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2 11:40:28

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写作”中,对5~6年级学生写作要求:“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然而,在一贯的习作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重精批习改,代替学生寻找错别字,修改补充不通顺的句子,更有的直接把习作开头结尾抄给学生,让学生写出一个模子的习作,学生拿到后只是用眼瞥一下成绩,就丢到了一边。种种这些现象,只能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习作写作水平难以有真正程度上的提高。因此,小学高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自修自改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所以,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改互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

一、转变观念,变精批细改为自主修改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精批细改,往往会促成学生习作时的惰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自主修改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前的精批细改做法,放手让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多形式地自主修改文章。实践证明,学生反复修改一篇作文,往往比写一篇新作文更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二、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改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清楚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文稿的范例来让学生形成“文章不厌百遍改”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反复从自己的作文原稿和修改稿的比较中,认识到修改前后的差异,逐渐形成写作后自觉修改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内、课外开展一些作文兴趣活动。如,设立文章病院、组织修改病句等活动,营造一种和谐、互动的修改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三、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训练

学生自改作文可分为写前修改和写后修改两阶段。写前修改主要修改作文提纲,修改作文腹稿。写后修改主要是修改文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以读助改”的方法。可以分三步来指导:第一步,指导学生习作写完后,自己先默读一遍,在精心默读、凝思斟酌中,修改错别字、问题句子等,达到习作的“粗改”;第二步,指导学生在“粗改”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仔细推敲,从中再次修改,达到习作的“精改”;第三步,指导学生在“精改”的基础上,同桌、小组同学互读,小处着手、查缺补漏,从而达到习作的“细改”。

不仅在习作训练中反复修改,同时要求学生对每一篇日记、每一篇小练笔都在自读、互读(在家可以请家长帮助读)中反复补充修改。学生评改后,教师要仔细审评学生评改的作文,了解学生写作评改情况,对学生评改情况做出批改总评,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明确习作自改努力的方向。

学生的习作自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只有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间的了解和合作,才能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必要性 下一篇:课堂对话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