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开幕式

时间:2022-04-22 04:24:37

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奥运会的重头戏,那里聚集了张艺谋等一批中国顶级的艺术家,全世界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这场史诗般的演出。但是还有比这更让人关心和瞩目的,开幕式上会不会下雨?比赛期间的天气情况如何?随着奥运会会期的临近,气象部门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让这些疑问逐渐清晰起来。

采写/《小康》记者李秀江

八月的北京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可能大雨倾盆。气象部门尽可能做到的是,在老天爷“变脸”之前预测出“喜、怒、哀、乐”的变化程度,这是直接关系到北京奥运会尤其是开幕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据北京30多年历史资料统计分析表明,8月8日的北京全天降雨概率为47%,其中小雨居多,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概率只有6%。但是近一个月以来的多雨天气让所有的人不敢有丝毫大意,即便是几毫米的小雨也会使开幕式的演出受到影响。气象专家虽然不能保证天气预报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正在努力将天气变化一览无遗地提前告知奥运会的相关机构。

人工控雨还处于试验阶段

8月的北京正值主汛期,天气复杂多变,时常会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面临的预报要素要比前几届奥运会多。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介绍,雅典奥运会期间,正值当地旱季,降水稀少天气晴朗;悉尼奥运会期间正值当地春末,处在干季雨季过渡期,与往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会的气象服务难度更大。

尽管暴雨高温等天气对奥运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气象专家表示,北京总体的天气情况还是有利于开展体育比赛的。“开幕式选择8月8日是符合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说,从气侯角度来讲,8月7日是立秋,从太阳旋转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情况看,应该是天气转折的时间,前后肯定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开幕式选择在8月8日是有科学依据的。

气象是一门自然预测科学,既然是预测学就有很多不确定性。孙继松表示,北京市气象局的主要任务是把8月8日是什么样的天气尽最大可能预报准了,开幕式的时候是否下雨现在谁也不敢说,因为长期预报的上限只能说到天气趋势,而达不到“几时行风,几时布云,几时下雨”的水平。

除了尽可能实现准确的预报之外,北京市气象局还在技术上尝试人工消雨作业的可能性,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举行做一些尽可能的保障。

不过,孙继松强调,人工消雨作业只能针对范围较小、强度较弱的天气起作用,而对于较大的雨量,水平最高的气象专家也只能“望雨兴叹”而无回天之力。

专家表示,人工控雨还处于试验阶段,只能对一些较弱的天气进行人工影响,至于影响较的大降雨过程,目前的科学认识和技术手段还实现不了。如果预报有弱雨,气象部门可以采取一些人工办法,比如通过高炮、火箭等提前让雨在上游地区下,减少对奥运场馆的影响,如果雨很大,奥组委会根据准确的天气预报做出相应的措施。

为开幕式设置三道防线

对于人工控雨,气象专家解释说这方面的许多基础问题仍没有解决,因此只能对小范围且较弱的局部降水起到较好效果,其预期目标是希望能够对10毫米以下的降水有作用。

北京市气象局副总工程师王玉彬介绍,目前针对人工控雨有两套方案,一是让雨水提前下,即在奥运场馆的保护区范围之外,让周边的雨水提前落下,也就是在北京以外的地区实施“人工增雨”,从而减小奥运场馆附近降雨的可能性。另一种方案则是人工消减雨,抑制降水量,通过局部改变云层的结构,从而使得雨水少下或者不下。

对于气象部门而言,“人工增雨”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在中国任何一个县级的气象人员都能熟练运用。但其关键在于之前的天气预报准不准确,只有在准确预报的前提下,才能把雨拦截在奥运场馆之外。也就是说,只有准确地预测出积雨云什么时间到了什么位置,才能准确地把碘化银火箭弹打进积雨云里,才能实现人工控雨的目的。

另外,信息传递的速度也直接影响到人工控雨的效果,作为专业的人工控雨部门――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24小时都设有值班员,他们可以直接联系下属区县二级指挥中心和地面作业人员。出现天气状况,该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先选择好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云层和场地,然后向空管部门申请作业空域,接着向下布置,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

对于奥运期间小范围内的人工控雨,气象专家还是有信心的。北京市气象部门从2002年起就开展了针对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人工消云减雨研究,已累积投入科研经费350万元。2007年8月7日,北京市气象部门在延庆、昌平、海淀3个区县进行小规模消云减雨演练,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实施多架飞机消云减雨的联合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奥运会开闭幕式期间可能出现的降雨、冰雹天气,气象部门以北京市区为中心,沿半径90公里至120公里、45公里至60公里、15公里至20公里的范围内设置三道防线,利用飞机、火箭等设备,对影响北京地区的云、雨实施拦截,减弱或消除阴云、降雨对奥运会的影响。

这种做法只能说是尽可能的“影响天气”,而不是“控制天气。”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蔷说,目前,人工消云减雨作业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处于科学试验的范畴,受技术和科学水平限制,目前只能做到对小范围且较弱的局部降水实施人工消雨作业,对于较强降水,还做不到完全消雨。

每三小时预报一次天气情况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多云转阴,午后有雷阵雨……”这样的天气预报在奥运会期间将会精确到三个小时内,而且预报内容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和专业化,预报落点精确到每个场馆,预报要素精确到具体量值。

气象专家介绍,2008年奥运会的每个场馆都会有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还会根据各个场馆竞赛项目的不同,及时滚动、不断更新修正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力求提供精细化和多样化的监测信息。

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天气预报的要求是“至少一天滚动更新4次、每3小时预报一次、个别情况下每1小时预报一次。” 北京奥运会的天气服务已经完全达到了这个要求。气象专家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气象部门要把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的观测资料充分运用起来,通过数值预报模式和大型计算机的运用,并通过预报员进一步调整、修正,最终达到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奥运会期间,气象卫星图片将从原来的每一小时一张,变成每半小时一张,雷达数据资料将5-6分钟更新,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将5-10分钟更新一次,闪电定位观测资料将实时更新。

“现在的精细化观测是每一小时一次,理论上观测信息还可以更精细化,但是没有现实意义,比如说五分钟的观测温度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一小时就足够了。”北京市气象局副总工程师王玉彬说,预报和观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经常说一小时的观测信息,不等于一小时的预报信息,这是有很大区别的。观测是说当时的情况,预报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预测未来的情况怎么样,观测的准确率是很高的,但预报就不是这样了,它是概率科学,这就有一个准确率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北京地区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在80%左右,尤其进入4月以来北京降水量多且频繁,气象部门都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奥运期间,观众们可以通过电视、相关网站、广播、手机短信等等渠道,实现更精细化的“今天天气早知道。”

链接

气象因素对体育赛事的影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限制性的,比如狂风暴雨限制了各项室外赛事进行,运动员在35℃以上高温酷暑下进行运动会造成中暑休克。第二类是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运动员在同一赛场虽可决出名次,但如果遇上高度影响的天气,则会使比赛成绩受到影响。例如,逆风使短跑成绩降低,顺风则使成绩提高,另外逆风可使投掷成绩提高。第三类是影响体能的发挥。例如,湿度太大,运动员会感到烦恼郁闷;湿度太小,运动员又有干渴烦燥的感觉。

帆船运动对于风力有着异常严格的要求。风速低于每秒3米就无法为帆船提供足够的动力,赛事组织者必须要等到风力足够强时,才可以进行比赛;而风速一旦超过20米/秒,又会威胁到运动员的安全,比赛必须立即取消,择日再赛。

而对于同为水上运动的皮划艇来说,对于风力的要求就没有如此严格,它所关注的则是风向。侧风,即垂直于艇身的风向直接威胁到赛艇运动的“命门”,非常容易造成赛艇的侧翻。在这种风向下,即使风力并不大,比赛也无法正常进行。

相对于水上运动,陆上的户外运动,尤其是马拉松、铁人三项赛这类的长时间耐久性运动,对于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消耗大量能量的运动会对运动员的身体机理造成很大伤害,所以这类比赛通常会安排在早上或者傍晚进行。

上一篇:特许小商品的中国元素 下一篇:廖晓义: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