这部分美国人接受中国政府推动自由贸易的价值观,那么中国政府在西方社会的形象将会得到改观。(摘自2004年4月29日《参考消息》)

陶 冬:中国十年后只有一个股市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大胆预言:再过10年,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可能只有一个合并的股票市场――在中国内地。其市值应可超过日本,名列全球第二。那么,香港、台湾地区的股市为什么会并进来?先谈台湾。台湾75%以上的电子业生产已经迁到内地,公司要员们自然要花更多时间留在内地。电子业产品周期短,设备需要不断升级换代,而设备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股市集资。等几年A股上市程序放宽后,台资电子公司一定会两地上市或分拆内地业务。电子业占台湾股市市值的六成以上,电子企业出走,台湾股市就被边缘化了。再说香港。几乎所有香港上市公司都面临着本土市场饱和、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的困扰,因此,从银行到地产商再到公用企业不约而同地“北望神州”。港台企业今后的两地上市及股市边缘化趋势,说到底是内地生产成本低、市场日渐膨胀所带来的“磁场效应”造成的。同时在大环境上,人民币可兑换、资本项目开放以及外资企业A股集资的门槛等一系列政策性问题都有待解决。陶冬认为,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股市的融合上,会是“前5年等政策,后5年大扩张”。(摘自2004年第5期《新财富》)

李继兴:蓝色文明应成为21世纪中国科学发展模式

李继兴,应用哲学平衡论创立人,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对其首次提出的“蓝色文明”理论作了哲学诠释。蓝色文明的内涵。李继兴介绍,蓝色文明是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也就是人类发展到21世纪,相对于农业――黄色文明、工业――黑色文明、环保――绿色文明的一种包括人们自身在内的,强调蓝天碧水、经济文化、科技人文有机结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经济发展模式。蓝色文明有三层意思:整体协调、有序增长、良性循环。针对“蓝色文明难以量化,是否有一个评判标准”的疑虑,李继兴认为,评判标准是有的,就是整体利益的增减。具体应把握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人民幸福,二是有利于国家富强,三是有利于世界和平,四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五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在谈到蓝色文明的伦理标准时,李继兴认为,蓝色文明的伦理标准有三点:

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如果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加在别人头上。

二是“己之所欲,观需施人”,意思是说,即使是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要根据别人的需要与否再决定是否给人。

三是“己人欲否,依理施人”,意思是说,自己小集体的喜欢与不喜欢,不应作为行动与否的依据,行动的依据应当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共同的伦理道德。(摘自2004年第11期《中国经济周刊》)

孙文盛:9.1%增长率代价太沉重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说,200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增幅增加1.1个百分点。但是,支撑这个增长我们付出了昂贵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耕地面积继续减少,能源和主要原材料消费明显上升,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总体水质状况略有下降。在原材料消费明显上升的背后,无法忽视的事实是宝贵而有限的矿产资源的大量损耗:目前我国铝土矿开采水平远远高于储量保有水平,若近几年地质勘探没有大的突破,再这样乱采滥挖、无序开采,只要5~6年,铝土矿资源将会消失殆尽。我国铁矿对外依存度将剧增到65%,资源严重不足。若以单位GDP产出能耗来计算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有数据显示,日本为1,意大利为1.33,法国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我国的耗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普遍低30%~40%。去年中国GDP仅占世界的4%,却消耗了世界1/4以上的钢、30%的煤和一半的水泥。(摘自2004年4月28日《经济参考报》)

程恩富:经济学理论模式存在五点缺陷

上海财经大学程恩富认为,中国理论经济学在具体演进中创新、改革与若干不良倾向是并存的。改革前的主要不良理论倾向在于模仿苏联经济学,改革后的主要不良倾向在于模仿西方经济学。传统和现有的中国经济学理论模式缺陷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第一,在规范分析层面,单纯进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范畴和规律对比,缺乏研究深度。第二,在实证描述层面,没有继承马克思经济学高度重视数学方法的优良传统,缺乏定量分析。第三,在政策研究层面,一味地“唯上”和“跟风”,并作辩护性的解释,缺乏反思意识。第四,在学科重构层面,以所谓市场经济学取代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缺乏本质揭示。第五,在方法变革层面,简单照搬西方经济学的范畴和理论,缺乏创新精神。(摘自2004年4月28日《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金融地理学 下一篇:常州多家银行的滑铁卢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