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的探讨

时间:2022-04-24 07:08:30

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的探讨

摘 要:我国实施生态林业经济补偿制度已经有较长的时间,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累计经验,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补偿机制,促进了生态林区的经济建设。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我国的森林工程经济项目的开发也受到了影响,必须针对经济建设内容,对补偿机制进行相应的变革,扩展补偿渠道、建立分类补偿措施,通过补偿基金政策完善生态林区经济的补偿管理,促进生态林区资源的科学利用。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机制;补偿措施

在森林资源的建设中,生态林和公益林已经是未来的建设方向,不仅维持了森林木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还通过林区畜牧业、旅游业的建立,增加了森林的经济收入。并在管理制度补偿机制、经济补偿机制、分级管理和分类补偿政策的使用中促进了林区经济的进一步建设。生态林业的建设是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和谐建立的有效途径,必须要通过补偿机制的使用,提供森林管理者应有的权利,并在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使用中,提高森林工程管理。

一、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的应用必要性

通过林业生态经济补偿工作的深入,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群众,尤其国营林场职工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生态公益保护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得到社会普遍承认,各级政府对公益林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有效地调动了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保护森林的积极性。二是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有效遏制了各种破坏生态公益林现象的发生,促使了有关部门着手制定征占用公益林地的规定和公益林经营规程。三是改善了公益林管理手段,盗伐、毁林等案件大幅度下降,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资源监测水平不断提高,林区道路得到有效维护,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生态公益林建设。

二、生态林经济补偿机制的改善途径

1、创新建设经济补偿渠道

(1)加强政府的资金支持。森林工程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提高慢的特点,因此在交过企业和个人的管理中,常由于资金的紧缺造成管理不善的现象,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机械、设备的应用,更没有能力招聘管理人才。通过政府部门的补偿基金制度的实施,加强各地方的政府补贴,亦可以在政府部门的担保中进行银行贷款等,增加生态林区经济的补偿使用。

(2)通过生态林区受益单位来补偿资金。在生态林区的建设中,由于森林环境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需要建立不同的部门对矿产资源、水电利用、旅游管理和生态保护等进行管理开发,针对这些受益部门,应通过生态林区补偿基金制度,合理征用资金。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例如在森林旅游中,通过在旅游项目中对企业进行冠名的形式,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同时也赢得了相关的费用。并通过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宣传生态营林的重要意义。

(3)改变上下游地区的受益与费用承担关系。在传统的林区管理中,通过上游地区对林业工程的管理和资金的投入,来促进生态林业的经济建设,但是受益者往往却是下游地区的民众。这种管理现状主要是下游群众没有管理意识,对林区管理技术和重视程度不足,需要在受益后才能提高认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现状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必须要在下游受益地区进行资金的承担,同时,这也是下游人民群众在经济生活有所改善的情况下进行的。

2、增强公益林自我补偿能力

(1)利用科学技术增强经济补偿生态公益林,它的主要效益是生态效益,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在不降低生态效益的同时,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发挥其内在的可用的其它效益,增加经济收入,实行自身的补偿。积极利用生态公益林建立科学考察基地、名胜风景定位观测站、试验研究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种质采集、物种与遗传基因保存基地和生态旅游景区等来增加收入实现自身的经济补偿。

(2)合理利用林下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除特殊保护林区区域外,对一般生态公益林中的果园、花园、药园等,允许按照各自的经营要求进行正常的栽种、培育、管护、组织合理的采收、加工、出售。在一般生态公益林中发展林下利用,套种一些耐荫的药用植物、绿化苗木,选择水肥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生态公益林地进行林下养殖,如养鸡、养羊、养鹿等,增加林农收入。

3、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

在现有补偿政策下,生态公益林统一标准补偿,这显然不合理。建议把生态公益林区域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纳入一级保护的为: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以及生态区位极端重要和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纳入二级保护的为:国防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母树林、科学试验林;大江、大河源头及两岸,大江、大河一级支流源头及两岸,确定各级补偿标准,充分体现重点保护、重点补偿原则,确保补偿基金的有效使用。

4、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

在现有补偿标准下,如果对重点公益林实行全面禁伐,国营林场、村集体和林农个人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受到侵害。因此,建议根据生态公益林保护级别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政策;对纳入一级保护的生态公益林,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纳入二级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在确保林下植被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允许林木经营者通过采伐针叶树获取部分经济补偿;纳入三级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在保护的前提下,允许适当间伐利用,减少林木经营者的利益损失。

5、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

对于山区来说,森林是集体或个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现行补偿标准过低,部分重要生态区位的人工林,根据自愿原则,还有部分集体或个人的人工林未纳入重点公益林进行管理,加大了重点公益林的管护难度。因此建议,国家集中一定的补偿基金对这部分人工林进行赎买,或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对因禁止采伐生态公益林而受到的经济损失给予合理的补偿;通过建立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将现有国有林场商品林与村集体或个人的人工林等价置换,作为国有生态公益林,纳入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统一保护管理。

6、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

国家需要的是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是有林地,考核是否获得补偿基金的标准,应该是重点公益林是否保存完好。因此,被认定的公益林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林木所有者就有获得补偿基金的权利,对所获得的补偿基金,林木所有者应具有自主支配权利。建议国家对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公益林补偿金的使用不再设定限制。

结语:通过对现有的林业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探讨,针对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省情的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已是刻不容缓。从资金筹集、到补偿资金的落实都要有法律的支撑,此外要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要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自身的补偿,这样都能保障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真正得到补偿,促进我国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超.浅谈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

[2] 程凤飞,李媛辉.林业生态建设视野下的补偿机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4(04).

上一篇:市政给排水管道承插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浅议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存在的问题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