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4-22 07:01:06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创伤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关节镜;骨折复位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b)-0024-02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属于膝关节创伤中的一类,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增加了复位固定的难度,是骨科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1]。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在早期就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以避免发生慢性塌陷情况[2-3],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对术后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扰。目前创伤关节镜的使用比较广泛,具有切口小、创伤低、疗效好的特点,对各类骨折和关节损伤有明显优势,为此本文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骨科进行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30例,采取创伤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4~70岁,平均44.9岁;交通事故伤11例,坠落伤9例,其他原因致伤10例;后内侧骨折19例,后外侧骨折11例,均为单侧新鲜闭合性骨折[4];Schazker骨折分型:Ⅰ型骨折7例,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9例,Ⅳ型骨折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44.7岁,交通事故伤12例,坠落伤10例,其他原因致伤8例;后内侧骨折20例,后外侧骨折10例,均为单侧新鲜闭合性骨折;Schazker骨折分型:Ⅰ型7例,Ⅱ型7例,Ⅲ型7例,Ⅳ型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创伤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手术治疗,首先行硬模外麻醉,将关节镜置入手术部位,分析患者关节情况,判断骨折块移位距离和严重程度,对软骨面塌陷情况进行分析,此时还需要注意韧带和半月板的受伤情况,对已经出现半月板撕裂的患者要及时切除掉撕裂半月板,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要通过等离子刀热疗紧缩处理方式来恢复其原有功能。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手术操作,具体复位固定方式要依据Schazker分型[5]确定,Ⅰ型骨折患者采取推挤骨块复位方法,用克氏针固定复位后骨块,通过关节镜观察复位完整度,确认无恙后将再用空心螺钉重新固定,而针对Ⅱ、Ⅲ、Ⅳ型患者应先规划钢板位置,在其侧边做一条适宜长度的纵切口,将骨折线暴露出来,于骨折线下方1.8 cm的位置,切开一个长宽分别为1.4、1.2 cm的骨窗,同时利用顶棒撬来拔冲顶,复位处于塌陷状态的关节,利用自体髂骨填补骨缺损区域,利用钢板固定复位后的骨块。手术完毕后利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导患者抬高下肢,通过加压和包扎的形式来保持膝关节伸直状态,50 h后解除绷带,安排患者进行CPM功能锻炼活动,3次/d。对半月板和韧带损伤的患者添加一副长腿支具,术后4个月禁止负重行走,定期进行X线检查确认骨折愈合程度。

对照组患者采取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在外侧髁后外侧骨的位置上作倒“L”形切口。切口起于腘窝横纹中线偏内侧,顺皮肤横纹向外侧,沿腓肠肌外侧头,平行于腓骨延伸向下。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桡骨远端锁定接骨板预弯后置于外侧髁后侧,依次钻孔,拧入锁定螺钉。C型臂X线机透照满意后,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置负压引流管1根于切口内引出,逐层缝合切口。手术完毕后按照观察组处理方式进行操作。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1.3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6]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规定每项指标分值为5分,包括膝关节活动度、疼痛感、行走能力和膝伸直缺失度、稳定性,总分25分,评分>21分为优, 16~20分为良,8~15分为可,4~8分为差;患者对骨折复位满意度则采取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7]判断,规定每项指标分值为5分,包括膝内外翻、髁塌陷和髁宽加长,总分15分,满分15分为优,10~14分为良,6~13分为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满意情况的比较

根据膝内外翻、髁塌陷等指标来统计患者对骨折复位满意情况,观察组患者优良率达93.3%,远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节镜是骨科手术过程中常用的内镜之一,利用端午透镜来发挥内窥作用,监视器会实时、动态地反映出关节内部情况,在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均有应用。创伤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明显优势,在为术者提供了开阔视野的基础上[8],小切口模式能清晰呈现骨折移位或组织损伤现象,为骨块固定和处理损伤问题提供了保障,两项工作同时进行能避免产生游离体,造成更大的关节损伤。关节镜在发挥诊断作用的同时具有治疗作用,利用小切口来处理软组织,打破了往常暴露关节腔和关节囊的形式[9],对预防感染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作用,优化了关节部位的生物学环境。对患者而言选择创伤关节镜手术能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受到内外翻应力的作用而导致骨折或半月板拉伤[10],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难以快速恢复关节稳定性,手术过程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且术后容易留下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伴随医学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创伤关节镜已经成熟运用于各类骨科手术中,它利用内部透镜来观察病灶情况,明确治疗位置方向。本文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达93.3%,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了关节稳定性,是临床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帆,罗晓东,叶茂,等.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33-34,37.

[2] 王琦,蒋垚.老年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关节镜下治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3):248-250.

[3] 王再德,刘丹平.两种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29(3):207-210.

[4] 韩家宏,雷楚株,李仁鹏.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8例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3):5-6.

[5] 周耀东,刘进炼,周青,等.关节镜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2):133-135.

[6] 方钦正,史晨辉,董金波,等.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46-1447,1450.

[7] 吴宁,顾梦臻,徐志英,等.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6,9(6):517-518.

[8] 王伯通,陈刚,王军,等.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与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128-130.

[9] 黄遂柱,赵甲军,赵永强,等.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8):111-113.

[10] 王宝军,高化,李亚东,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8):56-57.

(收稿日期:2013-07-03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高血压性心脏病69例治疗分析 下一篇:瘢痕子宫再分娩剖宫产相关因素与并发症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