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解题中的几个常见病例

时间:2022-04-24 11:09:01

导数解题中的几个常见病例

导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卷来看,以导数作为工具,与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各类知识的结合已经成为考查的热点.但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误区,我根据平时的教学心得,列举导数解题中几个常见的错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供读者参考.

一、忽视导数定义而致错

例1.设f(x)=2x+2?摇x≠01?摇x=0,试判断在f(x)在x=0处是否存在导数.

错解:f′(x)==2.

正解:因为y=f(x)在x=0处图像是间断点,所以f(x)在x=0处不存在导数.

评析:由导数的定义知,函数的图像必须连续不间断才有可能存在导数.

二、忽视导数几何意义而致错

例2.已知曲线y=x+1上一点P(1,2),求过点P的切线的斜率.

错解:因为点P在曲线y=x+1上,所以y′=3x,即过点的切线的斜率为3.

正解:设切点坐标为(x,x+1),则切线的斜率k=3x,所以切线的方程为y-(x+1)=3x(x-x),又因为点P(1,2)在曲线上,所以2-(x+1)=3x(1-x),所以得(x-1)(2x+1)=0,所以x=-或x=1,切线的斜率为3或.

评析:正确理解可导函数过某点的切线与在某点处的切线的联系与区别,在点处此点必定是切点,但过点此点不一定为切点,另还需要判断此点与曲线的关系.

三、忽视函数极值存在条件而致错

例3.求y=x-x+2的极值点的坐标.

错解:因为y′=x-x,令y′=0,则得x=0或x=1,所以极值点为(0,2)或(1,).

正解:得x=0或x=1后,当x<0时y′<0,当0<x<1时y′<0,此时y=f(x)在x=0处取不到得极值.同样方法可以验证x=1处能取到极小值,所以极值点是(1,).

评析:极值点不能仅根据y′=0的根来判定,还要看函数在y′=0根左右两侧的单调性.当y′=0时的重根所形成的点,往往不是极值点.

例4.求f(x)=在[-1,3]上的极值.

错解:由题意得f(x)=•,令f′(x)=0得x=1.

当x=1时,f′(x)在x=1附近两侧的符号相反,左正右负,

x=1是函数的极大值点.

正解:得x=1是函数的极大值点后.忽视了在定义域内不可导的点为:x=0,x=2.经计算,f′(x)在x=0附近两侧的符号相反,左负右正,f′(x)在x=2附近两侧的符号相反,左负右正,x=0和x=2是函数的两个极小值点.函数的极大值为f(1)=1,极小值为f(0)=f(2)=0.(函数的大致图像如下)

评析:在求函数的极值过程中,务必要对函数的不可导点进行考查,因为函数的极值可以在定义域内导数为零的点或不可导点取得.

四、忽视参数界点而致错

例5.设函数f(x)=x+ax+x+1(a∈R)在区间(-,-)内是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错解:f(x)=x+ax+x+1求导:f′(x)=3x+2ax+1.

因为函数f(x)=x+ax+x+1(a∈R)在区间(-,-)内是减函数,所以f(x)=3x+2ax+1<0在(-,-)上恒成立.

所以f′(-)=3•(-)+2a(-)+1<0f′(-)=3•(-)+2a(-)+1<0

解得a>2.

正解:因为函数f(x)=x+ax+x+1(a∈R)在区间(-,-)内是减函数,所以f′(x)=3x+2ax+1≤0在(-,-)上恒成立.

所以f′(-)=3•(-)+2a(-)+1≤0f′(-)=3•(-)+2a(-)+1≤0

所以a≥2.

经检验a=2满足题意,所以a≥2.

评析:对于a=2的情况,必须进行验证,验证的标准是当a=2时y=f(x)否为常数,若是,则不能取该值;反之,则一定要取.对于可导函数f(x)在D上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充要条件是f′(x)≥0(或f′(x)≤0)且f′(x)在D任一子区间上不恒为零.特别注意的是在已知函数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等号是否成立.

在教学中,以上所列的几类错误,我在教学中多次遇到,而且有很多学生在这些问题上重复犯错.我们只有经常适时地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并加以辨析,才能使学生走出误区,准确求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如何加强职校生数学的学法指导 下一篇:二次函数在高中阶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