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岸坡稳定、浸没问题及评价

时间:2022-04-22 11:25:08

水库岸坡稳定、浸没问题及评价

摘 要 兴建水库和水利设施会引发严重的地质问题。水库蓄水会使两岸地下水位抬高,使周边地区发生“浸没”,甚至使有些地区发生沼泽化、盐渍化;水库受到冲刷和侵蚀会引起“库岸在造”,或形成滑坡、崩塌和侵蚀,或诱发古滑坡复活;若水库严重“渗漏”,将影响水利枢纽正常运行,后果不堪设想。本文以“陕西省甘泉县府村川水库工程”为依托,浅谈水库岸坡稳定问题及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 水利水电 库岸 渗漏 稳定 评价

府村川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的小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主要任务为解决规划兴建的甘泉县麻子街工业园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同时承担拦泥及下游防洪任务。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放水洞、溢洪道或溢洪洞等组成。其中拦河大坝拟建当地材料坝,放水洞位于左岸,溢洪道或溢洪洞位于右岸。兴建水库会引发一系列地质问题,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库岸的稳定问题。治理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

工程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m。地貌单元可分为黄土梁峁和河流阶地两大类型。本区主要出露地层有:侏罗系、白垩系砂岩、泥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工程区地处鄂尔多斯台拗中部,白于山以南,子午岭次级向斜以东,陕北台凹东南侧的单斜构造区,地层平缓,岩层倾向NW,倾角1~3度,断层少见,没有区域活动性断层,普遍发育一组NNW和NEE向X型共轭节理。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缓慢抬升为主,差异小,历史上地震频率低,震级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下水根据其埋藏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2水库岸坡稳定、浸没问题与评价

2.1水库渗漏问题及评价

府村川两岸塬面较宽,无低凹邻谷分布,无大的构造断裂,库岸岩面和地下水位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高程1039.30m,库盆由弱~微风化的砂岩夹泥岩组成,岩体属微透水性,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问题。

2.2水库岸坡稳定问题及评价

库岸边坡按岩性分为岩质岸坡、土质岸坡两种类型。

(1)岩质岸坡:库区岩面出露高程一般1060~1070m,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20~30m,库区岩质边坡长度5.6km,占库岸边坡长度的48%。岸边斜坡岩体比较完整,自然边坡40。庑钏蠡野镀抡迳鲜俏榷ǖ摹5植慷钙碌囟斡捎谀嘌矣鏊砘⒎缁逗傻纫蛩兀岵倭康谋浪婺P。运庥跋焐跷?

(2)土质岸坡:包括阶地岸坡及黄土斜坡,堆积物上部为黄土及砂卵石,下部为基岩。库区黄土边坡主要分布于河流凸岸地段,总长度6.1km,占库岸总长度的52%,自然边坡10。庑钏笕婊匪枪钩伤馑兜闹饕囟巍?

水库塌岸预测参数是根据坝区土工试验成果,参考黄土地区已成水库塌岸实测资料,水库塌岸宽度预测采用图解法,塌岸方量计算采用断面法,根据水库塌岸预测成果分析,水库塌岸主要发生在毛家安村附近,塌岸的最大宽度63m,预计水库塌岸总方量25.0万m3。

2.3水库淹没问题及评价

库盆压覆范围内无可开采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分布,但淹没河道耕地约990亩。

2.4水库淤积问题及评价

库区淤积物主要来源为两岸塬区及斜坡地表洪水携带泥沙,次为水库塌岸物质,宜应加强上游岸坡的绿化防护工程,从而改善和减少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

2.5水库诱发地震及评价

工程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南部,无较大规模的断裂分布,区内地质构造简单,岩层产状平缓,构造活动作用微弱,库区由侏罗系砂泥(页)岩互层组成,无可溶岩分布。综合分析认为水库工程不具备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库区地形封闭,河间地块宽厚,库盆主要由弱~微透水的厚层泥岩夹砂岩构成,库区两岸两岸地下水位高于设计库水位高程,水库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

(2)水库蓄水后存在塌岸问题,从水库塌岸预测成果来看,水库塌岸宽度一般20~40m。塌岸量约25万m3。水库淤积物的来源有两种:一是水库塌岸;二是洪水携带泥砂。

(3)库区浸没主要发生在库尾,初步估计浸没面积小于141亩。

(4)水库不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条件。

(5)工程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砼中钢筋无腐蚀性,对砼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河水在上游未有施工及其它污染条件下可经抽蓄净化处理后使用。

3.2建议

(1)进一步查清坝基、坝肩砂砾石层颗粒级配特征,试验研究其渗透破坏形式及允许比降。

(2)对石料场的料源进行详查、试验对比研究,以便确定经济合理的砼粗细骨料开采场地。

(3)应加强库区地质环境管理,严格规划,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工程建设协调统一起来,使地质环境保护与人类工程活动二者达到动态平衡,促进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甘泉县府村川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

[2] 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 孙广忠.地质工程理论与实践[M].地震出版社,1996.

上一篇:强化分析,注采联动,不断提高工况合格率 下一篇:软弱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