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分化与中国社会管理的未来

时间:2022-04-24 07:36:48

社会阶层分化与中国社会管理的未来

[摘 要]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整体呈现出“金字塔”型或“倒丁字”型,离真正意义上的“橄榄型”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个社会异质性、封闭性在增强,社会流动性却在下降。未来中国需要花大力气培育中产阶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动态、健康的阶层分化态势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整合社会力量,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青年创造实现理想的空间和机会,是未来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阶层分化;社会转型;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D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5-0087-05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加速,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传统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一是社会流动性不断固化,社会下层改善生存境遇的机会逐渐稀缺。二是社会群体的职业代际继承性日益增强,社会越来越开放,而职业选择却似乎面临着一种更加封闭的倾向。不同职业之间悄悄地划上了一道明显的门槛,越过这道门槛,会越来越艰难。这表明,社会的流动性在减弱,既得利益群体成为社会流动的显,造成社会异质性增强的同时社会的封闭性也在增强。

一、阶层分化与中国的中产阶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个最显著变化就是社会阶层的分化。在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中国长期的两阶级一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被打破。一是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不断产生,如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社会阶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新兴力量。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及从业人员已超过1亿人,掌管着10万亿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税收。如果再加上外商投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可占全国GDP的一半之多[1](P28)。二是原有社会阶层的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群体已经超过两亿人,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成分;农民阶级内部也逐渐分化,形成了附着于土地的纯粹农业劳动者、从农村转移出去务工的农民工等。知识分子内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在国有体制内生存的原来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有脱离国有体制自主创业的知识分子以及游走于国有体制内外的知识分子等。关于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许多代表性的观点,如以孙立平为代表的“断裂化”观点、以李路路为代表的“结构化”观点、以李强为代表的“碎片化”观点以及与“断裂化”观点完全相反的由陆学艺提出的“中间化”或“中间层化”观点。但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开始出现剧烈分化。

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多方面的结构状况,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学理论认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最稳定,即一个社会中的中产阶层占多数,社会的最上层和社会下层都占少数的社会结构是最合理、最健康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距离稳定的“橄榄型”结构还有多远?中国未来是否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中产阶层社会?这些都需要深入探讨与思考。

中国社科院2010年对外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约为总人口的23%左右,随着中产阶层的快速成长,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向通常人们所认为的现代化“橄榄型”阶层结构变动。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观点,但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于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这里面存在一个中产标准的界定问题,即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算是中产。很显然,这个标准不应该仅仅是指收入水平,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到社会保障水平。只有在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中产阶层,仅仅以收入作为界定中产阶层的标准,往往是靠不住的。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的高收入,其实还相当脆弱,还称不上是真正的中产阶层。还有一种比较悲观的观点认为,中国尚未形成中产阶层,离理想中的“橄榄型”社会至少还需30年。这是基于三点考虑。1.较高层级社会阶层的封闭性越来越强;2.社会垂直流动呈现单向性特征:向上流动难,向下流动易;3.社会阶层之间存在隶属关系。从地方的研究样本来看,同样不容乐观。据2009年重庆的一份研究资料显示,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结构。倒“丁字型”结构是“金字塔”型结构的一种变形,显示出处于较低社会位置的群体较大。目前重庆市划分为11个阶层、5个等级。第一等级(社会上层)包括:(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2)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3)私营企业主。第二等级(社会中上层)包括:(4)普通公务员;(5)专业技术人员。第三等级(社会中层)包括:(6)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第四等级(社会中下层)包括:(7)个体工商户。第五等级(社会下层)包括:(8)商业服务业人员;(9)产业工人;(10)农业劳动者;(11)无职业人员。从比例上来看,重庆的社会结构仍然是一个以社会下层人员为主的倒“丁字型”结构,与真正意义上的“橄榄型”社会还相距甚远。

重庆的社会结构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状,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有极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近十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中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现象是:在中上阶层快速崛起的同时,社会底层也在扩大。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新底层公众”群体。这个阶层的基本特点是:一无资本、二无权力、三无“关系”、四无声望,但大多怀有理想与希望。

社会的底层通过社会流动逐步上升到中间阶层,中间阶层的人数、比例、力量和影响逐渐增大是积极的、正面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而近年来中国出现的社会底层不断扩大的现象无异与此背道而驰。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2.80%的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有扩大趋势,33.53%的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向上流动“有机会,但是不多”,要想让底层公众实现向上流动,有25.72%的人认为要保障他们的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19.76%的人认为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19.65%的人认为需要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有16.67%的人认为需要打破户口、编制等体制壁垒,有12.36%的人认为需要靠个人的奋斗,另有5.85%的人认为需要依靠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帮助[2]。

上一篇:iPhone5:从颠覆到守成 下一篇:谁来为汇源缩水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