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提升衡水市电子政务水平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1 08:07:56

关于加快提升衡水市电子政务水平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更加优化了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和服务功能,优化政府组织和工作流程,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精益部门分离、高效、诚实、公平的政府运作平台。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衡水市政府不断增加投资力度,持续集成的电子政务发展资源,有效地改善了地方政府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政府办公的简约化形式。本文主要探讨衡水市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子政务 水平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09-01

一、目前衡水市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有限,没有完善的电子政务规划、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资源共享和跨部门业务协调不够。主要是指电子政务的网站信息没有完全共享,跨部门的业务往来、信息资源没有很好地互相利用;部门之间的政务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标准体系没有形成。开发信息资源的应用力度不够,更没有综合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对稳定的信息安全管理设施和规范的管理措施,相关法制建设薄弱,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不能适用实际需求;由于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这就导致了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各县市区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影响了全市电子政务应用开展。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积极探索,加强领导,实现管理体制上的新突破

一个地方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如何,关键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虽然我市目前已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但是还存在职能交叉、责权不清等问题。对此,我市应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心与窗口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人例会制度,及时通报和研究窗口服务工作,部署和落实中心的各项工作,更有利于单位与窗口之间的业务交流和沟通。二是进一步推进单位领导窗口带班和现场办公制度,强化窗口管理,及时改进落后的审批服务模式,确保项目在中心集中办理,现场办结,公开透明,提高窗口办件的效率。三是进一步探索“政务超市”的科学管理方法,完善对窗口的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及时、客观、公正开展窗口的绩效评价。中心要把“管人”和“治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及时掌握其社会反响情况,强化服务理念,培育中心文化。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服务优、行为举止规范的窗口工作人员队伍,促进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电子政务资金保障体系,提高资金利用率

为保证电子政务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要建立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保障体系,建立衡水市电子政务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该专项资金由衡水市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调度,为全市重大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努力提高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资金分散投入、分散使用和分散管理。

依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和创新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解决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积极运作符合当前电子政务发展方向的国家支持项目,努力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积极引进国内大型IT公司在衡水市推广电子政务模式,以达到借助上级支持和社会力量共同促进衡水市电子政务发展的目的。

(三)强化整合,促进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衡水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应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依托市内基础网络设施,整合构建基于一个传输通道的公务内外网。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衡水市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定本级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与管理部门,提出本市网络建设整合方案及实施意见,整合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

(四)拓宽思路实现服务功能上的新突破

一是打造政务服务“航空母舰”,切实增强政务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政务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空间,延长服务链,将行政许可相关联的行政服务项目,实现“审批一站式服务、收支一个漏斗进出、公共服务俱全”的大服务格局,真正把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名符其实的“政务超市”和公共服务的“航空母舰”,全方位地服务社会和群众。二是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服务体系。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将便民服务的触角向基层延伸是各地政务服务中心面临的新课题。依靠政务服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强化基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逐步建立乡镇政务大厅,在服务场地、服务设施、服务人员和服务内容上提供切实保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政府服务的亲民、爱民、为民、利民等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基于业务流程外包的软件测试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下一篇:浅谈强化企业合同管理 预防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