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环境原则及色彩规划综述

时间:2022-04-23 12:41:11

街道环境原则及色彩规划综述

作者:彭鹤年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城市街道色彩设计规划原则

将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进行包装设计,是色彩科学的应用价值理论学说的发展,它张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思想,体现了对人和环境的尊重。它针对人居环境中城市路面大街小巷两边的街角、行人道和建筑物界面、广场路面、街道设施、绿化点缀等视觉元素进行一系列的艺术表达。如何将城市街道设施色彩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设计创意,如何将街道环境色彩进行系统的设计包装,体现出色彩规划在市政建设上的功能作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创意设计、包装美化、功能作用,无外乎就是与时俱进地对街道进行创新、创意的审美表达。街道色彩设计应以人为本,以自然和谐的审美理念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色彩科学理论观作指导。

1.突出应用的功能原则

城市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首先应该坚持应用原则,灵活地把脉城市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对这些街道界面的地理位置、光线强弱、色彩背景、冷暖效果、肌理对比、明度对比等基本情况要充分调查研究,并了解不同城市人们的审美取向。同时,要因地制宜地依据物体的造型特点、材料类别随形赋彩,将材料科学在吸收与反射的过程中的折射光和物体表面的光学原理运用在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之中。因为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色彩变化会增强城市街道的审美层次和视觉美感来达到应用性的功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现在,这句话已基本变成现实。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但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

2.强调色彩的地域原则

城市建筑色彩已逐渐在我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还滞后于我们的现代生活节奏和发展的步伐,还没有被政府官员、专业人士所重视和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文化艺术的封闭,加上生产力相对落后和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的限制所造成的。多数城市的街道界面色彩,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水泥灰色、白色或灰白色的砖瓦,都是由廉价易得的材料替代的。今天,城市建筑艺术和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不仅要规划好建筑色彩,还要根据所在城市街道的色彩个性展开设计,创造出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街道环境色彩。

3.规划色彩的有序原则

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应该按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既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便于街道界面的环境管理,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和设计应当纳入到城市规划的程序中。尤其是区域性的规划设计,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与建筑风格应该呈现出对比而又统一、对称中体现均衡有序的原则,应当在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设计中加以论证。在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设计中,色彩设计应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没有色彩设计的文件方案是不完整的文件方案,不能施工。在日本和韩国,新建的小区都有成套的色彩组合方案供选择使用。而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制度,多数地区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改变,城市街道色彩就很难按照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目前,我国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不仅在色彩方面,而且城市色彩规划工作还很滞后。笔者认为,急需做的便是制定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设计的比例、尺度、材料、质地、个性风格等方面的统一,使某些杂乱无章的街道在规划设计下获得色调的统一性,使城市街道色彩呈现出有序的张力。

4.自然色彩的和谐原则

为提高环境艺术质量,必须重视环境色彩的研究,才能避免街道环境设计中色彩混乱、单调、贫乏、大同小异等现象。而杂乱无章地运用各种艳丽的色彩装饰街道也是过分的“色彩污染”,在街道环境色彩中应以和谐的色彩理论进行规划,切忌五色杂陈到处泛滥,产生不和谐的视觉刺激。5.传统色彩的历史原则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的积淀,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为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格,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显示城市历史的真实和厚重性。而如何把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与新建筑协调起来,在新建筑里体现传统文脉呢?这就需要城市设计时在色彩方面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遵循历史审美原则,也要考虑现代的综合环境。如果城市的原有风貌已被破坏,那么在仅存的文物古迹周边,也要将其色调保持一致。例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其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在后来的城市规划中,便将现存的古建筑及其周边建筑用色调来融合,譬如用米黄色做外墙涂料,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色彩小环境。

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与环境因素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核心,是要把整体统一、材料表现、装饰美化设计三要素始终放在第一位,它是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核心要素。这里的要素包括形体、线条、色彩、肌理,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要求色彩在先,在造型变化中增强色彩效果,在差异中增加对比,实现对立统一。如果只有造型而没有色彩,那样的街道是没有审美价值的。同样,街道的色彩设计零乱没有章法,会使人产生视觉污染,如果只有统一没有变化那同样会使人产生呆板的感觉。城市街道色彩设计并非将城市街道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也不是彼此模仿,争赶时髦,而是以色彩审美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出整体统一的风格。如采用高纯度的色彩会有较强的刺激,容易给人们的生理、心理造成损害。2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的银座商业街霓虹灯招牌、广告牌充斥着辖区内的大街小巷,使人眼花缭乱,许多市民头晕目眩、心情烦躁,他们纷纷投诉,对杂乱的城市建筑色彩所造成的干扰表示强烈不满,后经城市色彩专家重新设计色彩,终于统一有序。

1.整体统一因素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设计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应立法逐步限制广告色彩,强化城市街道的对比要素,使对比要素在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对比和街道美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城市街道色彩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统一协调,坚持整体规划风格统一有序。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的规划设计是一种系统的规划设计,首先应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其他边上的辅助色,包括街道的街角点缀物及人行道花格子构造等的主要色调,以及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协调统一有序的设计要素。

2.肌理对比因素

材料质地肌理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城市的街道色彩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权。不少建筑在色彩上大做文章,但是材料的质地肌理表现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其实,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不是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进行外表装饰,而主要是在质地肌理方面做文章。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设计要特别注重材料质地肌理的运用。由于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不断发展,为城市街道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也为城市色彩设计提供了各类可能。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城市特色是时代科技与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中,应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去增强材料质地肌理美感,用色彩的肌理视觉语言区别不同的街道功能,增强材料质地肌理的审美效果,引导城市街道色彩体现出时代性和现代感。肌理材料的各种质地在花坛、树木、树叶的造型中可以转换成形态要素和形式语言。因此在街道色彩设计中,可以丰富街道界面形象的审美表现。很多时候再现和机械地模仿都是以审美表现为目的,以视觉属性上的超越、抽取物象实现从自然样式到艺术美的形式构成转化。在街道环境色彩设计创作中,运用各种特殊材料的肌理效果,达到了模仿并超越物体表面斑驳肌理规定性的效果,使街道界面呈现出斑斑驳驳的肌理美感。这种斑驳的肌理美感在城市街道环境设施色彩设计上,生动地表现了肌理的式样和变化。这种方法丰富了建筑艺术表现形式和肌理材料的表现特征。

3.美化装饰因素

城市街道的色彩美化是色彩设计运用的核心。这里的色彩美化包括对城市中所有的大街小巷、街道两边的街角、行人道和建筑物界面、广场路面、街道设施、绿化点缀等视觉元素进行一系列的装饰美化设计。色彩的美化构成,是装饰出新颖的、和谐的、美化的新形象。城市街道的设计应该坚持这个原则。城市街道的人行道可以用色彩美化,增添装饰色彩的和谐因子,利用物质材料本身造成色调、色度的差别,同时,装饰美化表现也要与人的心理性因素相结合。

上一篇:哲学发展的表现形式综述 下一篇:医疗的色彩设计应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