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探讨

时间:2022-04-23 08:32:57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探讨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已经达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比较薄弱的环节,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不足和问题。笔者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创新模式。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工程;创新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reach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exist many weak links in the management, but also exposed many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China's innovation mode.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工程的成本,还有助于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就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来说,仍然存在很多难以令人满意的地方,下面就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忽视配套设施建设

在政府部门组织的质量审查及竣工验收中,问题整改通知上多集中在土建方面,对水、暖、电、智能、电梯、防火、卫生、设备等配套设施检查力度较小,容易被忽略,施工单位容易蒙混过关,例如:水压小而导致供应不足、电线超负荷工作寿命短、外窗密封性差漏风漏雨或保温隔声性能不好等,给工程交工后住户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因此,要保证整个工程质量,加强对配套设施专业工程的质量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2、忽视隐蔽工程

一般工地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和用户反馈意见等,往往偏重于外露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均匀性、下料长度、箍筋弯钩角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当钢筋数量在构件同一截面上密度较大时排放、砼浇筑振捣质量、设备器材调试及管线耐久性等均较容易忽视。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的工程,实际还存在着砼强度不足、钢筋废料充数、主筋位移导致砼保护层增大或减小、设备启动困难或耐久性差、防水材料不防水或过早老化剥落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督和检查,这就需要甲方、施工、监理做好协调配合隐蔽报检及签字验收、资料整理审查等工作。监理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并严格管理,把由隐蔽工程不合格引发的质量隐患彻底消灭。

3、忽视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过程中往往盲目急切追求节省工期和人员配置开销,而导致在管理结构体系上遗留下监督某些必要工作进展情况的严重空缺,例如:材料供给速度慢、送试及报告出具不及时、机具未提前检修而故障频繁出现、资金周转余地小、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签字盖章迟缓、必要的安全设施配置不到位而发生矛盾纠纷等。这些都源自于对施工进行前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全面,反而造成人员、材料、机具、资金的不必要浪费,延误了正常施工进度。可见,加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

二、优化质量管理,创造优质企业品牌

2.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管制制度,质量管理责任到人

在施工前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同时严抓材料、构、配件质量。实行现场技术负责人责任制,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2.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施工全程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2.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做好薪酬管理,在工资标准、奖金数额上,既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市场消费水平、国家相关制度,又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员工代表意见。执行多劳多得,贡献多着多得,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对于加班一定要有所奖励或者薪酬。要充分挖掘有能力品德好的员工,对其进行提拔重用,同时向全公司通知提拔原因,鼓励员工在业务和技能上不断加强和完善的同时也要鼓励员工去完善自身的品德。让全体员工在工作上你追我赶,充满积极性,创造力;在生活中相互学习,让生活充满人性的美。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一)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企业中,在它们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在创新过程中,求生存,促发展的。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要结合建筑管理层的特点以及生产规律,建立符合自身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性质的模式。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及市场资源,注重建筑企业内外相互配合,抓住创新时机,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在创新体系下所提供的资源,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

(二)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

要想创新建筑工程的管理理念,必须要引起建筑工程领导以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足够的支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经费的投入,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全面树立创新理念,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的创新管理理念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筑工程企业要把建筑工程的创新管理理念作为未来工作的发展目标,不断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建筑企业中新颖、科学的管理理念,根据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研究符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并经常总结和分析当前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优势与弊端,然后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与创新。另外,在建立建筑工程管理方案的时候,要切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现成的管理模式,体现出自身企业的内在需求,还要反映出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的创新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中,都是有专门的项目经理来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而项目经理的产生是由承包合同所决定的,随着合同的结束,也随之解散。从名义上讲,项目经理是代表了整个建筑施工企业,而实际上,它并不是企业,不能承担企业法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最终导致了出现权责不明确的现象。而建筑工程的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局部的、自身的利益,没有大局意义,不能很好的将建筑工程管理与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影响了建筑工程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来说,它具有支配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权利,但是却不能科学使用这项特有的权力,不能有效的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制约和监督。

(四)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

一个建筑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部门既代表了建筑企业的形象,还体现出了建筑企业的竞争实力,它是建筑企业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源泉。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其实质上是应用新的管理模式,应用新的技术、新的知识,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首先要从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着手,加大对技术复合型、技术与经济及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根据当前的市场形式,确定工艺和产品,决定是否是采用自主开发,还是引进,还是合作开发。

四、结语

总的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度,要求建筑工程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都要不断的学习,敢于探索,善于总结,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在合理节约成本低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的额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基于果品安全影响上的果树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下一篇: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之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