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辞天气正豪

时间:2022-04-22 09:51:50

骏马辞天气正豪

座落在西安城南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号称西北戏曲最高学府,各门类艺术精英在这里汇成了流光溢彩的星河。而青年作曲家、板胡琴师谭建春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一)

谭建春出生于西府千阳县。童年的他聪明、顽皮、胆大妄为。一日忽发奇想,将父亲谭异先生的心爱之物――板胡从墙上取下,试图像曾任专业琴师的父亲那样拉奏出美妙的声音,不料,弄断了琴弦。小小的他自知闯了大祸,忐忑不安地等待父亲的斥责。未曾想父亲不仅没有动怒,反而为他重新上好了弦,选了两首简单的曲牌,鼓励他继续练琴。而不到10岁的建春,竟然无师自通,将乐曲演奏得像模像样。父亲欣喜后继有人,激动地两眼放光,随即便担当起建春音乐生涯的启蒙重任。从此,建春凭借板胡,名扬千阳县四里八乡。又凭借板胡,敲开了省戏曲研究院的大门,成为一名专攻板胡的学员。这时是1980年,建春14岁。

刚从山城走出来的建春,面对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常常显得懵懵懂懂,无所适从,但毕生将从事秦腔音乐事业的信念,却是明晰而坚定。在训练班里,他有幸师事于一代板胡宗师王东生先生。王老师艺德高尚,性情耿直,演奏技巧娴熟超凡,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作为“关门”弟子的小建春,使他由衷地崇拜和折服。他像一只嗷嗷待哺的雏鹰,拼命地汲取着艺术的营养,渴望着能早日学到恩师的精湛技艺,用自己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坐科七年,他以“勤、默、忍”三字为座右铭。无论寒冬酷暑,他总是起早贪黑,刻苦练技,对音乐理论更是用心钻研。在王东生、吉吹让家的指导下,他对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剧种的传统音乐知识广泛涉猎,板胡演奏技艺进步神速,二胡、笛子、硬弦、唢呐、打击乐的操奏也得心应手。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供职于青年团任首席板胡演奏员,在《鬼怨・杀生》、《悟空借扇》、《杨七娘》、《十五贯》、《金碗钗》、《卷席筒》等数十部剧目中担任主奏。他的演奏风格刚柔并蓄、朴素大方、雄壮委婉、富于变化,得到了中国著名板胡演奏家张长城、原野等专家的肯定,并在西北五省区“太阳杯”民族戏曲邀请大奖赛中,荣获板胡主奏一等奖。

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七年稍纵即逝的学艺生涯,建春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领略了音乐天地的无穷魅力,他知道的越多,就更加感到懂的很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冲动促使他在艺术生涯之路上坚忍不拔地努力迈进,其间虽然苦不堪言,他却情有独钟。

如果说最初入行是出于兴趣,被研究院“伯乐”相中是得益于幸运的话,坐上青年团板胡头把交椅则完全是由于建春的刻苦、好学。对戏曲音乐的热爱和不懈追求,成就了这位有心人的事业,

(二)

人可以冲天而起,也可以划地为牢。真正的强者,并不是想压倒一切的人,而只是不想被一切所压倒。青年团首席琴师的角色,是非常容易使人滋生自满情绪,产生惰性心理的位置。年轻的建春也曾经志得意满过一阵子。但他注定是一个跟自己过不去的人。随着音乐艺术的无限性与自身素质有限性的矛盾日渐突出,随着浮躁心态的逐渐平复,建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感到需要以一种新的压力来撞击现状,迫使自己从“艺人”向“艺术家”过渡,他选择了新的挑战。继1999年完成了音乐专业的大专课程之后,他又如愿于2002年取得了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的本科文凭。锲而不舍的深造,使建春获得了更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在戏曲界同仁们普遍闲散度日的岁月里,他却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艰辛中,挖掘潜力,磨炼意志,品味着自己独有的乐趣。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使他有能力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对民族戏曲音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作为新一代秦腔音乐人的责任。近年来,他编著整理并出版了《秦腔优秀唱腔荟萃》、《任哲中唱腔精选》、《王东生演奏艺术》、《秦腔音乐常识》(与马骥合作编著),先后发表了《秦腔音乐的表现力》、《音乐――戏曲之魂》、《戏曲伴奏浅说》、《简谈秦腔板胡演奏技法》、《秦腔打击乐的职能》、《琴师与鼓师》、《秦腔板胡变革概述》等论文数十篇,获得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编辑整理奖”及“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论文三等奖”。在编整《任哲中唱腔精选》一书时,他与任老师面面相对,一个唱一个记。有时对一句唱腔的某个音符,都要反复推敲,再三斟酌,力求准确无误,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部凝聚了任哲中先生生命最后的蓄量的著作,和着建春无私的汗水与心血。他说:“我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许多前辈艺术家将他们为之奋斗一生而创造的艺术结晶带到另一个世界去,这对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来说,将是莫大的损失。我一定要竭尽全力,把他们创造的艺术精品整理成书,使之流传下来,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在戏曲艺术陷入低谷之际,建春像“红舞鞋”中那位孤独的舞者,永不停息地跳跃旋转,用尽浑身解数,打造着人生,也凸现了秦腔音乐的华彩。他的努力,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其宝贵的艺术价值,也必将被历史所证明。

人们欣喜地注意到,如今的建春在事业上已日臻成熟。由他担任作曲(含合作)的大小剧目三十余部被搬上了舞台。其中《迟开的玫瑰》、《柳书传奇》、《梨花情》、《悠悠春晖》、《剪不断的情丝》、《鹊桥会》、《钗头凤》、《长亭送别》、《孟姜女》、《六月雪》、《花木兰》、《春之曲》等作品历获国家级、省级作曲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建春在秦腔音乐领域里的所有工作,都贯之以一种自觉的艺术价值意识。在极富个性的艺术结构系统里,有前辈经验的升华,有创造的结晶,有毕生的梦想,也有刹那的感兴,浸润了悠长的期冀与追索,寓示了较为丰富的文化意蕴。

法国哲人拉罗什福科说:“评价一个人不应当根据他的才能,而应当根据他怎样善于发挥才能。”终于有所感悟: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搏弈,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在它不断的选择与创造中所完成的自己的作品。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可以向着完美努力。一个人的快乐与成功,一半在于接受了诱惑,一半在于拒绝了诱惑。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建春,勤于思索、知难而进,在人生道路上作出了正确的抉择。

(三)

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建春深知,要想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书籍,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他时常反省自己初出茅庐时的轻狂,矫正着性格中与生俱来的暴躁;他将创作状态下难以抑制的激情藏在深夜,而在日常示人的却是谨言慎行。他有意识地规范着自己,力求使自己能够成为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艺术人才。与某些狂傲狷介的音乐人相比,谭建春更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谦谦君子,表现出沉稳、自信、谦逊的性格特征,而不断的自我反思使他的品格日益完善。

记得有一次,由建春担任主奏的一个重点剧目在即将上演之际被团里临阵换将,失去演出机会的建春情绪十分低落。当时许多人担心遭此打击,他会一蹶不振。而建春在最初的冲动过后,平静下来,对自己进行了认真的剖析。他发现,正是由于自身的不足导致了今天这样的后果,自己应当勇敢地承担起责任。面对挫折,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总结得失,咬牙坚持,不断修正错误,将失败的教训变为成功的借鉴,终使人生中一个个小小的失败产生了强烈的反弹。

为了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艺术积淀,建春还进行了多元化的艺术实践。他拜名家为师,苦练书法;在影视剧里客串角色;在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戏曲百花园”栏目中主讲“秦腔音乐知识”讲座。而这些他居然都干得有声有色:出版了《谭建春书法集》,其书法作品入选《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作品集》、国画作品入选文化系统《全国中青年书法、绘画展览》,有的作品还在新加坡、芬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流传;在电影《桃花满天红》中饰演春娃,并兼板胡演奏。在中央电视台和西安影视艺术中心合拍的电视连续剧《残阳如血》中饰演的主要角色戴元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观众的青睐;由他主讲的音乐讲座也广受群众欢迎。一位从小学艺的年轻人,兴趣如此广泛,成绩如此突出,不由人刮目相看。可他却说:“我的生命是秦腔,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生命的积累,我愿做一个秦腔艺术的忠诚卫士”。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建春才能在人生的激流中耐得寂寞,以苦为乐,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牢牢驾驭着前进的方向。

成功是积累历练,也是一种沉潜,更是一种品格能力。在长期的奋斗中,建春始终把成功作为一种过程的积累,并且愿意将这种积累与大家分享。他从不留恋已有的成就,而致力于在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升华。这个过程也许会有失败、会有风险,但它恰恰是成长的需要。为什么成功者可永不言败,正是由于拥有成功品格的人首先已经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以及不屈不挠的斗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春是一位成功者。

(四)

改革开放的洪流,冲刷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更新人们思想观念的同时,也不免泥沙俱下,混杂着些许消极的人生态度和腐朽的生活方式。而儒雅、俊朗的建春,从不受声色犬马的干扰,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呵护着心灵中那一方健康的净土。他拥有一个美丽而贤惠的妻子,可爱而“狡猾’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妻子和儿子,漫漫人生之旅能拥有他们,我只能感谢上苍开明”。这是建春的肺腑之言。温馨而幸福的家不仅给了建春无尽的灵感、充盈的柔情,还赋予他明净、善良的感情世界。对父母他恪尽孝道、对朋友他古道热肠,对恩师更是情深意重。

当年,王东生老师突患重病,建春得知消息,马上从家乡赶回西安,在老师病榻前服待了几十天。为了让偏瘫的恩师尽快恢复健康,他和师兄们精心照料,端茶喂饭、刷洗屎尿。曾有一天因劳累过度忘记封炉子,导致煤气中毒,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大祸。对于这次险些搭上性命的遭遇,建春至今无怨无悔。每当回忆往昔,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恩师的悉心教诲。

戏曲是门综合艺术,纵然个人才高八斗,离开集体的力量都将一事无成。成绩斐然的建春对此深有感触。他待人热情、真诚,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许多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像著名作曲家王激先生、青年音乐家郭全民先生等都给予他多方面的扶持与帮助。朋友遇到困难,他会无私地伸出援手;同仁们取得成就,他亦发自内心地高兴。“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是建春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他难能可贵的长处。

从艺至今,建春在秦腔音乐领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热情,从未感觉有丝毫的厌倦和淡漠,音乐创作、板胡演奏,是他情感砝码上的最重。在社会上流行“享受生活”、追求“票子”、“房子”之时,他却心无旁骛,咬定青山不放松。他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目标,豪无保留地将全部心智交给所热爱的事业,用卓有成效的工作,展现着自己对民族戏曲、秦腔音乐的迷恋和痴情。事业的支撑使他的情感世界显得丰满而纯净。

“大鹏出海翎犹湿,骏马辞天气正豪”。已过而立之年的建春,今后的路还很长。人们有理由期待,建春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用智慧和汗水筑就理想的长城。■

上一篇:戏与技的融合 下一篇:皮影戏入疆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