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之探讨

时间:2022-04-21 02:23:30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之探讨

自2004年国家开始执行新课程标准以来,围绕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一直是重点探究的话题。如何向课堂要效率,如何体现新课改教学的理念并有所创新,以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笔者结合六届高三教学的实践经验,围绕高效课堂的打造谈谈自己的心得,以飨读者。

一.精心打造教案,重难点突出,让课堂“有血有肉”

新课改理念下,对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较高,一线教师常常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让课堂精彩、高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让后知不足”,打造出高效课堂也非一日之功,但是精心书写教案,让课堂“有血有肉”这是基本功。如何打造基本功呢?这首先需要教师要对所讲的教材高度熟悉,筛出经络,明确重难点,写好教案,做到“心中有货”,切不能搞“即兴演讲”。尤其是年青教师,一定要形成课前写教案的习惯,并请老教师把把关,这对于把握好课堂,至关重要。让课堂“有血有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课堂平直、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这节课必然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在写教案时要动心思,要思考如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效课堂的打造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导引课堂的节奏,都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

二.精心设计课堂架构,巧妙过渡,让课堂兴趣盎然.

高效课堂要坚决避免教师上课搞“一言堂”,一讲到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角色,完全被忽略。这种课堂沉闷压抑,气氛甚至有些窒息,教学效果定然一般。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课堂学生很被动,兴趣不大。因此,教师在备课之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架构,过渡巧妙合理,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机应变,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兴趣昂然,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课程设计做到“龙头凤尾”。

所谓“龙头”,即在导入课程之时,不仅要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而且导入方式多样,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歌曲导入、悬念导入、视频导入、故事导入、诗歌导入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讲解“一国两制”时,可以导入台湾地区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推荐代表朗诵,作为本课开篇,这样一开始就栓住了学生的心。提到“凤尾”,许多教师可能不太注意此点,在课程收官的时候,要做好总结,升华该课。教师不仅要在结尾之时,语气铿锵,而且同样要注意方式,用样可以采用上述进行“龙头”的方式,但是要注意不能与之重复。这样既做到了课程首尾照应,而且要学生在总结中加深了对本课的认识。

2.课程之中,巧设提问,灵活互动。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启发性提问有一定要求,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积极参与中进一步理解、把握老师讲解的内容。提问设计要灵活、合理和巧妙。不要程序性的僵硬提问,或者毫无建树般的呆板提问,或毫无启迪意义的平淡提问,否则不仅丝毫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觉得老师在故弄玄虚,或者不负责任拖延时间。最好的提问应是在讲解过程中能起到自然升华或者能进一步打开学生思维的提问,当然有艺术性的提问,还能在提问结束时,学生能会然一笑。这对老师的语言修辞能力,课堂把握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都很较高的要求,“教然后知困”,老师要时刻充电,确保你是一桶水,在给学生倒一碗水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引导探究,让课堂丰富多采

高效课堂的打造对课堂教学要求较高,启发式教学应用较多,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师生一起打造出高效课堂。也有人曾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很多,所谓“教无定法”,教师要“学不能已”,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更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合理有效探究,让课堂丰富多采,这样的课堂必然受学生长期欢迎,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以下一些方式可以灵活尝试。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视听效果。

高中历史课堂是很容易出采的,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必然使其增色不少,如合理穿插一些图片、视频、材料等。如讲解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时,可以播放一小段“十送红军”的视频歌曲画面,在播放结束时,教师可顺势自然提出疑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呢?”;在讲解“解放战争”时,可以播放诗词《七律.人民占领南京》,让学生自己朗诵,结束时引导学生探究:“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与三大法宝是什么?”,这样的课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一体,“寓教于乐”,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让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

教学内容属教学任务,这是“硬指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静态转变为动态,这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课堂把握能力,情景教学法可以合理灵活使用。如在讲解国共十年对峙时,在内容上教师可进行情景创设,在这里可以创设旅游考察的情景设计,创设学生以夏令营的方式去汉口、瑞金、遵义与会宁进行旅游考察。这样的设计形式新颖,创新性强,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积极性会很高,课堂由教师主导的静态变为学生整体参与的动态,既出采又新颖。

3.引导学生合理探究,启迪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会遇到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讲解这些课程时要引导学生合理纵深探究。教师要搭建轻松、愉悦的探讨平台,在语言上要亲切有力度,在形式上要多样不做作,在结论上要合理不故弄玄虚。最好的探究结果是由学生广泛参与,自己得出结论,然后教师自然合理升华,在这方面教师要灵活调度,随机应变,当然扎实的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

高效课堂的打造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方式方法多样,“教无定法”,但是让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课堂的艺术美,寓教于乐,这一点是大家不懈追求的。爱岗敬业,勤于钻研,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助推器,中学教师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

作者简介:王银(1979.3.10――):男,35岁,土家族,籍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历史教师。

上一篇:口语教学及其提高汉语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反思方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