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

时间:2022-04-21 10:54:07

如何激发农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

摘 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自从任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以来,我总感觉到农村孩子的识字不达标,困难大,识字兴趣不浓。当今教材的编写在识字方面提倡多认少写,认写分开,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发现,鼓励展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在课上发挥教材优势,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在轻松快乐中识字;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方法,促进主动识字;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课外识字。积极引导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识字能力,并做到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激发农村低年级 学生 识字兴趣

目前,由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均与城市存在差距,农村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差,教育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导致农村孩子识字量小,兴趣不高,写字多笔少画的现象严重。多数学生到中年级成绩突然下滑,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由此看来,激发农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想办法认识它、研究它,从而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人对某事感兴趣,做起该事来就会思路清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农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地识字呢?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对识字有信心

农村的孩子受过学前教育的少,再加上我们所在的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多。多数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未充分考虑实际,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使得许多学生一天就是忙忙碌碌,老师讲得口干舌渴,可学生总是爱将学过的生字遗忘。其实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是必须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其自主创新。

在汉字教学中,必须抓住汉字的特点进行教学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学生在对图画的感知中激发兴趣,识记生字。如“兔”、“木”、“禾”等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让学生发现字和图相似的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让一个个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以图画的形式记忆在脑海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可以用象形的规律来自主学习。学习会意字,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它的构字特点来分析,运用“拆字形”来识字。如:明、尘、鲜,可记为:日月明,小土尘,鱼羊鲜,使学生一目了然,既形象记忆了字形,也理解了字义。对于形声字的教学,我采用了换偏旁、去偏旁、加偏旁的方法比较,归类识字。如教学“植”时,引出“值、置”这些字,引导学生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一样,只是偏旁不同,从而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也扩展了识字量。

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激趣识字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1、在唱儿歌、说字谜的情境中识字

儿童天生爱猜谜语,爱读儿歌,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拆开、重组的方法,编成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和活泼有趣的谜语,这样的识字方法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能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重大智慧,体会祖国文字的神奇有趣,产生想了解汉字一笔一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指导学生运用。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运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识字,如:儿歌:“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2、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创设情识字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孩子,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途径,如:一张卡通人脸,慢慢两眼睛变成两“口”字,鼻子、嘴巴变成“一”“人”字,再加上一滴泪水变成一点,一个“哭”字就出现了。

3、创设音乐情境进行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给学生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孩子们真像读诗一样,陶醉其中。这样有创意的设计把一个个孤立的词语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变成了一首可爱的小诗。学生们读的兴起,和老师一起边读还边配上了动作,枯燥的读词语竟然变得这么有趣味。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识了字,学了词,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4、通过编故事创设情境识字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影子”的“ 影”字时,把“ 影”字拆成“ 日( 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5、字配“画”识字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休”时,可出示图片,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这样一些情境创设使得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而且降低了识字的难度,调动学生识字的欲望。

三、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识字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事物,发展学生的语言。如学习“电视”一词,可以询问学生看过什么电视,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学生因为有生活经验,学起来就感到自然和容易了。

部分学生对某些形近字容易写错,混淆,当我发现学生对某个字的某一笔容易写错时,可联系生活实际,用形象化的说法帮助学生记忆。如教“迎”字,里面很容易写成“柳”字右边。可这样提醒学生说“欢迎” 就是表示很高兴客人的到来,可是有些同学嘴里说“欢迎”人家,而行动上却迎头一巴掌,你看“迎”字里面加上一巴掌(一撇)不就成了“柳的右边”了。这是“欢迎”吗?再如学“游”字,很多同学将右边写成反文旁。可对学生说:“在夏天,谁最喜欢去游泳?”举手的大部分肯定是男孩子。可继续说:男孩子(重音落在“子”上)最喜欢游泳,所以“游”字的右边是一个男孩“子”戴顶帽子去游泳。

引导学生多走向社会,提供识字舞台,交流自主识字成果,及时引导和

上一篇:我对初中语文教学适应课改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