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幸福是父亲给的

时间:2022-04-23 01:29:42

女儿的幸福是父亲给的

虽然常听说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但你知道吗?女儿的计算能力来自父亲,女儿的百米跑速度与父亲有关,女儿对左右半脑的使用习惯也与父亲有关,女儿未来的幸福指数更来自父亲在相处岁月里提供给她的态度与教育。

生活上服不服从

好父亲――教女儿收放自如

差父亲――过度强势或软弱

谁服从于谁,这是女儿长大和丈夫间的一种习惯,当然,早在父女的互动中养成了。如果父亲强势,他是家庭的轴心和主导,说一不二,母亲只在他的权威面前唯唯诺诺,那么,女儿看上去必定顺从柔弱,举止有度不敢张扬,一副大家闺秀的收敛和贤惠样。可惜,她没有自我。在日复一日的生涯中,不需要思考,只有服从;不需要选择,只要接受。这样,一个足够精致的吊线木偶被父亲制造出来了。

如果是太溺爱的父亲,他万事满足女儿的要求,生怕她的愿望成为泡影而留下人生遗憾。父亲在这种看似伟大的父爱的指导下,使她根本不需要顾忌父亲的看法,甚至即使明了父亲的意见,也可以充耳不闻。于是,全家随着女儿指挥棒的舞动生活。直到有那么一天,父亲无力继续承载她的要求,在遥远的他乡,她一如曾经疯狂追捧刘德华的杨丽娟,自我不受限制,恐怕除了她父亲,没有哪个男人能接受她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孩子失去自我便是废物,不懂得克制便是祸害,服从和不服从其实都隐含着悲剧,一个父亲真正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让女儿同时学会自我克制和自我坚持。

【对症指导】

所有的父亲对女儿都应保持一种姿态上的压制,这种压制要时刻存在,让她迟早习惯于面对;这种压制又不能过分强大,否则会让她畏缩。我们的目的是要用它来诱发女儿的反抗。孩子反抗时,父亲需要首先判断她的反抗是否合理。

对于合理的对抗,父亲可以让她获得胜利,告诉她不是因为她的反抗,父亲才退让,而是因为她反抗得合理;对于不合理的对抗,父亲必须让她的反抗失败,告诉她父亲的强制不是因为她的反抗,而是因为她反抗得不合理。让孩子在反抗中学会自我坚持,让她在失败中学会自我克制,让她在决定是否反抗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审视。

感情上体不体贴

好父亲――教女儿善解人意

差父亲――放任撒娇与撒泼

父亲是女儿情感世界的启蒙者,他们甚至能开发女儿的女性气质,让她们变得乖巧体贴。

今天的女孩大多是独生女,是掌上明珠。所有的父亲都怕亏待了女儿,所以总在琢磨她的心思: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她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亲单方面的关照和理解,这容易在她的意识中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自己天生就是被人理解和呵护的。所以长大以后,会撒娇的女孩多了,懂得男人需要的好女人却少了。偏偏今天的男孩子们也都是独生子,这可难办了。

体贴,对一个女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善解人意虽然是在人一生中不断塑造的,但她早期与父亲的交往却会促进或阻碍这种品质的发展。如果父亲不是一味地鼓励女儿撒娇,在他工作疲累的时候提醒女儿给自己捶个背,或者开车过收费站时让女儿帮忙从钱包里取零钱等等,那么,女儿的体贴意识将很大程度地受到父亲点拨。

【对症指导】

父亲应尽可能地让女儿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多用一些时间陪伴女儿,不要因为嫌麻烦而拒绝女儿的参与。你可以带领女儿一同进行很多男性活动,如修理家具、擦洗汽车、修剪花草等等。

经常与具有神奇力量的父亲一同完成某项工作,女孩肯定会懂得父亲的辛苦与成功,越来越理解男人。这无疑将带给女孩一种从内到外的质的改变。

择偶上谁优谁劣

好父亲――教女儿慧眼识珠

差父亲――天下唯己最完美

很多女儿在成年后会按照自己父亲的模式选择男友以及丈夫。在一本名为《爸爸们女儿们》的书中提到,父亲是女儿一生中认识和了解的第一个男人,父亲的形象潜意识中成为女儿选择男友以及丈夫的标准,就像许多男孩子成年后会以母亲为模本选择女友和妻子一样。与父亲同类型的男人令女儿更有安全感和亲切感。

另有一部分父亲会称自己的女婿:“那个讨厌的家伙!”这是因为某些女儿成年后选择和爸爸截然相反的男人作为男友以及丈夫。个中原因可能是父亲的形象令她们失望,于是走向另一端。当然还有一部分女儿因为他们的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了一种“可憎”的形象,成年后会对婚姻以及男人产生抵触。

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都应该让女儿对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你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绝不代表所有的男人。不要习惯于在她面前保持一个威严的表象,并力求这个表象看上去完美,任何完美的形象都是虚伪而脆弱的。

【对症指导】

父亲们不如现实点儿,从女儿小时候起,就用自己做个活教材:我哪里好,哪里不好,还有哪些可以改善;我哪件事做得对,哪件事做得不对,不对在什么地方。经常保持父女之间的这种交流,让女儿知道父亲也是可以评价的,并帮助她在评价父亲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评价男人。

在女儿到了开始异往的阶段,父亲一定要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起积极主导的作用。很多父亲觉得自己作为异性,不方便对女儿谈这样的话题,其实父亲从异性的角度给女儿的建议对女儿更有指导意义,这和母亲从同性的角度来看待此一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

上一篇:奇怪:孩子一考试就摔跤 下一篇:男孩另类的“青春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