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及治疗的方法

时间:2022-04-24 02:53:16

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及治疗的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肺孤立结节32例,双发结节分布于不同叶3例;右肺27例,左肺8例;29例患者病变部位边界清楚, 6例边界模糊;28例患者病变部位密度均匀、无点状钙化;仅有7例密度不均匀、有点状钙化; 26例病变部位的直径≤3cm, 7例病变部位直径>3cm。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治愈率达100%,且术后无转移无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有效手段;手术疗法是治疗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唯一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一种肺部良性肿瘤。由于此病发病率低,且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因此不容易与肺部恶性肿瘤区分,误诊率较高。为了增进广大医护人员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治愈率,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没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性5例,女30例,年龄19~57岁,平均42.3岁,病程为9天至23个月。患者临床表现:35例患者中有23例是在体检时发现,平时未见异常临床表现;8例有咳嗽表现;2例咳嗽同时伴有胸痛;2例痰中带血。

1.2方法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肺叶切除17例,楔形切除3例,肿瘤摘除术15例。后外侧切口26例,前外侧切口5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例,胸腔镜手术2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其他辅助治疗。

2结果

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发病部位::肺孤立结节32例,双发结节分布于不同叶3例;右肺27例,其中上叶9例,中叶5例,下叶11例,中下叶双发2例;左肺8例,其中上叶5例,下叶3例。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圆形肿块18例,椭圆形11例,分叶状4例,不规则形状2例;边界清楚29例,边界模糊6例;密度均匀者28例,不均匀者7例;28例无钙化,7例钙化;肿瘤直径0.9~4.3cm,平均1.95cm。病变部位直径≤3cm26例,直径>3cm7例。35例患者术前有14例被误诊,分别诊断为肺癌9例,错构瘤5例;另有19例为肺部结节性质待查。

3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手术切除治愈率100%,术后住院时间6~13d,平均住院时间为8.9d。2例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患者均于术后6d出院,26例行后外侧切口的患者以及5例行前外侧切口的患者均于术后13d出院。术后患者均无并发症。采用胸腔镜手术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在随后随访过程中患者均无病灶存在无复发及转移。

3讨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肺部的一种少见良性肿瘤, 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 这可能是与女性体内的黄体酯酮受体有关 。多数患者在进行体检时发现,发现之前并未感觉异常。少部分患者有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为主。在本次研究35例患者中有12例表现出临床症状,其中8例仅有咳嗽的表现。正是因为此病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所以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在本次研究35例患者中,仅有2例被确诊,占5.7%;有14例被误诊,占40%;另19例未作出明确诊断,占54.3%。由此可见本病要作出确诊难度大,误诊率较高。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肺硬化性血管瘤的重要手段。应用影像学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诊断指标:(1)患者多位女性,而且年龄多在40~60;(2)CT结果显示病变部位多为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结节或肿物,密度均匀,可有小低密度区和点状钙化;(3)岁病变部位CT增强扫描后中度至明显强化[1]。有报道称[2]病变部位多位于右侧,而且多表现为表现为单个孤立、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结节或肿块可有低密度区或点状钙化、直径多为1~3cm。在本次研究中,27例病变部位在右肺,8例病变部位在左肺;28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显示29例患者病变部位边界清楚, 6例边界模糊;28例患者病变部位密度均匀、无点状钙化;仅有7例密度不均匀、有点状钙化; 26例病变部位的直径≤3cm, 7例病变部位直径>3cm。同时,影像学显示病变部位大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或肿块,多位于肺周边, ,无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无淋巴结转移,少见钙化。有报道称 ],肺硬化性血管瘤可出现空气半月征。但有的学者指出,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瘤体破裂出血,并与气管相通所致。但并不是说出现空气半月征就一定就是瘤体破裂出血后与气管相通形成的,肺曲霉菌病和肺结核空洞也可出现空气半月征。但是肺曲霉菌病的空气半月征会随的变化而变化,作钟摆样运动,而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空气半月征不随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这一点做出鉴别诊断。但本次研究中并未出现空气半月征。

在做出确诊后,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手术疗法是治疗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唯一有效方法。本次研究中的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7例肺叶切除, 3例楔形切除, 15例肿瘤摘除术。后外侧切口26例,前外侧切口5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例,胸腔镜手术2例。对采用病理学方法做出明确诊断的肺硬化性血管瘤,建议采用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因为此手术方法造成的创伤小且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手术的治愈率可达100%,且术后无复发无转移。

总之由于此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术前较难确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的重要手段。此外,组织化学TTF-1及EMA表达阳性可协助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此疗法治愈率高,且术后病变部位不易转移、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1]王建卫,林冬梅,石木兰.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9):962-966.

[2] 房建伟,刘凡英,李军.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

上一篇:药物和肌肉功能锻炼在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中... 下一篇:慢性胃炎78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