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背景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研究

时间:2022-04-22 11:55:21

标准化背景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研究

摘要:从当前国内外制造业回归和标准化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利用标准化促进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提升的目标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依据现有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研究,展开了标准化背景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分析。分别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化进程以及国际竞争优势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标准化策略。

关键词:标准化;贸易开放度;IIT指数;TC指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水平不断提升。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2014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据亚洲高科技产品出口的43.7%,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位高科技产品出口国。加强创新能力以及加快我国标准化战略进程,对于推动高技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化进程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随着“标准化+”先进制造的强力推进,国家标准委《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组织11家单位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标准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高技术产业作为当代尖端技术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制造业产业群,其标准化进程严重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发展。200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标准数最高为833项,较1995年的417项增长了99.85 %。整体来看,高技术产业标准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2000年)高技术产业标准数波动性较大,主要是在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提出了加快标准化工作的改革步伐,进而提高标准化工作实施的有效性,从而在200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标准数出现了一个高峰;第二阶段(2001~2008年)是巩固期,高技术产业标准保持稳步增长,较第一阶段标准数有小幅上涨;第三阶段(2009~2011年)是快速提升期。高技术产业标准数出现了第二个小高峰,主要得益于2008年后我国标准化工作重点的转变,促进标准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2012~2014年)呈现波动增长,2011年之后我国开始重视服务标准化工作,高技术产业标准数出现了大幅下降,之后得到了回升。整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化工作有一定提升,但是幅度不大,因此加快高技术产业标准化工作进程,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仍是当前的重点。

依据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标准存量占高技术产业标准存量的比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为42.56%,其次是医疗设备及仪器x表制造业为40.85%,两者比重之和达到83.41%,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的占比非常低,分别为2.37%、2.96%,充分显示了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发展结构的不均衡性。

(二)中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问题

2016年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完成了对13200多项强制性标准和计划的整合精简评估,将近10万项推荐性标准的集中复审,标准立项周期缩短了50%,“标准化+”行动拓展了新领域,先进制造标准化等工作成效显著。但是,我国标准依然存在供给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标准的老化、滞后、缺失等方面。从标准整体结构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标准数量仍然较少,标准供给有较大缺口。从标准制定效率来看,我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完全不能满足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标准更新速度来看,我国标准“标龄”高出美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按当前我国现有的人力财力,以及政府规定的标准制修订程序,如果把现有的国家标准全部复审一遍,则需要至少10年时间。从标准技术含量水平来看,我国标准整体水平不高。从参与国际标准活动方面来看,我国主导制定的ISO、IEC国际标准仅占其标准总数的0.5%,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匹配。

二、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一)高技术产业贸易开放度

高技术产业的贸易开放度主要是指一国某年的高技术进出口总额与该国当年GDP的比值大小,高技术进出口总额与GDP比值过高说明高技术产品贸易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比值过低则相反,即HO=(HM+HX)/GDP,其中HO代表高技术产品的贸易开放度,HM、HX分别代表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出口,GDP是国内生产总值。

经过对2000~2015年间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开放度的测算可知,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开放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从2000~2006年,呈递增的趋势,到2006年达到最高为19.21%,说明我国在逐步开放高技术产品贸易领域,使高技术产业能够更大程度的参与国际市场活动。然而发达国家高技术产品贸易开放度均保持在10%左右,表明我国高技术产品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高。因此,第二阶段从2007~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开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降到10.93%,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高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简称IIT),主要是为了测度产业内贸易程度。产业内贸易指数是衡量一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公式为:T=1-OX-MO/(X+M) ,T∈[0,1],T=0表示没有发生产业内贸易,T=1代表产业内进口额等于出口额。T值大小与产业内贸易程度呈正相关。

通过测算我国高技术产业IIT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自2002年以来,IIT指数均超过0.9,其中2004年IIT指数最高为0.99,十分接近1,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程度非常高。由于我国在深度上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使得产业分工更为细致,在面临活跃的国际市场时能够迅速调整自身生产能力。因此,较高的高技术产业内贸易是提高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三)高技术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

高技术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或地区的高技术出口额与世界高技术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的变化或高技术产品所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比值越高说明出口竞争力越大,竞争优势越强。计算公式为:国际市场占有率=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世界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但是增加幅度^小。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4.70%,2013年增加到最高为26.6%,增长了约6倍,2014年出现小幅下降。整体来看,自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市场地位逐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逐渐显著。因此,我国需进一步加强鼓励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加出口市场份额,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四)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与拉动率

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具体是指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净出口水平与一国或地区的GDP的比重。拉动率是GDP增长率与高技术产业贡献率的乘积,可以反映高技术产业贸易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程度。表1给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与拉动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拉动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2003年,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拉动率均为负值,主要是由我国高技术产业贸易逆差造成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负值,对经济的拉动能力也较低。即高技术产业贸易的贡献率低,表现为对本国经济较低的助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贸的发展水平,造成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较低的水平。第二阶段是2004~2007年,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拉动率均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1%、0.24%。这与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第三阶段是2008~2015年稳定发展期。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拉动率均为正值且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本国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的助推力,从而使对外贸易稳步提升,最终表现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稳定增加。

(五)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即TC指数,具体指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差额与其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取值范围(-1,1),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当TC指数大于零时,说明某产业或某类产品具有竞争优势,TC指数越接近1,竞争优势越强;当TC指数小于零时,说明某产业或某类产品具有竞争劣势,TC指数越接近-1,竞争劣势越大;当TC指数为零时,表明某产业或某类产品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力接近国际水平。我国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95~2003年,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贸易的逆差使得TC指数为负值,即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可以看出,TC指数处于增加的趋势,这也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在逐渐增加。自2004年以来,TC指数为正值,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贸易开使具有竞争优势,然而TC指数最高为0.098

三、对策建议

标准化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升级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关键环节的运行管控。组织开展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分析与计算的专项课题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智力要素,标准化作为产学研三者之间的中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项科研成果,一旦被转化为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发展,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国际竞争优势。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积极性,为标准创新提供夯实的科研人才基础。注重国际技术合作,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吸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在国内建设研发中心、生产中心,为标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有了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形成标准创新,从而促使中国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水平的国际标准,有利于增强其国际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武海峰,牛勇平.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07).

[2]于欣丽.加快标准化创新发展支撑科技强国与质量强国建设[N].中国质量报,2016-11-29.

[3]种栗.专利标准化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J].标准科学,2012(10).

[4]侯俊军,袁强,白杨.技术标准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十五批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15C113)。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上一篇:游客满意度与景区形象关系研究 下一篇: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