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

时间:2022-04-21 01:12:20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课普遍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然而长期受“学科本位”观念的影响,信息技术课堂重技术传授而轻精神熏陶。离开人文精神的信息技术课堂,徒有僵硬的躯体,而没有生动的灵魂,因而让人文精神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凸显迫在眉睫。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人文精神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各中小学投入巨资,建设计算机机房,购买信息技术课程的配套设施等,可谓在硬件建设上是万分用心。然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却出现明显的误区: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与方法、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表现如下:

观念误区

受到“实用主义”观念的束缚,错误的认为,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是简单的技能操作教学,只要学生知道并会运用某个软件,也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为技术而教学,把掌握技术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

此外,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响彻城乡的每个角落,但长期来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并没真正的适时退出舞台,不少学校,不少教师仍然不懈为之追求,这种观念反应到信息技术课堂上,则表现为极其的“轻视”。例如,家长及主课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这种技能课程不是升学考察的科目,可上可不上,于是,无形中给学生根植了这么一种观念:“信息课不重要”,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信息课堂的投入。恶性循环,导致信息教师也因缺少精神激励而放松了课堂。

操作误区

如果说观念上的误区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也无能为力的事,那么操作上误区,则是有意而为之了。理科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淡化人文精神在信息课堂中的灌输。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一门学科对个体有二种功用:第一种是提升人的生活意义,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第二种是作为一种工具,以满足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众多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只完成了课程的第二种功用,过分地强化了信息教学的工具功能,于是,在信息课堂中,知识与技能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信息课程的精神功能被弱化、淡化,甚至被遗忘。被当作单一的工具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只有钢筋水泥般的坚硬与冰冷的外框,而没有温暖的内在。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人文资源的贯穿

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强调指出:信息课程既要有充实的技术内涵、体现科学精神,又要强化人文精神。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显得必不可少。

1、构筑温馨的信息课堂氛围

课堂该是学生温馨的港湾,现如今课堂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心灵沟通的过程。在以往的信息课堂里,侧重于追求学科的程序化与技术化的教育,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却很少。计算机机房里,一台台排列整齐的电脑横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道道屏障,挡住了学生迷惑的眼神,也遮住了教师和蔼的笑脸。因而,在我们的信息课堂中,一定要在重视建构知识的同时,重视建构师生人际关系。信息教师要有强烈的教学激情,跨越计算机构成的有形屏障,及时关注课堂中学生的情绪,及时将对学生的关爱传递,自主、合作、体验、探究,让温馨的提示相伴,让真诚的赞赏贯穿,让友善的建议相随,共筑和谐的信息课堂。

此外,信息课堂的所在地,计算机机房也应做适宜的装饰,例如,开设宣传窗,粘贴学生的优秀作品,罗列简单有趣的相关信息知识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课堂环境。

2、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人文内涵

当前信息课程的教材多是对信息技术本身的单纯讲解,没有做到人文教育的有效引导和渗透。没有教材的规范和具体指导,信息教师的教学时常游离于人文教育之外。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计算机技能,还有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信息问题的解决能力等,以及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渗透,使得信息技术教育的课不仅仅是一门讲授知识的课程而且也是一门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课程。

因此,信息教师首先要重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认识到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不是彼此孤立的,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然后在教学中予以体现。

3、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信息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体验学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多维活动,增强课堂的生命活力;激发参与热情,建构学生的知识智慧。

在教学的实际中,面对纷杂的信息,信息教师要教会学生分辨信息良莠的能力,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信息的海洋里自如畅游。在信息交流时,培养学生与人友善沟通的态度和能力。在信息技术使用时,要教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他们认识到编写病毒和进行黑客攻击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且还是一种违法的事情等。要让人文教育融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教育,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

4、创造有丰富内涵的信息作品

信息技术教育决不是单一的工具教学,人文精神的渗透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创作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作品,使学生在创作中感受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例如,结合新闻热点,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一高层发生火灾,死伤无数,教师指导学生利用PPT制作主题内容为宣传消防知识的幻灯片。“一名中学生得知火灾后很是痛心,他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一份关于宣传消防知识的幻灯片,在小区里给邻里做宣传,你能帮他忙吗?”时事新闻的讲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于是后面的操作环节里,学生都很用心地上网查找消防知识,争做最好的幻灯片。本课,不仅优质完成了PPT制作的教学,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增加了学生的消防知识,这样的制作的过程对他们无疑是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

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源泉。在人文内涵的指引下,让美好的情感渗透于学习、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作用和影响,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才能在作品中淋漓体现,也只有有丰富内涵的信息作品,才更能打动人心。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就要求我们以人文主义的精神引导工作的方方面面,用人文主义的热情把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媒体等亲和在一起,构建一个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教师教学管理需要的信息环境。一切以人为核心,在信息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重视视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使我们的学生,具备在信息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尊重、责任、关怀等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人文视野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王勇伟

[2]《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视角》黄国洪

上一篇:做智慧型教师 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新课程下培育充满兴趣的科学课堂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