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感染使用超短波进行理疗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21 05:28:50

化脓性感染使用超短波进行理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化脓性感染使用超短波进行理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自本院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伤口化脓性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短超波物理治疗疗,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伤口化脓性感染患者经超短波理疗后,治愈率为35.42%,显效率45.83%,有效率16.67%,无效率2.08%,总有效率为97.92%。结论 采用超短波治疗化脓性感染患者,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毒副作用、无痛苦、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等优势,在临床治疗化脓性感染疾病中,值得优先考虑。

关键词:化脓性感染;超短波;理疗;临床

化脓性感染又被称作非特异性感染,主要包括有急性乳腺炎、丹毒、痈、疖等,化脓性感染大多是由于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致病菌侵入所造成的。近年来,随着超短波理化治疗的研发与应用,其在治疗化脓性感染疾病中,较单纯手术或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因此,本院就将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伤口化脓性感染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短波理疗,现将临床治疗效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本院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伤口化脓性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为(33±5.73)岁;患者伤口均出现红、热、肿现象,且伴有一定量的脓性分泌物,临床症状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发热、伤口疼痛、头痛等。经细菌培养发现,大肠杆菌感染者10例,真菌感染者4例,葡萄球菌感染者13例,链球菌感染者12例,绿脓杆菌感染者9例。其中,伤口创面2~5cm者11例,6~8cm者23例,9~11cm者14例;创口深度0.4~1.7cm,平均深度为(1.1±0.29)cm。

1.2方法 48例伤口化脓性感染患者均行超短波理疗:治疗前,先对患者伤口创面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清洗,然后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之后,采用功率为200W,频率为40.68MHz,板状电极14cm*10cm*2的超短波理疗机,预热3~5min之后,再前后对置于患者伤口2~5cm外,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以微热或温热的功率连续治疗15~20min,1次/d,10~20次/疗程。所有患者均在超短波理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抗菌、排脓等辅治疗,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1]。

1.3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治愈:患者伤口或创面完全愈合,或是已经形成瘢痕;显效:患者伤口或创面愈合程度在60%以上,且炎症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伤口或创面明显缩小,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愈合程度30~60%;无效: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无明显好转,甚至是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48例伤口化脓性感染患者均采用超短波理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观察发现,其中,治愈17例,占35.42%,显效22例,占45.83%,有效8例,占16.67%,无效1例,占2.08%,总有效率为97.92%。对已经治愈的17例患者,在出院后进行3~6个月的随访,未见有复况。

3讨论

开放性外伤大多有原发的污染,且患者伤口一旦被感染,若未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则会使感染程度加重,进而造成伤口化脓等现象。化脓性感染也属于最常见的外科软组织感染,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既包括有在手术后因对手术切口的护理不仔细而造成的感染,也包括有各种外物作用下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进而导致伤口或创面受到感染,进一步引发化脓性感染。引发化脓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包括有链球菌、大肠肝菌、葡萄球菌等等,这些致病菌共有特点是:同一类型致病菌有可能引发不同类型的化脓性感染,或是不同致病菌引起同一类型的化脓性感染。患者发生化脓性感染之后,临床表现大多为红、肿、热、痛以及功能等。针对患者出现的共同临床症状,在治疗时,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

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化脓性感染,对患者伤口可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这也使得部分患者不太愿意按受这些治疗方法。另外,近年来抗生素在化脓性感染中的应用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由于外科感染病理生理学的特点,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药物治疗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并不是十分显著。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医院在治疗化脓性感染时,大多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这与使得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大受亲睐。大量的临床实践资料也表明,在合理使用超短波治疗化脓性感染的基础上,适当地辅以抗菌、消炎药物,其比单纯手术或抗菌素治疗的效果要显著[2,3]。

本院就将近年来收治的48例伤口化脓性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均采取超短波物理治疗,通过科学、合理的理疗措施,加强了患者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及免疫防卫功能,并有效地增强了局部药物的浓度与效果,从而达到抗感染、消肿、消炎的目的,并大幅度地抑制了患者伤口病菌的生长与繁殖。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4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达97.92%。

综上所述,采用超短波理疗治疗化脓性感染患者,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毒副作用、无痛苦、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等优势,在临床治疗化脓性感染疾病中,值得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罗花南.超短波联合耳咽管通气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6(6):477-478.

[2]李从洲.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34):118.

[3]詹玉明.紫外线脉冲超短波治疗创伤感染创面108例[J].江苏医药,2010,8(15):1772.

上一篇:69例85岁以上老年精神患者日用药临床调查 下一篇:1例肛管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乙状结肠腹壁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