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4-25 01:06:17

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临床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齿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正畸医师从根源上防治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面白斑的形成提供了相对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为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正畸;牙釉质脱矿;原因

近年来,人们对口腔正畸的关注日趋增加,人们在惊叹于其带给人们自信与美感的同时,也在苦恼着其带给人们的痛苦。许多患者在摘除矫治器后,发现原本洁净的牙面上却增加了一些白垩色斑点。这种现象在临床上俗称“牙釉质脱矿”。国外有学者报道,正畸患者釉质脱矿的发病率约为50%[1],国内胡炜等进行调查发现正畸治疗中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为59.4 %[2]。

1、牙釉质脱矿的表现

1.1 牙釉质脱矿

脱矿,也叫脱钙,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牙体硬组织中的钙、磷离子等游离出到达牙齿表面,牙齿发生色、形、质各方面的改变。发生脱矿的牙体组织变为白垩色甚至黄褐色。许多接受正畸矫治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牙齿的白垩色斑点状改变,称这种现象为牙釉质脱矿。

1.2 牙釉质脱矿表现

在口腔正畸矫治过程中或在拆除矫治器后常可在患者牙面发现牙釉质脱矿现象,脱矿的牙釉质呈白垩色,表面光泽度下降,严重者可致继发龋等。釉质脱矿有表层和表层下脱矿两种形式。正畸治疗中发生的脱矿,最初以釉质表面矿物质丧失和釉柱间基质溶解为特征,这种损害被称作表层脱矿。随后釉质深部结构才发生溶解,釉质表面呈多孔状但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表层,成为表层下脱矿[3]。正畸治疗中早期发生的脱矿即表层脱矿。

2、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做了大量研究报道,但相关综合而全面的原因报道却并不多见。以下是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及结合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所总结的口腔正畸治疗中导致牙釉质脱矿的原因。

2.1 患者自身的口腔生态环境

导致釉质脱矿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口腔生态环境中的细菌因素,目前研究认为主要的致龋细菌包括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和乳酸杆菌,其中变链菌主要引起釉质脱矿(龋),而乳酸杆菌则与牙本质龋有关[4]。

2.2 患者的饮食情况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患者在矫治期间摄入过多富含糖分的食物或碳酸饮料,其牙齿脱矿率明显增加。菌斑内细菌的代谢活动以及饮食中碳水化合

物的摄入频率增加,都可引起菌斑PH值下降,PH值4~7范围内,PH值每降低一个单位,羟基磷灰石的溶解性可增加7倍[5]。

2.3 临床矫治酸蚀时间及面积

正畸医师们在粘接全口托槽时为缩短操作时间,往往同时酸蚀上下牙列, 当最后一颗牙齿被涂上酸蚀剂后,第一颗被酸蚀的牙齿往往已超过预定时间。酸蚀剂向周围的牙釉质渗透,使得酸蚀面积超过了托槽底板面积。酸蚀作用造成釉质表面脱矿粗糙, 尤其是那些暴露于托槽之外的釉质表面区域,更利于食物的滞留和菌斑的形成,这些都增加了脱矿的风险[6]。

理论上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酸蚀时间增长,脱矿程度加强,利于托槽与牙齿牢固结合。但酸蚀时间过长会引起釉柱间质进一步破坏,再矿化框架被破坏,影响再矿化进程[7]。孙新华等学者报道正畸临床酸蚀面积要尽可能小[8]。

2.4 正畸矫治器的结构

正畸固定矫治器因其复杂的结构使刷牙更为困难,菌斑易于在托槽及弓丝周围堆积。矫治器也会阻碍舌头移动食物的能力,从而刺激耐酸性细菌如变链菌等的增殖[5]。固定矫治器的使用降低了食物及肌肉运动所产生的自洁作用,同时又减少了牙面与唾液的接触,加速菌斑积聚和PH值下降。弓丝曲与其他正畸附件的增加也妨碍了牙齿的清洁。

2.5 粘结剂的种类及涂布面积

国外一项有关正畸托槽粘结剂对细菌粘附影响的临床实验研究显示,光固化玻璃离子粘结剂粘附的细菌最少,其次为高粘度聚羧酸粘固剂和复合树脂釉质粘结剂[9]。Teughels等[10]也指出固定矫治器及其周围牙面的粗糙程度与菌斑的附着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尽可能去除多余粘接剂以减少菌斑附着。

2.6 牙齿发育状况及牙体解剖形态差异

牙齿发育不良的患者在矫治中更易发生牙釉质脱矿现象。研究表明固定矫治器所致牙釉质脱矿在某些牙齿上有高发倾向。统计显示上颌侧切牙最易患釉质脱矿[11]。

2.7 患者年龄

由于年轻恒牙更易被酸破坏[12],釉质脱矿发生率高的人群其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发生率低的人群。

2.8 矫治时间

有研究认为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正畸治疗时间成正比[13]。

结束语

正畸固定矫治会引起牙釉质的脱矿,轻度釉质脱矿,可通过口腔中唾液的再矿化作用进行修复,而随病变进展,就很难自身修复了。因此,如何防治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的脱矿将成为正畸医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Gorelick L,Geiger AM,Gwinnett AJ.Am J Orthod,1982,81(2):93-98

[2]胡 炜,王 勤,傅民魁,等.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J].口腔正畸学,2001,8(2):51-54.

[3]Arends J, Christoffersen J. The nature of early carise lesions in ename[J]. JDentRes, 1986, 65(1): 2-11.

[4] OR' eillyMM, Featherstone JD. Demineralization andremineralization aroun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An in vivo study[J].Am J Orthod Dento-

上一篇:澳门赌王接手当代节能大厦 下一篇:提高执行力严堵政策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