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比较

时间:2022-04-22 12:08:33

【摘要】 目的:了解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结果:试验组体质量下降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均能取得颇佳的效果,临床治疗上要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选择术式。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胃上部癌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1-0148-03

胃上部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病症,易发于贲门到胃大弯、胃小弯上1/3连线部位,主要包括胃底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胃体上段癌,解剖结构特殊,发作初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患者难以察觉,后期逐渐伴有体重下降、进食梗噎等症状[1-3]。针对胃上部癌治疗而言,以手术为导向并辅以放疗、化疗、生物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模式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与胃上部癌临床诊断标准吻合;(2)临床资料齐全;(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肾、肝功能损害者;(2)精神障碍与相关精神疾病者;(3)妊娠期患者;(4)非原发性胃上部癌者;(5)全身感染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胃上部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28例,其中试验组男25例,女3例,年龄41~79岁,平均 (63.68±11.00)岁;病理分型:1例管状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3例粘液腺癌,11例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病理分期:4例Ⅱ期,18例Ⅲ期,6例Ⅳ期;癌灶直径:11例<5 m,17例≥5 cm。对照组男26例,女2例,年龄49~80岁,平均(66.04±8.59)岁;病理分型:2例管状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12例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1例印戒细胞癌;病理分期:8例Ⅱ期,17例Ⅲ期,3例Ⅳ期;癌灶直径:18例<5 cm,10例≥5 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静脉注射合并气管插管进行麻醉,以腹正中部位为切口极限,作常规切口,将黏膜与肌肉进行逐层分离,基于探查到病灶部位的前提下进行手术。试验组予以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27例行单纯性全胃切除术,1例联合脾切除术。对照组26例行单纯近端胃切除术,2例联合脾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前均未进行辅助化疗,术后应用四氢叶酸钙、氟尿嘧啶、紫杉醇进行化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下降状况、并发症发生状况,并观察术后1年患者生存率;(2)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于术前1 d、术后7 d留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按3000转/min的速度离心5 min,留取清液,进行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下降状况对比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试验组术后体质量下降至(2.23±0.53)kg,对照组降低至(2.45±0.64)kg,两组术后体质量下降状况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1年营养状况对比分析

术后1年,试验组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年营养状况综合比较 g/L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分析

术后,试验组5例(14.71%)患者出现了倾倒综合征,6例(17.65%)反流性食管炎,1例(2.94%)大出血,1例(2.94%)切口感染,1例(2.94%)肠梗阻,2例(5.88%)腹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47.06%;对照组4例(11.76%)倾倒综合征,7例(17.65%)反流性食管炎,1例(2.94%)腹腔积液,2例(5.88%)大出血,2例(5.88%)切口感染,1例(2.94%)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状况对比分析

经由术后随访发现,术后1年试验组存活32例,存活率为94.12%;对照组术后1年存活33例,存活率为97.06%。试验组术后1年存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胃上部癌病理机制分析

据相关研究资料报道,目前恶性肿瘤患病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全球每年胃癌患病人数约为100余万,中国约占41%左右,死亡患者为80万左右,中国约占34%[4]。而胃上部癌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亦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中国作为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的国家,其胃上部癌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且胃上部癌患者年龄逐渐走向年轻化。由此可见,对胃癌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而胃上部癌相关问题探究已成为了临床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胃上部癌发病机制而言,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可能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相关。由于胃上部癌早期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故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若治疗不及时,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

3.2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在胃上部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在临床上,手术作为胃上部癌治疗的关键手段,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亦为胃上部癌整体治疗中的主导方案。一般而言,近端胃切除术联合残胃食管吻合术治疗胃上部癌风险小,重建消化道后可促其与正常生理功能接近,在诸多基层医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经由临床研究发现,传统近端胃切除术后易出现烧心、返酸等消化液返流症,必须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数量与种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严重状况下,此类诸多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5]。同时,在临床生物学行为、病理生物学行为等方面上,由于胃下部癌与胃上部癌表现独特,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同时具有一定的浸润能力,易引起腹腔及淋巴结转移现象。当胃上部癌被浸润的深度高于基层时,其他胃周淋巴结易出现微转移。

近年来,文献[6]报道,在诸多大型回顾性研究中并未表明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多数状况下,即使不予以全胃切除术亦能达到根治目标。具体而言,在治疗中主要以重建消化道为根本目标,旨在改善患者消化道生理功能与运动功能。一般而言,重建消化道必须要具有相对的储存空间,且食糜要经流十二指肠,且具备防反流作用等条件。有学者指出,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易丧失研磨食物及胃混合功能,脂肪无法全部乳化,影响营养消化吸收,同时易缩短小肠排空时间,导致术后吸收不良。汪勇等[7]学者认为,全胃切除术后易丢失体脂,导致体质量降低。

针对近端胃切除术而言,可留取远端胃,其残胃联合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胃上部癌主要具有三个特点:(1)确保残胃无滞留。有学者认为,在选择胃切除时,要详细分析肿瘤类型、占据部位。由于胃上部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贲门周围、胰腺上缘、胃左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而择取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切除术对于淋巴结清扫无明显差异,故不推荐选择脾切除术。残胃联合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对淋巴结清扫不具有影响作用。(2)留取远端胃,促使储存空间扩大。(3)留取生理通道,促使食糜流经十二指肠,加快食糜与消化酶混合速度,便于消化,同时能调节患者胃肠激素,确保钙、铁、蛋白、脂类得到完全吸收[8]。本文研究结果提示,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血红蛋白等改变较大。

诸多学者认为,Ⅲ期、Ⅳ期胃上部癌患者必须要行全胃切除术。目前,全胃切除术能将区域淋巴结彻底清除,能防止切端癌残留[9]。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具有一定的代胃功能与抗返流作用,能有效规避返流性食管炎。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年,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两种术式治疗胃上部癌均可取得颇佳疗效。另外,针对早期胃上部癌患者来讲,予以近端胃切除术也可彻底清除早期边缘淋巴结,手术安全性高,且术后可重建消化道,恢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确保其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针对胃上部癌手术治疗方式而言,必须要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基于把握肿瘤分期、大小等特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切除术。就肿瘤分期较晚与淋巴结转移患者而言,可择取全胃切除术,能将病灶与周围淋巴组织彻底清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确保生存率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近端胃切除为主的缩小术式操作简单,可重建消化道,临床疗效确切,亦为胃上部癌治疗的有效方案。

参考文献

[1]易魁.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33):182-183.

[2]李兴禹,席多宏,李青松,等.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22-24.

[3]丁杰,廖国庆,晏仲舒,等.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meta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6):570-575.

[4]董静波,袁旦平,潘丽芳,等.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近端胃癌的疗效对比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6):645-646.

[5]陈红星,施祖群,董明都.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预后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10):1475-1476.

[6]张元军.胃上部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对照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82-84.

[7]汪勇,杨毅.近端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的Meta分析与综合评估[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9):68-69.

[8]张国烈,郑子芳,陈洪标.胃体或胃上部癌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的短期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64.

[9]鲁宏艺,李宗狂,蔡桂海.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14(4):365.

[10]王文睿,朱立桓,杨胜生,等.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贲门癌的疗效对比[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6):744-745.

(收稿日期:2014-07-25) (编辑:金燕)

上一篇: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支架式教学中的融合运用 下一篇: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采用气管插管与洗胃同时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