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凤凰城

时间:2022-04-23 04:50:47

盛夏,炎热,我的心更热。一份“改革开放30年亲历记”的征文通知,让我思绪万千,感奋不已。是啊,30年的峥嵘岁月,30年的壮丽诗史,30年改天换地的伟大时代!在我55年的生涯中,有幸把自己最好的年华融入到了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中,经历了多少难忘的事,留下了多少难忘的情。而此时一座传说为凤凰城的美丽城市――晋城,正在我心中高高升起;还有220万勤劳质朴、聪明上进的晋城人民战天斗地、谱写新篇章的感人画面,更使我魂牵梦绕、刻骨铭心……

时光再回到2003年2月16日至2008年2月15日,我在这座改革开放中诞生、成长,只有23岁的年轻城市里工作生活了整整5年,先后担任市长、市委书记。这5年,正是伟大祖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时期,我和这里的领导干部、党员群众一道,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市四大班子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坚持科学发展、和谐构建的战略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制定并实施了“1165”的发展战略,用热情和梦想点燃了220万晋城人民心中向往的美好而崭新的希望;用责任和使命共同奏响了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展翅腾飞的华美乐章;用实干加奉献,度过了我生命中激情似火却也收获丰硕的一段如歌岁月。

往事并不如烟,回首令人震撼。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以赤子对母亲的一片深情,采撷晋城工作众多往事中几朵难以忘怀的、总让我激动不已的浪花,奉献给那座可爱的城市,奉献给谆谆教诲我的英雄的人民,以明心迹。

一、抗击“非典”,为守护珍贵的生命而战

我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的那个春天,就在晋城市第四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当选为晋城市市长之后的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秩序。人们谈“非”色变,人心惶惶。怎样守住晋城这方净土,如何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刚刚上任的市长,我心急如焚。

面对这场旷古未闻的灾疫,面对晋城市220万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安排,市委书记张少农同志和我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亲自参加,成立了全市抗击“非典”领导组,带领全市人民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抗击“非典”战役中。在近百个不眠的日子里,我们并肩作战,沉着应对,审时度势,临危不乱,结合晋城实际,制定了“防大于控、控大于治、预防为主”的防控思路,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当其无,宁可失之严,绝不失之宽”的防范原则,构筑起“市自为战、县自为战、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四级防范网络体系。

在抗击“非典”的那些日子里,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不仅经历了与这个恶魔殊死搏斗的艰辛,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战役中汲取到了宝贵的执政经验。

党的坚强领导使我们

充满信心、无坚不摧

突如而来的“非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一场蔓延速度极快、涉及范围极广、防治难度极大的一场疫情。面对这场灾难,党中央处变不惊,以最快的速度果断做出部署,成立国务院抗击“非典”领导组,把抗击“非典”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举全国之力与“非典”病魔展开殊死搏斗。中央建立了上下贯通,医疗、防疫与各个部门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领导全国人民展开了“非典”防治工作。

在那段时间,我们除了认真地学习领会贯彻中央有关“抗非”的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外,还每天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上,关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非典”的最新指示。当我看到他们身着厚厚的防护服,深入到“非典”患者病区,鼓励患者战胜病魔的情景时;当我看到他们呕心沥血,奔波在医院、社区、公共场所等人群集中区,安排部署具体防控措施时;当我看到他们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出政策、拨专款、建医院,倾全力保证“非典”防治的一切需要时,顿时感到热血沸腾,信心百倍,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正是有了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周密组织、科学应对,亲民爱民、驾驭指挥、统筹协调,才使人民群众从谈“非”色变的惊恐中平静下来,才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抗击“非典”的坚定信心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才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我们团结一心夺取抗非斗争胜利的勇气和信心。

有人说,做领导总比群众好当。我要说,当领导尤其要当一名人民满意认可的领导绝非这样。当领导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执着坚持、吃苦受累。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山西省的领导、晋城的各级领导身先士卒,忘我工作。在晋城,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不仅要求有关部门每天必须将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汇报,还在领导层设立了“每日案头必读”制度。在这段特殊时期,先后共刊发了67期“案头必读”,为领导的决策、民情的传达以及疫情的有效防控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从发生疫情的第一天开始,市领导就坚持白天在一线视察疫情防控,晚上在办公室批阅文件。“非典”期间,我前后22次对抗击“非典”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批示,作出具体部署和要求,而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深夜或凌晨完成的。如今再翻阅起当年那些密密麻麻的倾注着责任和心血的文字,回想起当时数百天如一日的执着坚守时,我才更深切地感受到:党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中的最高准则,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重中之重,再次生动地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正像总书记2008年“七・一”讲话中所说的:“中国共产党最博大的爱就是爱人民,最真挚的爱也是爱人民,最真切的爱还是爱人民”。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战场,无论是身在繁华的闹市,还是偏僻的山区,每一个人都有知晓疫情的权力,每一个感染者和疑似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生命在这一刻彰显的如此平等、珍贵。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厂矿到部队,从街道到学校,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

2003年6月28日,当我获悉省里要求不再每日专报防治“非典”的消息后,感到无比高兴,这表明我们与非典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大家日思夜盼的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秩序就要恢复了。在最后一期《每日案头必读》中,我这样写到:

亲爱的同志们,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山西,在我们的晋城,在我市220万人民全力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全市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和全市的白衣战士一起,在同“非典”的顽强斗争中,表现出了大智大勇、无私奉献、不事张扬的高贵品格,一丝不苟、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可贵精神。这种品格和精神令人感动和振奋!作为在这场特殊战斗中和同志们一道走过来的我,对这段日子,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阴霾已经过去,明天的太阳会更加鲜艳,更加灿烂!

也正是在抗击“非典”的亲身经历中,我对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初步的认识。党中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理论后,我对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抉择。我深感党的英明伟大。

从人民群众中

汲取智慧,团结战斗

东四义村是全国卫生战线的老典型。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以其一以贯之的洁净卫生闻名全国。至今他们还珍藏着亲笔题词的奖旗和签发的奖状,作为村里的“镇村之宝”和“镇村之魂”。上世纪80年代,我还在省委办公厅工作的时候,就随同领导同志到过东四义村,并为她的洁净和美丽所折服,并写了一首《赞东四义》的小诗:

人说你是江南水乡,

我说你是美丽的姑娘,

“东风湖”这面明镜,

照出你秀丽的脸庞。

静静的院落花香果香,

姑娘,莫不是你的芬芳?

亮亮的街巷笑声朗朗,

这分明是你在歌唱。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这个村子的村民坚持清扫的良好卫生习惯却始终如一,形成了“小扫天天有,大扫三六九”,“办公场所干部扫,公共场所专人扫,房前屋后自己扫”的优良传统。

“非典”初期,我到东四义村检查工作,村党支部书记田真炉拍着胸脯、胸有成竹地跟我说:“我们不怕‘非典’,我们这里也不可能有‘非典’。因为我们多年来养成了讲卫生、讲文明、讲科学、树新风的良好习俗,疾病是肯定进不来的。”他落地有声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思量很久,感触颇深。我想,发生任何“灾”、“疫”,都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发展造成的,“非典”之所以在全国肆虐,其根源不正在于此吗?公共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差都为疾病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大疫面前,东四义村能够处变不惊,靠的就是预防为主的长效机制,就是紧紧把住了预防这个关口,防控到位。于是,我从这个普通的村庄治理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汲取到了无穷的力量,意识到“防控就是最好的治理”。在返回的路上,我和随行的领导果断决定,把“防大于控、控大于治、预防为主”的防控思路进一步明确为指挥全市抗击“非典”的总的原则。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也是有效的,为遏制疫情的传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个智慧和力量正是来自人民群众。

毋庸讳言,“非典”是对我们党,对我们国家的一次严峻挑战和考验,但我觉得“非典”更是一次契机,让我们的党心、民心前所未有地紧紧凝聚到了一起。

每每灾难降临,中国人总是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心手相连共同面对。比如今年的雪灾,今年的特大地震,面对灾难我们感受到的正是13亿的坚强和力量。

在那次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我们同样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按照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各地在短时间内要建立一所抗“非典”预备医院。而建医院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巨大的资金从哪里来?光靠市财政拨付有困难,怎么办?为此,我们召集社会各界想办法,筹资金。首先市政府马上从财政拨付1000万元的专项经费,晋煤集团也立即表态出资1000万元。与此同时,闻讯而来的晋城各个企业、个人也纷纷支援。所有人的心在这一刻,在抗击“非典”的旗帜下紧紧凝聚起来,化作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资金有了,第二个问题就是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优的质量建起抗“非典”预备医院。办法仍然是调动各个方面、每个人的积极性,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经过建筑工人连续一个月的昼夜奋战,晋城市的“小汤山”――抗击“非典”预备医院终于如期顺利竣工。剪彩仪式上,我看着崭新的病房,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大家同甘共苦、并肩战斗的动人场景,心里升腾起一种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份对英雄人民的崇高敬意,一份对伟大祖国的崇高敬意。

抗击“非典”之所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关键在于有许许多多为抗击“非典”默默付出辛劳和努力的人:白衣天使、人民警察、企业家、新闻记者、普通百姓……太多的人和太多的感动汇聚成了这一曲感人的抗击“非典”和谐奏鸣曲,成为我们今后前进路上的不竭动力。

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是

夺取胜利的中流砥柱

抗击“非典”是一场人民战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至为关键。回忆起如火如荼的“抗非”日子,总有许许多多的熟悉甚至是让人心身感动的脸庞即刻浮现在脑海里,让人心潮澎湃。段永芳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年仅57岁的普通村党支部书记,永远地倒在了抗击“非典”的特殊战场上。

段永芳是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乡西尧村党支部书记,在“非典”横行时,作为村支书的他,不顾自己疾病缠身,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部署防控办法,严把进村关,普洒消毒液,还在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厕所、畜圈洒生石灰灭菌。当他看电视得知晋城市发现的首例“非典”病人确诊前和他们村里的两个村民有过接触嫌疑时,不顾三更半夜,马上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果断隔离措施,他斩钉截铁地说:“‘非典’快到家门口了,我们绝不能让它糟践了乡亲们,作为支书,我守土有责。”当得知村里一位小伙子把在外打工的女友领回家时,他立刻找上门,好说歹说,终于说服小伙子把姑娘送出村。就在这时,段永芳突然天旋地转,眩晕乏力,难受地蹲在地上。但他并未休息,又强忍着病痛,联系好消毒药,赶到乡里跟儿子要了2000块钱派车将药拉回村。第二天,他仍是不停地在村里巡查,终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地。临上救护车时,神智已不太清楚的段永芳还在嘱托村民:“消毒药买回来了,记住,要按时打药,千万不敢遗漏一户。”路上,他紧紧拉住女儿的手说:“我要是回不来了,你们一定要把我埋在山坡上,不许大操大办……”说完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崇高的境界,每每想起这些时,我就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正是这千千万万像段永芳一样默默无闻地战斗在基层第一线,为人民无怨无悔、赤胆忠心的党员领导干部,才是打赢抗击“非典”斗争最后胜利的中流砥柱;也正是他们,用责任和信念支撑起了共和国不倒的脊梁,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才会生生不息,兴旺昌盛。

二、治理“两河”,建设宜居美好家园

抗击“非典”过后,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从而健康、幸福地生活。

让城市美起来

众所周知,晋城是煤炭大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一度时期曾被有些媒体戏称为“坐在垃圾堆上的富翁”。《小二黑结婚》中那段脍炙人口的“清凌凌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的美丽景象也因污染严重而面目全非。

洁净美丽是城市的生命。一座城市,特别是改革开放迅猛发展中要想跟上时代步伐的现代化城市,美,尤为重要。

要想让城市美起来,从哪里入手?水是城市的灵魂。像许多城市一样,在晋城市中心,也有贯穿全市的两条河――十里东河、西河。但这两条河在治理前,不仅不是城市的灵魂,它已成为窒息这座城市的“龙须沟”。

初到晋城,我在“两河”沿岸居民的走访调研中,发现了一个很是奇怪的现象:在一些居民家中,所有的窗户都用木板钉得严严实实,大白天也得开灯,整天就生活在昏暗之中。问起情况,他们说如果不采取这种办法,家里就全部是灰尘和蚊蝇,到处弥漫的是臭味和煤灰。听到这些,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痛彻心扉!作为人民的市长,惭愧焦急。考察之后,我深情地对大家说:“我们的GDP宁可减少几个百分点,也不能让老百姓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治理两河,治污变美,一定要让大家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两河”治理是一项浩大的城市改造工程,但更是一项民心工程。

为了这项利民工程,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拨款1000万元予以支持。但由于这是一项特大型工程,共需要投资2.2亿元,除省、市财政拨款外,这当中资金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在此情况下,晋城人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来支持这项工程。这让我震撼、振奋、感激和敬佩。大家有钱出钱,有力使力,晋煤集团慷慨解囊,拿出3000万元,兰花集团拿出2000万元,特别是晋城市煤炭运销公司,斥资1个亿,为“两河”治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此次治理涉及面广,拆迁面积大,单位多,人员杂,为了保证顺利拆迁,我和张少农书记及分管市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定政策,出计谋,想办法,最大限度地妥善安置拆迁的百姓。令我感动的是,拆迁工作得到了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全力支持。上党戏剧院忍痛割爱,牺牲了自己的办公楼,支持拆迁;为了给两河工程让路,许多家庭拆掉了娶媳妇的新房,拆掉了致富创收的鸡舍、猪圈,搬走了红红火火的企业、开张不久的商店……正是人民群众这种无私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鞭策着所有参与“两河”治理工程的建设者们,斗志昂扬,日夜奋战,按期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2005年,“两河”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鲁班奖”。

如今,东河、西河中流淌着的清澈的水,是污水经过回收净化处理后的“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节约能源,废物利用”。河面上凌驾于高空的彩虹飞桥,河边郁郁葱葱的绿树红花,芳草如茵,清水四溢的水上乐园,绘就了这座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真像一条玉带直系可爱的城市。

郭沫若同志当年曾有一首诗《天上的街市》,写地上的人们向往美好的星空,描绘美丽的银河和闪闪的群星组成了一个无比漂亮的街市,偶有一朵流星划过,郭老说“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如果天上确有这样一座街市,我想那里的“人们”从天上俯瞰到今天晋城“两河”的美景,也定会像郭老一样赋诗赞美,并心向往之。

如果说晋城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感受到新的气息的话,位于市中心地带的城中村则又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位在城中村居住了几十年的居民对我说:“只要一下雨,我们这里就成了‘水泥路’,而天一放晴呢,又成了‘扬灰路’”。这里居民混杂,巷狭道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居住环境差,治安隐患大,已经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的痛点。

怎么办?市委市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改造!

于是,合力围剿“城中村”的战斗集结号吹响。但决策的难点在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搞,谁来承担这项艰巨的任务?经过认真调查研究,2003年5月,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城中村改造要坚持“以地养城”的原则进行,“改造区内的土地拍卖出让收益,原则上全部用于建设”。经过市国土局、城区等各方努力,黄华街西区2000户近万人的改造工程如期完成。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提升了城市品位,成为我省城中村改造的样板。

而今,这片曾经人见人烦的“城中村”拂去旧日苍颜,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以青春靓丽的新姿矗立在繁华热闹的街心。每到夜晚,各色霓虹灯在夜幕中闪烁着五彩缤纷的光芒,让人心旷神怡。

一位搬迁到新居的古稀老人喜极而泣,拉着我的手颤巍巍地说:“几十年了,没想到我活着还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多亏了你们!”多么淳朴的好百姓啊!其实,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我反躬自省,自感惭愧。就是这些朴实的话语,鞭策着我们在今后的路上奋勇前行,不敢懈怠。

让城市绿起来

到晋城工作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怎样创优生活环境和发展投资环境”这个问题总是萦绕在我脑际,经过调研,萌生了一定要打造“部级园林城市”的愿望,让市民享受到一个树荫环抱、绿荫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茏的绿色空间。

晋城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像许多北方城市一样,其鲜艳的光泽因气候的原因,树木的稀少而不能尽显其光辉。要让城市美起来,没有绿色的渲染与烘托,她的美就会大打折扣。基于这一构想,200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大打一场绿化城市大会战。

几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行业,无论是在专项会战中,还是在平时,都率先垂范,和市民并肩战斗,挥锹培土。我们按照科学的种植理念,采用乔、灌、花结合立体绿化手法,打造完善了四季常青的“雪松一条街”,三季有花、立体感强的“桧柏一条街”等多条精品街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价值。兴建了13座总面积达250公顷的绿色公园,成为市民休闲郊游的好去处。

特别是对市区东出口和南出口进行了重点绿化。过去出口两边是光秃秃的黄土坡,满目苍凉。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两个出口处分别移植了各1000亩的成树装点绿化,使城区面貌大为改观。今天,无论你从南口的河南省进入,还是从东口本省的长治进入,当你驶入晋城市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雪松的海洋,是满眼的绿色,而晋城就掩映在这“绿色的海洋”深处。

5年间,晋城市用于园林绿化的资金达到12.61亿元,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绿地面积达到906.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3%,绿地率达到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5平方米,全部超过部级园林城市标准。与此同时,实施了“畅通、蓝天、碧水、绿化香化、美化亮化、净化”6大工程,市区2级以上天气由2002年的59天提高到2007年的320天。综合污染指数由2002年的5.79%下降到2.48%。完成了集中供热工程,新建成7.5万吨污水处理厂和500吨垃圾处理厂。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佐证。正是这一串串的数据,见证了从昔日的尘土飞扬、污水横流到如今的绿色葱茏的巨大变化。铺天盖地造绿,摧枯拉朽治污,如今的晋城,树绿,花红,天蓝,水清,老人乐,孩子笑,好一幅美不胜收的人间美景。古人所吟哦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良辰美景,正在晋城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充分展现。

也正是在这一串串数据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辛劳,饱含了多少人热切的期望和无悔的付出。我忘不了城建、国土、规划、林业、环保、园林、执法战线及相关部门和城区的各位同志,特别是忘不了那位勇于吃苦、任劳任怨的“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王小宽同志,他是弘扬时代精神的楷模、几十年如一日种树不止的老黄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全民义务植树、重视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一种自觉行动。正是经过全市上下艰苦的努力,“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境保护城市”的桂冠终于在2005年戴在了这座美丽城市的头上,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辉。

让城市靓起来

要想提升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家深知仅有优美的环境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城市真正靓丽起来,还必须要在提升软实力上下工夫。为此,市委、市政府、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在全市发起了“建文明晋城市,做文明晋城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我们十分清楚,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个城市综合指标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总的抓手,这项工作抓好了,所有的工作都会带动起来。于是我们确立了以市四大班子为“龙头”,在全市起带头、表率作用,率先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实现爱民便民的党委政府,实施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市民素质等各个领域狠抓落实。在这座城市诞生的第20个年头,市委副书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石正民同志代表晋城捧回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的奖牌,作为特殊的生日贺礼送给了翘首企盼多年的城市。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太行明珠城市正在崛起。

三、调整结构,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

晋城是一个年轻而古老的城市。说她年轻,是说她从1985年建市起到今天刚刚23岁,正值风华正茂,正好扬帆破浪。说她古老,因为她又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众多动人的神话传说,诞生了享誉世界的围棋文化。但晋城又是一个典型的以资源性经济为支撑的城市。

我和市四大班子的同志总是在思考:地下资源总有挖完的时候,挖完了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等着坐吃山空吗?以后发展的出路在那里?

经济结构调整是科学的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我想改革开放就是把国门打开,把体制打破,一心一意地发展经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是为了更科学、更健康、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建设。晋城的经济发展怎么办?调整经济结构是科学的选择,这种绿色转型的选择是符合实际、尊重规律的选择。

多年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开放活市”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原则就是“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5年间,我们把打造山西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作为重点,在煤炭的深加工上做文章,煤炭行业坚持“关小建大,控制总量”的原则,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的集中度;电力行业由小水电、小火电向大型坑口火力电厂转变,建成了阳城330万千瓦的大型电厂,向江苏地区输电;化工行业完成了向大颗粒尿素的转化,并向甲醇、乙醇、二甲醚及精细化工发展,全市已具备230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开始了10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和10万吨煤基合成油的建设;此外,冶铸行业实施资源整合,由普通铸件向中高档铸件、由单纯铸造向机加工转变,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球磨、精密、奥倍体等高等铸件企业快速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及传统的建材、丝麻、饮品业也实现新型化、规模化快速成长。2007年全市GDP由2002年的180.42亿元跃升为419.96亿元,增幅为94.02%;全市财政总收入由22.3亿元发展到96.6亿元,增幅为333.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107元增加到124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07元增加到4435元。晋城经济在又好又快的路上快步前进!

改革开放是必然的选择

要想把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加大开放力度。开放是必然的选择,这个必然就是顺应潮流,决不犹疑的一种选择。

郭台铭先生,是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原籍是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2002年美国“商业周刊”推出的该年“亚洲之星”,郭台铭先生在“亚洲最佳创业家代表”中排名首位,2002年全球“福布斯富豪榜”,郭台铭先生以23亿美元身价排名198位。2005年美国福布斯的最新全球富豪榜的排名,他又以32亿美元的身价名列第183位,跃升为台湾首富。

改革开放以来,郭台铭先生情系晋城,先后为家乡教育、科技、助残济困、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捐资上亿元。早在1998年,他所创办的富士康集团,就在晋城开办了山西富晋精密模具(晋城)有限公司,总投资500多万美元,是当时全省最大的台商独资企业。

2005年“五一”长假期间,对于晋城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作为市委书记的我和市长夏振贵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期。

当时,郭台铭先生在太原出席“富士康(太原)科技园区三期暨热传专区启基仪式”。我和夏市长专程赶到太原把郭台铭先生请到了晋城,目的主要是邀请他参加富晋精密模具的二期工程启机仪式。二期工程项目的主要产品将以光通讯产品以及精密零组件产品为主,对小型精密产品作高度的垂直整合,以实现快速、高品质、高弹性、低成本的制造环境为目标,把富士康晋城科技集团建设成为精密小型化产品的制造基地。

5月的山西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我们的心情也充满着春天的希冀。

车上,我对郭台铭说:“晋城是一个新型的年轻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大晋城、大开放、大发展’的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把晋城建设成为山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这次您能来,对我们的工作十分重要,感谢您对家乡的支持。”

郭台铭先生对我说:“我是一个山西人,我的根在晋城。在大陆投资十几年以后,才选择回到家乡,是因为在家乡投资需要十分慎重。在其他地方投资,失败了仅仅是经济损失,而在家乡投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人民勤奋、敬业、谨慎、诚信,我很感动。”

一到晋城,郭台铭先生不顾旅途的劳顿,便风尘仆仆地赶到富晋二期工地。眼前的景象,让他为之一振:15天施工用水到位,40天施工电源接通,4个月新建供热站实现点火运行,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

看到这些,他深受感动,兴奋地拉住我的手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是工程能够顺利建设的保障,我们的一些沿海乃至海外的核心产业将向这里转移,我们不仅要使晋城成为世界一流的光纤产品基地,更要使晋城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光、机、电基地。”

我对他说:“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富士康集团来晋城创业,互利双赢,我们的原则是一切服务富士康!”市长夏振贵也对他说:“富士康的事情不能过夜!”

话是这样说的,事情也是这样做的。在此之前,从确定二期工程开始,市委、市政府对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我和振贵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市经济开发区和有关部门领导为副组长及成员。按照领导组的要求,全程服务,大开绿灯,保证了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的有序进行,为工程的顺利开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郭台铭先生原本在晋城只停留一天,但深感于家乡人民的热情和真诚,决定在晋城多停留几天。这些天,我们和郭台铭先生一道参观走访,更多的时间是共商晋城的发展大计。

郭台铭先生被家乡的真诚所打动,当即决定,扩大富晋二期工程的投资规模,将原来设计的4幢厂房变更为16幢厂房,其中8幢为双层厂房,另外8幢为三层立体厂房。

他饱含深情地说:“每一次带着感恩的心情回到家乡,都会被家乡父老的热情、真诚和质朴所打动,这份真情,时常会温暖我的心灵。”

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占地1058亩,可吸纳就业人员2.5万到3万人,产值达到150亿到200亿元人民币。它对于晋城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晋城的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全市乃至全省新型产业规模化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一向以煤炭、冶炼为支柱,经济发展烙着“黑、大、粗”印迹的晋城,随着富士康科技园区二期的建设,将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品,怎能不令人激动?

5月5日,郭台铭先生要走了,一向滴酒不沾的我,也多喝了几杯,随口赋诗一首,送给这位台湾游子:

游子心系桑梓怀,

珏山捧月迎宾来;

赖得改革东风在,

不信凤城花不开。

对于晋城的开放与发展来说,这个“风”就是党的改革开放,党的科学发展观,这个“花”就是包括郭台铭先生在内的全体晋城人和中国人的奋发努力。富士康科技晋城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志着晋城大开放、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市属企业、6个县(市)、区你追我赶,打开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新成就!

旅游开发是长远的选择

旅游开发,作为一项新型的朝阳产业,它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选择。

晋城旅游资源丰富,但未形成一个产业,也没有被人们所认识,是坐在金山不识金。让我触动最深的是近几年河南焦作市云台山旅游景点的开发。云台山与晋城仅一山之隔,甚至连云台山瀑布的水都是从晋城流过去的,而河南近年来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几年的时间云台山在全国名声鹊起,旅游经济炙手可热,而我们晋城坐拥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却被闲置浪费。我们拥有雄峻的太行绝顶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险的溶洞景观,清澈的河湖泉水,北方罕见的大峡谷,以及距今15000多年历史的“下川文化”和“塔水河文化”遗址,“舜耕历山”、“禹渔获泽”、“炎帝尝百草,教民稼穑”的羊头山,秦赵鏖战的长平古战场遗址等。我们现有“国保”单位43处,“省保”单位33处,“市保”单位55处。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同期遗存1/3,占全省近2/3,被称为“中国地上古建博物馆”。这些历经了几千年风雨沧桑的文物古迹,都是除煤铁之外,最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我们怎么能坐在金山不识金?

经过普遍摸底,科学论证,我们制定了以王莽岭、皇城相府和珏山三大龙头景区为代表的东、中、西三条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王莽岭作为太行山的最高峰,有“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的赞誉,开发王莽岭、推出棋子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有了资源,有了思路,有了规划,如何让游客在这里最大限度地欣赏到更多的风景?如何让他们在这里游的方便,吃的舒心,住的满意,购的尽兴?如何让更多的人知晓晋城风光旖旎的风景名胜?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里迅速召集相关部门,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定政策,出规划,拿方案,采取政府贴息和降低准入门槛等办法,通过科学有效的因势利导,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兴办旅游的积极性。王莽岭景区的开发成功引进了兰花集团、晋城煤运、北京亿信通资金共3亿元,为景区的开发建设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

实践证明,旅游基础设施跟不上,景点再好也是枉然。2004年,市里针对旅游开发中的重点项目,着重抓了3件大事,一是道路畅通;二是景区内水电路、吃住购配套;三是景区周边环境治理。

我清楚地记得,在王莽岭景区开发过程中,我先后15次和有关领导同志亲赴陵川王莽岭,考察环境、地形,具体指导工作。陵川是个贫困县,全县25万人口,全年的财政收入还不足1个亿,但他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高达61%的森林覆盖面积。

2003年一次去王莽岭考察途中,一段涵洞由于下雨坍塌了,我同随行的陵川县委书记、县长说:“你们要把坍塌的路段尽快抢修出来,千万不能出任何问题。”时隔两个月,我再赴王莽岭调研,路过塌方的涵洞时,涵洞仍未修复。责问原因,才知晓陵川煤少、钱少,困难大,施工力量不行。在这里,人们觉得只有煤才是钱,殊不知,守着王莽岭这么丰厚的绿色旅游资源,比有煤更值钱百倍。

时不我待,当场我责成随行的市交通局长:帮陵川解这个难,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国庆旅游黄金周前,把通往王莽岭的涵洞修好!市交通局的广大干部职工不辱使命,加班加点,昼夜奋战,配合陵川,仅用了40多天的时间,这条路就通车竣工剪彩了。之后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多种资金运作办法下,陵川县和全市所有重点景区的14条268公里旅游公路全部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并且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连接各大景区的旅游公路环形网络,特别是晋阳、晋焦、晋长、太长高速公路的开通,极大地提升了旅游的通达和便捷程度。即将竣工的晋济高速,正在规划建设的阳关、高新、市区环城高速必将对全市的旅游业进而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路是通了,游客的住宿怎么解决?于是,又积极动员市煤运公司投资6000万元在风景秀丽的棋子山上建设高档次的四星旅游宾馆──棋源山庄。这里我忘不了担负开发王莽岭景区、棋子山风景区任务的市兰花集团、市煤运公司、陵川县委县政府的各位同志;忘不了那位全身心投入工作、年轻的王莽岭景区建设总指挥史麦虎同志。他吃苦创业,实干奉献,三年间住在山上,没有回过家,硬是在没有任何开发的大山上,建造了集青山、碧水、蓝天于一体的4A级休闲旅游度假景区。2006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同志莅临王莽岭、锡崖沟考察时,就曾下榻在棋源山庄,对陵川的旅游开发予以充分肯定。除此之外,截止2007年底,晋城已经建成皇城相府、王莽岭景区两个4A级风景区、九个2A级风景区,位居全省前列,打开了晋城市旅游产业的崭新局面。早在此一年前,2006年元月,晋城市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这座秀美的城市再添一顶花环,让美丽名至实归。

每到旅游旺季,景区的宾馆就早早被预定一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滔滔沁河水,欢快丹河浪,迎接着来自四方的游客;泽州山里泉景区可爱的猕猴,跳跃腾挪,与远方的客人嬉戏。阳城皇城相府的博雅,青莲寺的厚重,珏山吐月的清秀,王莽岭棋子山的云海幻影,黄围溶洞的鬼斧神工,以及高平炎帝故里,阳城蟒河,沁水历山等名胜,组成了一幅看不够的风景画,赏不完的秀美图。

这一切,使我既高兴又感慨。理念决定出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导致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河南的云台山和阳城的皇城相府都具有超前的旅游发展理念,因之其旅游业搞得红红火火。借鉴云台山,学习皇城相府,一旦理念转变,视野开阔,陵川的旅游业、晋城的旅游业便飞速进入了大发展的快车道。全市旅游总收入由2002年的3亿元猛升到2007年的47.58亿元,占GDP的11.4%。

细想来,其实改革开放30年,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是人的观念思维的转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超前的开拓发展意识,具备创新发展的思维和果敢的决策,才能够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富裕,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四、情系百姓,创建和谐新晋城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80多年的风雨历程,党之所以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的关键,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在晋城的5年,深深感受到,要想让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党的宗旨永远不能丢。

有几件事使我获益匪浅,终身难忘。

难忘的一课

地处历山脚下的沁水县南阳村,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沁南抗日县政府和抗大太岳分校所在地。在过去烽火岁月里,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就是这片红色的土地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过不朽的功勋。

2005年春天,全党开展了先进性教育,市委组织市四大班子领导来到了南阳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怀着一种深深的敬仰之情,我们踏上了这片热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见证了当年炮火硝烟的老槐树,还有当年抗大学员为当地群众打的老水井,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那一段充满红色传奇的遥远回忆。

看到我们,这里和所有的革命老区一样,依旧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家家户户早早准备好红枣、花生、核桃,盛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在和当地乡亲们的交谈中,我们详细询问了村民的收入、交通出行、孩子上学、生病就医、广播通讯等各方面的情况。让我们感到不安和惭愧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曾为革命战争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革命老区,现在还是交通比较落后,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年收入只有960元,一年有5个月的时间吃水十分困难,在建设“村村通”油路时还背下债务,村里孩子上学,村民就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我们的心被震撼着,内疚着。

中午,安排所有市领导分头在村民家里吃一顿家常便饭,他们拿出了家中最好的食物来招待我们。面对老区人民的盛情,使我这个市委书记骨鲠在喉,眼睛潮湿,难以下咽。

是啊,新中国建立多少年了,老区人民的生活仍然贫困,这是我们的责任没有尽到啊!饮水不忘掘井人,作为现在的执政者,要让每一个百姓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要让南阳村的百姓和晋城的所有百姓一样,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是我们刻不容缓、必须担当的职责。

通过这次南阳村的座谈和调研,市四大班子领导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教育,大家达成共识:在推进晋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首先要关心老区的建设,支持老区的发展,把老区的各项事业搞上去。要定政策,出规划,有措施,想方设法帮助老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想方设法尽快解决。帮助老区人民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寻找出路,尽快脱贫致富。

如今,老区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医疗保障达到了100%,南阳村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规模,初见成效,他们正在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当南阳的百姓把能够表达他们最真挚情感的一面写有“立党为公,情系老区解难题;执政为民,化雨南阳播希望”的锦旗送到我们手中,我已是百感交集,泪水模糊了双眼。

虽然只是小小的一面锦旗,但我看到的是南阳百姓捧出的一颗颗火热的心。看见它,就有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鞭策着我们,告诉我们,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只有把百姓的冷暖、人民的疾苦装在心里,只有时刻想着为他们排忧解难,谋福求利,才是对人民最好的报答

打工妹讨工资引发的思考

我多年以来形成了一个习惯,正常情况下,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然后打开收音机,边洗漱边收听中央台、山西台和晋城台的早间新闻播报。有一天,在收听晋城市纪委和电台共同开播的《百姓热线・纠风台》的节目中,一个外地来晋城打工名叫杨艳梅的姑娘,所反映的半年领不到工资的情况,把我的心揪了起来。

我没顾上吃早餐,马上让办公厅的同志调查核实,要求迅速将杨艳梅讨要工资的详细情况呈报上来,并批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认真调查落实此事。当天下午,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的工作和协调,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晚上7点,打工妹杨艳梅终于如数拿到了拖欠了近一年的工资。

看着厚厚的一摞钱,小艳梅哭了。几个月来为了讨要工钱四处奔波所受的委屈和拿到工资后对市委市政府的感激之情交织在一起,化作两行滚滚热泪。而这一天,正是国家《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开始实施的第一天。

小艳梅的事情虽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但使我想得更多的是杨艳梅虽然拿到工资了,但这种情况决不只有杨艳梅一个人,像她一样打工的农民工们,辛苦了一年的工资是不是都能按期足额发放到他们手中呢?当晚我对此事作出第二次批示:

“首先感谢有关方面的同志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国务院的规定,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市恐怕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依然存在,望同志们举一反三,认真抓好清欠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后我向杨艳梅同志表示歉意,由于我们工作不到位而给她带来的困难。”

于是,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政府性投资工程财政集中支付办法,要求所有的工程开工前首先把将要支付的农民工工资拿出来,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形成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打工妹、农民工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代表了最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执政兴邦,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永远把人民挂念在心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营造出和谐顺畅的人文环境,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

解决柳树底吃水的问题

2005年,一次群众集体上访事件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来访的群众是高平市野川镇柳树底村的老百姓,他们告的是市伯方煤矿。市伯方煤矿地处柳树底村,由于长期开采,导致了村里土地塌陷,粮食减产,地表水位下降,人畜吃水困难。人们吃水得到几里以外的地方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伯方煤矿答应两个月时间给村民打一口水井,但两年过去了,打井的事没落实,老百姓吃水的问题迟迟得不道解决,原来准备的50万元打井经费也不够了,事情只能无限期搁浅。

面对上访的百姓,我要求热情接待,详细了解,认真解决。

在认真听取了村民代表的讲述和相关部门的汇报后,我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的人民群众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来上访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为老百姓解决困难和问题是我们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经过研究决定,市里要求伯方煤矿立即拨付补偿款,尽快为村民打一口高质量的“民心井”,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我还表示要在这眼“民心井”出水时,亲自到柳树底与村民同贺。这一番话立刻赢得了群众的掌声。

一场纠纷就这样“化干戈为玉帛”。协调会后,市委市政府和高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督促伯方煤矿立即落实会议精神。伯方煤矿也积极落实,他们又追加250万元资金,打了一口700米深的深井,彻底解决了柳树底村百姓的吃水问题。

对于这件事的处理,让我想了很多,我们有部门,其职责就是接待上访,解决问题。对于群众的上访,首先要热情接待,不能冷面相对,要认真解决,不能推诿扯皮。群众上访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使很多本来很小的矛盾得以扩大化,最后酿成大错。凡事如果能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问题,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就一定能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人民相信党、相信政府,就会成为我们党和政府不倒的靠山。

和谐建设的关键在领导

国家需要稳定,经济需要发展,人民需要安康,社会需要和谐。这一切来自于我们的党委、政府要有好的作风,生产要有安全的保障,生活要有平安的环境。

改变作风是和谐的保证。5年来,我们四大班子的共识是:建设和谐晋城既是省委的要求,更是人民的心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工作中要为民,务实,清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生明、廉生威”;要以领导班子的和谐,带动干部队伍的和谐,以党内和谐推动全社会的和谐。创建和谐晋城,必须从改变机关的“衙门”作风开始。要致力于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加强安全生产是和谐的前提。晋城是煤炭大市、资源大市,煤矿安全与否至关重要。说到安全生产问题,我们的认识是要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自警,这种慎重更多的是来自于压力和责任,来自于对生命的敬重。晋城市作为全省的“安全生产老大难”到如今的“安全生产达标市”,全是依赖于“安全是政治、安全是经济”的政治意识,“安全责任重于一切、大于一切、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增加了一个有力的筹码。

保障平安是和谐的基础。对于这一点,我们的体会是“平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抓平安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发展一方、致富一方、振兴一方的需要”。没有平安,和谐无从谈起。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和谐与发展”的主题,将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作为建设和谐新晋城的“两套马车”。广大公安干警作为综合治理中的排头兵,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先后赢得了“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市”、“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市”等多项荣誉。

在创建和谐新晋城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努力做到一切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安康。为此,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军分区领导组成的市和谐建设领导组及各个部门各个县区的干部群众,特别是政法战线的同志,广大驻市部队、武警官兵都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大家共同的愿望,就是形成平安的晋城、和谐的晋城、惠风畅雨的晋城、平安祥和的晋城。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中,晋城5年,有多少值得回味记忆的人和事。回首这5年,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党的力量是伟大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如果说,晋城工作这5年有了一定的成绩,归根到底,最主要是得益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晋城市委、市政府和四大班子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奋发努力。此时此刻,我倍加思念共同工作生活过的同事、战友、同志,倍加思念这座美丽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虽然一切已经过去,一切却变得比以往更加清晰,更加熟悉,更加亲切,更加高大,感情的大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强烈地从心头掀起……这是令人魂牵梦绕、难以割舍的母子情!这种无私的关心、爱护、支持、帮助,有如春风,有如细雨,时时会温暖、滋润我的心,激励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对这份情,这份意,将铭刻在心,终身难忘!

晋城被人称作凤凰城。凤凰是美丽吉祥的象征。在党的领导下,这只金色的凤凰展翅腾飞,书写了无比动人的篇章。“红旗接班新一代,万丈高楼盖起来。”我坚信,这只美丽的凤凰,一定会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飞得更高、更远,给世人留下更美丽的诗篇!

晋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永远真诚地祝福你!

(2008年8月于太原)

(责编 卫清萍)

上一篇:打好“破交战” 掀翻日军北同蒲路 下一篇:话说韩复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