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特点与对策

时间:2022-04-21 12:04:28

综合医院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特点与对策

【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的迅猛发展,麻醉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已由原来单一的临床麻醉学发展到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与复苏、疼痛治疗等许多内容。通过30多年的发展,医院麻醉科的工作从范畴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麻醉医生不仅要掌握临床麻醉技术,而且还要参与各个科室重症患者的抢救,进行各类疼痛的治疗。与此相应,麻醉科医生的培养成为各医院和科室关注的焦点,各级医科学校也招收了专门的麻醉专业学生。我科每年都要承担其他医学院麻醉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因此,学生的思想教育、业务指导、行政管理等在我科的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现就多年来我科实习学生的教学模式,谈谈体会。

【关键词】实习学生;麻醉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00-01

1麻醉专业本科生实习特点

现在的实习同学都为80后一代,他们被称为网络一代,其特点是性格活泼好动,自信心强,接受的信息量大,对临床工作只限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临床实践经验,临床工作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他们好奇心强,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对即将进行的实习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希望能在工作中学到新知道,能一展自己所长,得到科室和社会的认可。

2麻醉专业本科生教学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在临床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教学计划要考虑周全、有的放矢。

2.1基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他们都是刚刚结束基础课程转向临床课程的学习,因此他们对前期的基础知识有较深的映像,对临床知识陌生但强烈好奇,因此我们要抓住个特点,用基础知识来解释和讲述临床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推理,这样就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打破对临床学习的陌生感,从而进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2.2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实习同学的技术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不都一样,有好有差,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采取完全统一的教学模式。要针对每个同学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与他们学习的方法。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重点放在操作正规化培养和较大难度的技术提高上;对基础较差的则重点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培训,采取手把手教,促其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使其扎实稳固地打好基础。在学习期间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定期对学生实施理论考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培训计划,对“吃不饱”的可增加麻醉的难度,尽量安排疑难病人的手术麻醉以及颅脑外科、心脏外科等大型手术的麻醉;对跟不上的则让他们从基本的操作做起,安排他们先从事简单、短小手术的麻醉,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均有较大的收获,在结业后进行严格的考核,检查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总结。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等,以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

2.3重视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医生作为白衣天使,具有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因此,医德、医风必须放在医学生教育的首位[3]。注意从点滴入手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培训。对带教老师则强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好表率作用。要求学生以科学、严谨、规范、认真的态度对待临床工作,把保证患者术中的安全和解除患者的病痛放在首位,坚守岗位,认真履行麻醉医生的职责

3教学效果分析

在近几年的实习生教学中,通过采用以上的教学对策使我科的实习生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麻醉专业实习学生的理论水平显著提高,以现代麻醉学(第6版)的基础理论为标准对所有实习学生进行考试的成绩来看,2005年人科时摸底考试的平均成绩是60.45分,出科时测试的平均成绩是73.43分;而2OO7年入科时摸底考试的平均成绩是60.36分,出科时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0.25分,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此外,实习学生在麻醉学新进展方面的学习也收获很大,为学生对外应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实习生而言,实习既是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接触社会、强化服务意识的关键时期[4]。实习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是麻醉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全国、全军的医疗卫生事业,也是衡量教学单位业绩的重要指标。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摸索、改进、提高的过程,因此要不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搞好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为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桐伟,韩伟,聂玉艳,等.加强实习生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275.

[2]蔡元菊,毕秀梅.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2):765.

[3]陆增祺.军队医德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8-13.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8.

上一篇:石粉变塑料 圆了我二十年发财梦 下一篇:读者俱乐部山西分会援助读者3000元 范俊宏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