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04-22 06:57:21

论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要】信用证是19世纪发生的一次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上的革命,这种支付方式首次使不在交货现场的买卖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处于同等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重新找回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交易所具有的安全感,解决了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一体化浪潮的进一步冲击,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将会被普遍使用,基于此,本文对信用证支付方式下买卖双方在国际贸易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研究,针对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笔者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 信用证 风险 防范

一、信用证支付方式下买卖双方各自的主要风险

虽然信用证制度被广泛看作是安全的结算方式,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信用证同样也存在许多风险。造成风险的原因,主观上一般是由当事人的经验不足、过分轻信对方、受骗上当造成;客观上是由于信用证支付方式“只问单据,不管货物”的特点造成。所以,很多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多次利用信证进行诈骗,下面结合实际案例,从国际实践出发,对买卖双方在利用信用证进行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及风险进行归类总结

(一)信用证支付过程中买方的风险

1.信用证欺诈

对信用证诈骗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比较,买方相对要严重一些。要想让信用证制度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制订严格信用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银行陷入买卖双方买卖交易的纠葛中,也让信用证制度体现出其存在的真正意义。由此可见,银行如果对单据表面的真实性不加过问,单单凭表面相同的数据进行付款,那么不法分子就可以制造出虚假的单据从银行那里骗取款项。同时由于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的成本比较少,风险也小,获得的收益却比较大,所以国际上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的行为屡见增长。

有案例为证:1988年7月,海南省木材公司同新加坡达斌(私人)有限公司签定了一份购货合同,购进坤甸原木9000立方米,总值160余万美元。合同规定:1988年9月15日前首批装运,由马来西亚沙巴港运到中国海口市秀英港。木材公司申请中国银行海口市分行开出了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于1988年9月5日送到新加坡德累斯顿银行。信用证规定装船有效期为10月3日。新加坡达斌(私人)有限公司在接到信用证通知后,多次要求修改信用证的装船有效期。11月18日木材公司收到新加坡“帕特劳斯罗斯轮”船东发来的电报,称该船所载木材共9890立方米,货款总值180多万美元,预计11月27日抵达秀英港。同日,木材公司还接到中国银行海口分行的通知:信用证项下全套议付单证已由新加坡达斌(私人)有限公司提交送达海口中行。请于三日内来本行鉴定付款。木材公司断定:提单中与发票中所记载的原木根数及材积数,很可能不是通过实际丈量计算而是人为编造出来的,因而拒绝付款赎单。海口中行认为木材公司拒付的理由不充分。木材公司请求省政府进行干预,银行同意暂不支付。后来始终没有运载木材的船只抵达海口秀英港。海南木材公司通过广州海事法院冻结了信用证,最终终止了这起国际诈骗案。

此案例反映了信用证欺诈的以下方面:

(1)伪造单据

①商品检验证书

②海运提单

③保险单或保险凭证

④商业发票、出口许可证或产地证书

上述这些单据是都可以造假的,而且制造卖方的提单和发票是非常容易的事,多数只需拿到某公司的空白提单,填上应有的内容之后再签名就可以了;对于保险单有的公司是进行自己印刷进行造假,或者给保险公司交付一定的费用之后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保险单。凭借这些造假的文件,不法分子就可以去银行进行结算,至使买方遭受巨大的损失。

(2)银行无责任审查单证的真伪性

① 银行不具备论证单证文件的能力

如果非要银行来确认一份提单的真实性,需要银行:

a.拥有航运知识作为基础

b.无法联系到或联系到却问而不答的外国船东。

c.要花费相当的时间调查,还不一定保证能及时查到。

② 银行更不愿意去认证单据的真伪

银行辨认单证真伪的时间和费用无疑使国际利用信用证进行买卖交易的行业增加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对买卖双方都没有好处。

所以说在利用信用证进行交易的国际买卖行为,买方与卖方相比要承担着假单据的巨大风险,对此风险银行是概不负责的。

2.开证阶段风险

(1)延误开证日期,导致合同被取消

实际上操作中,进口商会做一些小动作,如不在规定的日期内开证,或者根本不开证,以此来逃避外汇汇率变化以及进口管制严格等问题。或者是添加对己方有利的附加项,诸如提高保险险种、变换目的港口、改换金额、更换包装等,从而让己方实现变更合同的企图。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信用证的开立虽以买卖合同为基础,但一经开立就成为独立的法律文件,不受合同的约束。银行审单只审核单据与信用证一致,不过问合同。如果开证申请人对合格单据付款后,发现货物与单据不一致,只能根据买卖合同和收到的相关单据与受益人和有关责任方交涉,与银行无关。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如规定价格条款为CIF或CFR,意思是由卖方来确定船只,法律上规定买方要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日期的第一天将信用证准备好。因为卖方只能确定装运的月份,多数都不能确定在具体的哪一天进行装运。如果买方在装运的第一天没有准备好信用证,银行是无法付款的,卖方自然也不会进行装运。假如买方继续延误开证日期而导致错过合同规定的装运日期,这对买方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卖方完全可以以买方延误开证为理由而解除合同,同时要求赔偿。

(2)买方所开立的信用证与合同不符,导致卖方不接受,合同被取消

信用证要完全与买卖合同匹配。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按照习惯信用证都是根据UPC500和买卖合同所要求的文件来开立。买方开证时不应另外设立一些条文或规定额外文件才允许结汇,否则无异于没有开信用证,必然会遭到卖方的拒绝。如不能及时改正,将导致卖方取消合同并提出索赔。

(二)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卖方的主要风险

对出口商来说,其只要收到资信较好银行开立的有效信用证以后,就可以向其往来银行申请利率较低的打包放款或其他装船前贷款。在货物出运以后,只要将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交给议付行,即可取得货款,加速了出口商的资金周转。另外,万一开证行因种种原因不能付款或拒绝付款,它有责任将代表货物的单据退给出口商,出口商虽收不到货款,但货权仍在自己手中,减少了损失。

从出口贸易角度分析,卖方(出口方)在信用证项下存在以下主要风险:

1.进口方不按合同规定开具信用证

原则上双方签定的合同要与信用证条款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因素,导致进口方不按规则开具信用证,合同无法正常被执行,使出口方遭受巨大的损失

(1)进口方不按规定开证或拒绝开证

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进口方会千方百计不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开证或者不开证。

(2)进口方在信用证中增添附加条款

有时为了达到变更合同的目的,进口方在信用证中添加比如单方面提高保险、更换项目、改变金额等对自己有利的一些额外的条款。

2.进口方故意设制障碍

进口方会利用合同以及信用证准确严格的基本原则,故意在开具的信用证中设置几项陷阱,增加一些不好履行的条款。比如故意写错字,规定不明确,条款内容相冲突。

3.进口方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信用证

进口方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银行的空白信用证,或者与银行职员恶意串通等方法非法制造假的信用证,交给出口方,出口方如果疏忽大意没有发现,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有这样的例子:有一家外贸公司曾以英国标准麦加利银行伯明翰分行的名开立了信用证,金额为USD 37,200,000元,通知行为伦敦国民西敏寺银行(NATIONAL WESTLMBVSTER BANK LTD。LONDON)。由于这个信用证的真实性不能被确定,所以这家公司在发货之前拿此证到某银行进行真伪签别。经过银行工作人员的审查,发现几点可疑之处:

a) 信用证的格式很陈旧,信封无寄件人地址,且邮戳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从何地寄出

b) 信用证限制通知行(伦敦国民西敏寺银行)议付,有违常规

c) 收单行的详细地址在银行年鉴上没有记载

d) 信用证的签名为印刷体,而非手写且无法核对

该信用证要求的目的地是尼日利亚,而在这个国家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的案件比较多,结合上述几点,银行与开证行的总行进行核查,判断此信用证为伪造信用证,避免了一起伪造信用证诈骗案。

4.进口商规定要求不易获得的单据的信用证

例如:信用证规定,要求受益人提供由商检局出具品质和数量及价格检验证明的条款,根据中国商品检验局的规定,商检局只能出具品质和数量的检验证明,而不能出具价格的检验证明。很明显,此单据非卖方所能获得,应及时要求买方通过银行修改,取消有关价格检验的词句。

5.涂改信用证诈骗

进口商将过期失效的信用证刻意涂改,变更原证的金额,装船期和受益人名称,并直接邮寄或面交受益人,以骗取出口货物。

例如:江苏某外贸公司曾收到一份由香港客商面交的信开信用证,金额为318万美元,当地中行审核后,发觉该证金额、装船期及受益人名称均有明显涂改痕迹,于是提醒受益人注意,应立即向开证行查询,最后查明此证是经客商涂改后交给外贸公司,企图以此要求我方银行向其开出630万美元的信用证,以便在国外招摇撞骗。事实上,这是一份早已过期失效的旧信用证。幸亏我方银行警惕性高,才及时制止了一起巨额信用证诈骗案。

6.规定必须另行指示才能生效的信用证

如果信用证规定须进一步指示才能装船、装船日期另行通知、进口许可证须核准、货物样品经检验认可等,都可能造成因不通知而不了了之,致使卖方备货后,由于货价的上涨或下跌而受损失。

二、对信用证支付下的风险预防措施

(一)慎重选择贸易伙伴

在寻找贸易伙伴和贸易机会时,应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如参加广交会等和实地考察)来接触和了解客户,不要与资信不明或资信不好的客户做生意。在签订合同前,应设法委托有关咨询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以便心中有数,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免错选贸易伙伴。

(二)预先在买卖合同中明确信用证的内容

买卖合同是信用证的基础,出口商日后收到的信用证内容如何,可预先在买卖合同里做出明确规定。大致包括:

1.开证日期(以开到日期为准)

2.信用证的有效期(装船后15天在出口地到期)

3.规定开证行

4.指定信用证的种类

5.备类单据名称与份数

6.规定出口商有权依照合同修改信用证条款,若进口商不按其要求修改,出口商有权提出损害赔偿

(三)慎重安排信用证的开立方式及条件

在信用证交易中,卖方必须严格按照信用证规定的条件去装船交单,才能取得货款。因此,卖方在订立买卖合同时,对有关信用证的开立方式及其条件,必须做出慎重的安排与选择,尽可能做到按自己认为满意的方式来安排信用证的开立,并对所接受的信用证条件都有绝对的把握履行,对于没有把握履行的条件不要订立或要求修改。

出口方及银行均要对信用证进行认真审查,审查范围及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核对信用证的内容与买卖合同是否一致,发现有出入的内容及无法执行的条款必须迅速要求进口商改正,而且只有收到开证行的改证通知书后方能装运货物,万不可轻信客户的允诺。

其次,审查信用证的可靠性。如信用证的真伪、开证行的信用、信用证的种类、信用证的生效等。对开证行的名称、地址和资信情况与银行年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疑点,立即向开证行或行查询,以确保来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开证行的可靠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信用证也不例外。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信用证支付过程风险增加,为防范并控制金融风险,我国商家及经营进出口业务的银行从业人员应熟悉国际惯例,了解与之相关的贸易、地理知识,掌握贸易方法及背景,与外国客户及银行交涉时,坚持有理、有据、有节地处理原则,自始自终把握主动,将信用证支付方式的风险降至最低,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贸易的顺利发展。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属于银行信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进出口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大大降低了交易风险,故在国际上得以广泛应用。但是,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以及银行审单时强调信用证的独立性加大了信用证风险防范的难度,一旦出口商出现违约或者欺诈行为,进口商将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面对信用证结算的风险,进口商认清欺诈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杨涛,就职于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部长,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上一篇:网上银行业务洗钱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浅谈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