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念和方法论头脑风暴系列(2)

时间:2022-04-24 07:39:00

教育观念和方法论头脑风暴系列(2)

入刊理由:

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亨德森•杨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崭新而高端的观点。为了将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国广为传播,本刊将陆续刊出亨德森•杨博士的先进教学理念系列文章。

亨德森•杨认为教育教学的精髓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潜力,并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便是自身的智力和潜力;而开发智力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一整套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

优质教育体系建构的逻辑所在

无论任何人、任何家庭、任何社会,要实现物质幸福和精神尊严的愿望,是难以绕开优质教育这道门槛的。所谓优质教育,是指所能够对学习主体的学习力、实践力、竞争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和创新精神进行有效培养的过程。其中,创新精神是核心和灵魂的东西,教育机构只有基于创新精神对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集约化建构,才能接近其所期待的境界DD创新力的铸就。

作为人的本性,创新是人与生俱来的自为性潜能的存在。不管在什么社会中,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必然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价值链低端被边缘化。因而,创新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必需,既是人的智力特征和人格特征,又是人凭借其综合素质超越自我、发展潜能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永久性动力。事实上,传统教育最本质的语境内涵,便是追求能够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模式这一精髓。

然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实施的前提,首先是学校和社会在教育的价值观、逻辑和方法上的相互对接。因为,社会对教育内涵的解读,显然是建立在既要符合社会文化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又要考虑到学习主体及其家庭的发展需求这一中庸思想基础上的。按其特性,创新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表现为逆向包含关系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培养过程;在逻辑上,其整个实现过程与“提高国家整体创新力”的社会目标过程,构成了后者包含前者的实施共生关系。由此可见,人们所期待的优质教育体系的建构,必须使学校和社会在教育的价值观、逻辑和方法上实现无缝对接为其逻辑先在。

优质教育体系――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

纵观近百年来全球经济演进的轨迹,人类至少碰到了三次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命运的机遇:上世纪20年代前后的管理科学浪潮,上世纪50年代前后科技浪潮和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以及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新型教育浪潮。美国、欧洲市场经济国家、日本、澳洲和亚洲四小龙,分别以各种方式及时抓住上述机遇,实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

事实上,如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参照系中,从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或层面,对教育的本质目标、功能、输入与输出及其过程方法和资源的配置与优化等相关内容和状态,重新进行审视,人们或许不难发现:任何国家或时代,教育及其实现方式都受到其所处社会发展内在要求的规定和影响。

历史表明,不同国家或时代,由于其社会发展目标、方式的本质规定性所致,全社会各阶层或迟或早,必定会建构起能满足个人、家庭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价值观,适宜的课程思想和教育方法,以及有效的教育功能和质量标准、持续改进的优质教育体系。因为教育不仅是关乎全社会的命运、功德和其他与物质幸福及精神尊严最大化相关的问题,更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

上一篇: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下一篇:讼:慎争戒讼,以和为贵的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